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祖国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涉台政策,一度紧张的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以此为背景,媒体涉台传播的空间得以拓展,各类评论、分析文章层出不穷,为受众全面、准确地了解台海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视角。本文通过对涉台传播特殊性和规律性的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涉台广播评论如何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塑造与展示良好大陆形象是对台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提升台湾受众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台传播中应全方位报道大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适应台湾受众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合理运用多种传播策略,全方位展示大陆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戴泉明 《东南传播》2010,(7):176-178
本文试图从历史学和传播学的观点,探讨分析做入台电视节目必须熟知台湾历史文化、台湾民情民心的理由,以及通过对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涉台重大情节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批判,反思做入台电视节目的理念:了解两岸文化差异,方能使入台电视节目获得台湾受众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涉及台湾的相关新闻一直是大陆媒体的追逐热点,如何引导舆论、传播中央对台政策是涉台报道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大陆新闻工作者一直拿捏不当的地方。就大陆媒体对台湾8.8风灾的报道来看,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报道条件不利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媒体自身的主观原因。面对现在涉台新闻报道传播效果不佳的局面,媒体必须从多方面找原因,制定出新的符合两岸局势的传播政策。  相似文献   

5.
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也是推进"两岸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的重要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台湾青年受众进行有效的传播,一直是对台传播媒体所探求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台湾青少年受众特点及心理特质进行深度分析,力求提出一些可操作、有实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闽南方言表达的精髓形式,闽南话讲古特有的艺术性及感染力深受台湾受众喜爱。在对台广播节目求新求变的大背景下,运用闽南话讲古类节目的语言艺术,更易让台湾受众获取讯息,获得愉悦,进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台湾受众的文化认同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真 《东南传播》2021,(12):53-55
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传统媒体必须转变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对台媒体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台湾受众的新需求,不断扩大受众份额、提升竞争力.东南广播公司等传统对台媒体全力推动新媒体改革走向深水区,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全面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精准服务受众,不断开拓传播渠道,实现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我国自办英文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加强。中医药领域研究与台湾地区关联性强,中医研究涉及台湾地区学者数量较多,因此中医药英文期刊的涉台用语规范性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我国自办英文期刊编辑辨析错误涉台用语的能力,防范相关错误,该文举例分析了我国自办中医药英文学术期刊中涉台用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笔者以全球范围内50余种中医药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英文科技期刊中涉台用语的定义,并对期刊中涉台用语的问题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涉台用语的错误可归纳为:对台湾地区政权称呼错误,对中国大陆的称谓错误,中国台湾地区与主权国家并列出现,对台湾“国立”大学以及城市的称谓不当,对台湾地区与大陆机构翻译重名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刘滢  陈明霞 《青年记者》2017,(22):87-89
随着国际受众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大规模迁徙,海外社交平台愈来愈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不同国家的政府、名人、媒体、自媒体等多元主体账号各显其能,国际舆论生态纷繁复杂.对中国而言,最值得重视的变化是,“中国”本身成为热词,涉华新闻和信息成为国际受众的新的兴趣点.国际受众关注度高的涉华热帖或热门视频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引起广泛传播?如何将国际受众对中国的关注度转化为“好评率”?我们精选了一些体现中国积极形象的涉华热帖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磊 《中国广播》2014,(7):65-70
对台湾广播传播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台湾受众社会心理和收听需求的了解程度。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在两岸大交流的背景下台湾受众的社会心理和收听现状,为对台广播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深入台湾基层进行受众调研,制定整体的战略规划;以血缘、文化、宗教为着力.董,形成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与台湾媒体的合作,抢占岛内新媒体传播阵地,努力转型为多元互动的全媒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各自新的特点,两岸互动因此而有新的方式与内容,台湾受众政治、社会、阅听心理以及对对台宣传的期待与需要更有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沟通两岸、"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台湾民心为基本任务的对台宣传受到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传播环境发生巨变,指导对台宣传的传统党报理论与传统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在互联网时代需适时更新,在宣传战略、策略和战术上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对台宣传的实际需要,切实强化对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台广播是有着特殊目标受众的新闻传播,如何更好地贴近海峡对岸的听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一直都是对台广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对台广播如何更好地贴近台湾听众,从而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调研是对台广播入岛调查的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调查研究,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受众市场,也不可能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我们的对台湾广播也必定是盲目的。”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目前电视和平面媒体入岛十分困难,只有广播能够真正覆盖台湾全岛。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台湾岛内,对台湾广播要想在受众群体当中占据主流地位,就必须在岛内新闻传播主题多元化的倾向中,牢牢把握受众的舆论方向和关注热点,了解受众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据此不断改进节目,增强对台广播的针对性和贴近性,避免对台广播无的放矢,而这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受众对两岸关系的日益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涉台新闻节目相继走入观众视野,其中,央视四套的《海峡两岸》、东南卫视的《海峡新干线》、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台湾一周重点》等堪称涉台新闻节目的“名牌”.随着厦门卫视于2005年2月1日正式开播,这几年,厦门卫视先行先试开展对台入岛立体宣传,以《两岸新新闻》为主体的涉台新闻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3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文从台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智能手机普及情况着手,就对台宣传的重要目标受众——台湾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习惯做了分析研究。从拓展对台传播渠道、提升入岛落地效果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对台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较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展台湾研究、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涉台史料编纂具有高度的政治严肃性和独特的文化亲和力,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凝聚、沟通等作用。本文试以国民党遗存大陆史料编纂为例,探讨涉台史料概念与编纂宗旨、意义、原则及难点材料处置等问题,以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涉台史料编纂工作,引领台湾研究和两岸关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交流交往日益增多,对台新闻报道有了一定规模,各新闻媒体纷纷开辟对台宣传专版、专栏,涉台稿件数量数倍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对台重大报道增多,宣传深度和广度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要看到,在某些涉台新闻报道和宣传中,时常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用语,甚至是错误的提法。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政府、国家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涉台采编人员应该加强政策学习,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涉台宣传用语,确保涉台宣传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内涵。江泽民主席在  相似文献   

19.
题材是有效传播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特殊的对"外"传播形式,对台报道加强对题材的发掘和规划,有助于形成传播合力,促进"入脑入心"。本文从新时期台湾受众的心态变化入手,提出当前对台报道要立足"两岸",加强对"和"、"通"、"同"、"突"和"民"五个方面题材的发掘与规划,促进对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