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2,(4):57-59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注水替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完成人员:窦之林、王世洁、梁尚斌等 该项目针对油藏缝洞发育、储集体导流能力强、毛管力弱的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单井吞吐注水替油的开采方式,总结出了一套注水替油实施井的优选原则和评价注水替油开采效果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出水类型复杂多样、出水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通过对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内油井出水类型划分,提出油井出水特征的定量划分标准;参考该单元缝洞发育地质特征,设计不同的缝洞组合模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模式的油井出水特征。结果表明,油井的出水特征与缝洞体的大小、裂缝位置及油井位置和产量有密切关系,该研究为缝洞型油藏油井增油控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纵向储集体贯通的井往往能实现高产。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经历多期岩溶、构造等作用而变得十分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对于开发而言,亟需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识别方法明确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模。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针对划分出的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轻质)、溶孔-孔隙型(轻质)、裂缝-孔隙型(重质)、溶孔-孔隙型(重质)及孤立型孔缝6种储集空间类型,运用最大似然机器智能学习算法进行测井定量识别,样本的回判率为93.9%,识别结果与岩心观察结果平均吻合率为86.1%,表明该方法针对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定量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平行裂缝中立方定律修正及临界速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裂缝内的渗流特征,利用自制的缝洞型介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张开度为50~300μm的平行裂缝模型开展了一系列单相流动实验研究。采用多参数拟合方法得到了粗糙平行裂缝渗透率经验公式,并联立达西定律与非线性渗流运动方程建立了由非线性渗流开始时的临界速度公式。研究表明:低渗流速度下平行裂缝模型中渗流服从达西定律,随着渗流速度不断增大,渗流曲线向压力梯度轴弯曲,呈现非线性渗流特征;由粗糙平行裂缝渗透率经验公式得到的渗透率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4.49%;临界速度随裂缝张开度增加而增大,即大张开度裂缝中不易发生非线性渗流。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蜡的方法制作了多组全直径缝洞岩心,并利用岩心进行了一系列单相水流动实验,研究缝洞岩心内的流体流动规律。利用单相流动实验结果,采用多参数拟合方法得到适用于缝洞介质的非达西系数表达式,计算了缝洞介质的临界福西海默数(Fo)和临界非达西效应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场的水线推进速度下,压力降与流速存在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因此流体的流动规律存在达西流动和高速非达西流动,而其中更多的是高速非达西流动,这主要取决于裂缝的发育程度;Geertsma提出的非达西系数经验公式对于缝洞介质的适用性很差,本文在其基础上修正的非达西系数表达式适用于缝洞介质;缝洞介质的临界福西海默数在0.65±0.1范围内,远远大于砂岩介质的临界Fo,临界非达西效应高达35%~45%,表明非达西效应在缝洞介质中的不可忽略性。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Warren-Root、HFN、DFN等离散缝网模型,运用三维绘图软件UG NX设计开发标准岩心尺寸人工缝网模具,制备了裂缝不同交叉角度人工缝网岩心,实验研究了交叉角度对缝网导流能力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缝网模具所制备的缝网岩心有效解决现有缝网导流室存在的问题,对测试设备适应性强,易制备;提出了一种科学可行的缝网导流能力计算方法;裂缝交叉角度对缝网导流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可用不同宽度且正交的垂直平面裂缝模拟更加复杂缝网。该研究结果为室内研究缝网导流能力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储层地质力学特征,综合考虑压裂液流动与岩体变形耦合作用机制,建立段内多簇同步扩展有限元分析模型.控制方程通过变形转化成以压力为变量的函数,采用离散耦合方法模拟计算裂缝形态与流体压力,从而分析不同敏感因素下多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的缝间应力场变化、裂缝转向特性.结果表明:多簇裂缝同步扩展时,应力干扰对于裂缝延伸以及几何形...  相似文献   

8.
裂缝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因此裂缝研究对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识别,选择裂缝相关参数(如线密度及充填性等)予以统计,研究塔中地区裂缝发育垂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合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裂缝发育受岩性、层厚、断层及岩溶的影响关系。主要基于地质统计方法,预测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带集中在主要断裂带附近及断裂带交汇处。预测的有利区带与其他方法如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的区带一致。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有裂缝、坑槽、车辙、泛油等,对于裂缝应根据缝宽的不同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对于坑槽应按照"园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修补;对于车辙和推移可通过对路面烘烤、耙松、添加新料后压实;对于严重泛油病害可采用碎石压入法处治或铣刨原路面重新摊铺面层;对于轻微沉陷可在沉陷处喷洒粘层沥青后用沥青混合料填补,而路基沉陷严重已形成坑槽的可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处治。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地热田非均质各向异性传热传质的特点及地下热储资源补给的可能性 .采用集参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评价方法 ,通过有限元及有限差分两种离散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成功预测了团泊风景区地热集中开采区域的热储开发趋势 ,结果表明开采寿命约为 15年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集体次正规空间中证明了具有迭次α-相对离散相对闭加细的开覆盖必有α-离散闭加细,从而得到在集体次正规空间中,次仿紧,亚紧,θ-可加细,狭义次拟仿紧等覆盖性质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2.
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测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6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集中在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储层基质孔隙发育较差,裂缝和溶蚀孔洞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通过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岩心资料进行标定,提出了各类型储集空间的成像测井识别标志,克服成像测井解释的多解性,为今后对未取芯井段利用成像测井准确识别井下地质特征奠定基础,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聚合物微球(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创新点:1.制作裂缝型碳酸盐岩模型并进行等效缝宽度计算;2.显微评价PM的水化膨胀特性;3.进行聚合物微球深层封堵性能评价;4.进行聚合物微球油/水选择性封堵评估。方法:采用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溶液,并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温度(54°C)和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尺寸(0.02~0.03 mm)为实验条件;通过碳酸盐岩裂缝型岩心模型制作、PM基本性能测试、岩心流动实验以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微观手段,对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1. PM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胀能力,3 d溶胀率高达300%以上,且对高矿化度盐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2.PM在基质岩心和裂缝型岩心均具有较好的深部封堵效果;30cm长岩心模型封堵实验表明,封堵后的分段压降均匀分布,岩心基质和裂缝型岩心封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介于3.29~5.88,封堵率介于69.58%~83.01%,且残余阻力系数越大,封堵率越高;PM在岩心中水化膨胀后可形成有效封堵,且平均封堵率高达70%以上。3.PM封堵的油/水选择系数Rw/o均小于1.0且接近于0,说明PM具有较强的油/水选择性封堵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油/水与PM作用机理不同;PM遇水后溶胀且表面粘性增加而粘连在碳酸盐岩壁面,并且不同微球之间相互团聚形成较大体积的颗粒,因此增加了对注入水的封堵效果;PM在煤油中则性能稳定,不产生溶胀和粘连效果,因此对反向注入煤油具有较低的封堵效果。4. SEM成像结果分析认为,PM在岩心喉道或天然微裂缝中的封堵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PM单体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降低喉道的尺寸,同时多个单颗粒小球增大了层内比表面积、降低了层内渗透率;(2)PM溶胀后在小尺寸孔道形成了机械捕集;(3)多个PM单体颗粒团聚成网状结构堵塞了大孔道。EDS元素分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吴起地区延长组岩心和薄片观察,研究了吴起地区延长组地层发育平行层面缝、低角度斜向缝和近垂向缝的组合特征.平行层面缝在泥岩、砂岩的岩性界面或层理面发育垂直裂缝多发育在夹层和岩性界面附近砂岩一侧,且有随深度增加逐渐发育、随着砂岩厚度增加逐渐减少的特点.岩石裂缝形成与岩石层面、岩性界面等薄弱面及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顾屯油区长6储层采油井生产周期短、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突出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勘探开发以及采收率的提高.基于此,针对研究区实际状况应用相渗特征和水驱曲线对研究区潜力进行了论证,对其高含水原因详细分析,以及对应综合治理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含水特征主要分为油水混储、油层水淹、裂缝开启、正常基质高含水等四大类,主要综合治理方法为改善注水技术、三次采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注水开发油田注水方式、注水时机的选择,重点探讨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时裂缝地层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水驱效果,如何合理设计井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班级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离散化,导致学生班级观念淡化、集体观念削弱,同时也给班级管理和建设增加了难度.本文试着分析学分制给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并对学分制下班级建设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监测油气藏压裂改造等生产活动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其监测结果的解释不够系统,未充分发挥其对下步钻井设计、压裂设计、油气藏开发等活动的指导作用。系统阐释一种微地震监测数据综合解释技术,该技术应用微地震监测事件点、测录井、常规三维地震、压裂施工过程参数等各种资料,对微地震监测事件点空间分布特征、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人工裂缝带空间分布特征与压裂施工过程参数、沉积相带、岩性及岩性组合、天然裂缝分布之间的关系,解释该压裂结果产生的地质和工程原因。利用该解释技术既可以综合评估压裂改造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对产生该结果的地质与工程原因的分析,指导下一步的开发井网部署、注水调参、该类储层钻井及压裂设计等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超长混凝土结构硬化阶段的裂缝,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结构的空间效应,很难采用手算法进行定量运算.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瞬态温度场的分析模型,并对北京某实验用房在混凝土硬化阶段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经历了先压后拉的受力过程,温度应力由结构的两端向中心逐步增大,并与结构长度相关.在施工中采取必要的保温和散热措施、合理控制结构内的温度梯度,就可增加设缝间距,并避免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钻井资料分析,系统地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二叠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圈湖油田二叠系岩性主要以白云岩和凝灰岩为主,黏土含量和碳酸盐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孔隙和压裂为主,孔隙为小孔微喉结构,裂缝以微裂缝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由于黏土含量高,储层的水敏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