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灾难教育成功的经验在于:在灾难防预方面,具有强烈的灾难意识和浓厚的防灾氛围;在灾难应对方面,具有丰富而又科学的灾难应对知识、严格而又有效的灾难应对演习和系统而又高效的灾难反应体系。鉴于日本灾难教育的经验,我国学校应加强灾难意识和灾难知识教育、举行科学的防灾演习,构建系统的灾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颇为频繁,由此带来的毁坏性灾难令人震撼。因此,全体日本国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危难意识和防灾意识,自然也就对防灾教育极为重视。不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等灾害对策体制和综合防灾技术体系,而且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由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组成的全社会的防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中小学的高抗震性建筑、防灾教育与抗震应急体制建设确保了大震中师生较少伤亡,并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灾后庇护。日本中小学校的防震教育与抗震体制还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全民族的防震、抗震意识,普及了防灾抗灾科学知识,加强了生命教育,增强了学校、社区乃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教育缺乏,防灾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日本加强灾害管理,大力推行全民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灾害安全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被某种危机感所笼罩,这种危机感来自于对无情天灾的畏惧,对外来入侵的恐惧,对民族未来的忧虑.因而日本一直坚持危机教育,灾难意识教育渗入每个日本人精神世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已成为日本国民的重要意识.  相似文献   

6.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方面从震后灾民避难生活暴露出的城镇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隐患和不足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日本救灾体制健全,建筑物抗震性能高,国民防灾意识强.大量建设避难场所,重视防震减灾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等,都为我国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飞 《宁夏教育》2011,(4):42-42
全世界都在屏息关注目本大地震。通过媒体传递的灾难场面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是灾难面前,日本国民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有序。目前,潜在的核泄漏危机还在持续考验着日本这个民族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多地震、多火灾的国家,孩子们从小就要接受防灾知识教育。这种防灾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具有自救能力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灾难文化是当代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毁灭的灾难是日本灾难文化中时常出现的虚构故事.提到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来世情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日本沉没》莫属.2006版影片《日本沉没》刘画了日本国土沉没即将沉没的众生相,在男女主人公的爱的生死离别中完成了自身价值的升华,塑造了小野寺的国民英雄形象.从灾难文化的视角透视《日本沉没》的新闻价值,剖析日本国民的国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之一.本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行,特别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让下一代知道,不义的战争会给人类文明和本民族造成怎样的灾难,并由此寻求正确的和平、民主、自由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反动势力以前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动的真正的煽动者和組織者,他們使日本民族遭受空前的浩劫,現在,他們又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支持下处心积虑地圖謀放手使軍国主义复活。日本反动势力为恢复軍国主义,正力圖从思想上论証日本的侵略的对外政策的必然性,并推卸日本壟断资本家和軍部对日本人民在战敗后遭逢的民族灾难所負的罪责。因此,对世界大战中的种种事件,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中国应当借鉴和参考日本经验,完善和细化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另外,还应当通过立法加强防灾知识的普及,大力开展防灾训练,并建立综合性的防灾行政体系,确保防灾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浅析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勾勒了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实施内容与方法、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说明了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灾难随时考验着这个国家的管理文化、精神文明和教育理念。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灾难后,网络上一个被多人多次转发的微博消息称:日本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乡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普通教育中颇为重视乡土教育,力图通过乡土教育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教育,培养中小学学生具有爱国的高尚情操。所谓乡土教育即以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状况为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传统。日本教育学者认为:通过乡土教育唤起中小学生爱民族和爱国家的情感和观念。乡土教育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  相似文献   

16.
日本“御三家”之一的小松左京在《日本沉没》中通过直击灾难的方式,以海洋为背景,从小说中描写人物个体的忧患意识出发,结合地质学假说,让沉浸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乐观情绪中的日本国民再次面临失去国土、种族灭亡及文化终结的危机,直接展现出民族虚无的日本国民的孤独心理。把危机记忆转化为文字记忆,以试图唤醒和修复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按照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NHK(Nippon Hoso Kyokai)即日本广播协会,不仅是日本全国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还是指定的国家公共新闻机构。NHK不仅与日本气象厅的灾害监测网连成一体,而且还有自身独立的灾害信息采集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众播报各种灾害信息。日本"3.11"复合巨灾中,日本应急决策管理及主要应急力量间协调有效,公众虽有"核灾"恐慌,但社会群体秩序井然,表现出特有的巨灾前"临危不乱"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均得益于日本NHK灾难传播的科学、合理、及时,都受益于NHK长此以往的安全预防文化的媒体教育。本文特别研究了NHK灾难传播管理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以及深入开展我国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笔者应邀在日本参加引进设备谈判,曾考察了日本伦理研究所的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富士伦理学苑和研修所,了解和接触了一些日本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为国家、为民族、为企业”的教育目的 日本伦理研究所的道德教育有着明确的目的。即“通过伦理的研究及其实践普及,以图改善生活,发扬道义,发展文化,以此贡献于民族之繁荣及人类之和平。” 日本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通过伦理道德教育,焕发广大职工精神,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产品,为企业求生存,为民族、社会做贡献,进而有利于世界和平。日本虽然是个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9.
余璐 《人生十六七》2011,(11):19-21
地震震出的日本习惯教育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的9.0级大地震,震撼全球,随后而至的海啸,更给日本东海岸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尽管此后日本政府的救援工作和对福岛核电站危机的处置饱受世界质疑,灾后的重建工作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此次地震的了解,除了灾难本身,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普通日本民众...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