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界多以为《(?)杌闲评》的作者是李清。本文认为,《(?)杌闲评》对党争 的描写与李清《三垣笔记》并不一致;《(?)杌闲评》没有特意为李清祖父李思诚辨冤;小说中地 理和方言描写并不能说明作者一定是扬州兴化人;李清的经历、思想、文学主张与《(?)杌闲评》所写有较大差距。这些方面说明李清不可能是《(?)杌闲评》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报纸刊登连载小说,由来已久。我国最早开辟“连载”专栏的报纸,当推1882年创刊的上海《字林沪报》。接着,1903年创刊的上海《国民日日报》也设连载栏目,该报连载的小说《南渡录演义》,因鼓吹反对清代贵族统治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各报选刊连载的屡见不鲜。著名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最初也是在报纸上连载发表的。  相似文献   

3.
书架     
《出版广角》2011,(4):68-71
◎文学艺术◎《南渡北归2》●作者:岳南著●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2月版●定价:39.80元●提要: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5.
据明人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的记载可知,戏文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形成于南渡之际(1126),地点在温州。但戏文形成的渊源,自王静安先生推翻了明、清人"传奇源于杂剧"的说法之后,却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戏文由印度输入中国;有人认为戏文源出于北宋杂剧;有人则认为戏文脱胎于傀儡戏;还有人认为戏文源出于诸宫调。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拟通过对《张协状元》和宋代各种曲体关系的探讨,以  相似文献   

6.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名人与标题     
前言我和《新闻三昧》结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起,我就为她撰稿,先后写了《标题一得录》、《标题求疵录》、《标题对比录》。《标题一得录》1991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到去年底已第四次印刷了,这与《新闻三昧》主编的支持、读者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最近,《新闻三昧》又约我再写一个系列。我勉为其难,推出第四个专题——《标题趣闻录》,这是对前“三录”的补充。《趣闻录》是根据从书刊上搜集到的材料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9.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南渡以来,文人学士每以耳目所及,标目编类,详艺苑之闲情,志山家之清玩者,有赵希鹄《洞天清录》、林洪《山家清供》等等。至明,则因其影响所及,加之刻板兴盛,此类著作遂致风行,如高流《逢生八笺》、屠隆《考馀事)等相继问世,以寄闲适消遣之情,向为世人所重。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嘉靖、万历年间在世,生卒年不详。曾任职于鸿胪寺。高氏家世藏书甚富,广采群书,博学宏通。《遵生八笺》十九卷,初次刊行于明万历十几年[1591]。高氏好友李时英(贞阳道人)《遵生八笺叙》云:“余…  相似文献   

11.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3.
《石林奏议》撰者宋朝著名文学家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嗜学早成、尤工词.绍圣四年进士,徽宗朝迁翰林学士,除户部尚书.南渡后任崇信军节度史,颇能分兵守险,抵抗金兵.《石林奏议》是他在这一时期抗敌中,向皇帝写的奏章,可补史书之遗缺.  相似文献   

14.
清代钱大昕《恒言录》是一部俗语辞书,经阮常生、张鉴补注;陈鳣《恒言广证》专为补《恒言录》而作。《恒言录》、"补注"及《恒言广证》有共同的内容,所取得的成绩则表现在不同的角度,亦各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对"录遗",《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清代科举制度,凡生员参加科考,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录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辞海》的解释与此相同,《辞源》、台湾版《中文大辞典》的解释也相近,特别是都众口一辞说"录遗"是"清代科举制度"。但是,这种解释却有不够严密、不够准确之处。说不够严密,就是虽把"录遗"的过程说清了,但对什么是"录遗",却并未确切说明。其实,在《辞源》注明"录遗"解释材料所出的《清会典事例》三三七《礼部·贡举》中,本有简明扼要的解释:"录送遗才科举。"这才是"录遗"一词的意思,辞书上的解释是"录遗"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最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17.
王耀 《历史档案》2017,(3):124-130
近年来,古地图因为其形象化地表达各类历史信息,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国内外诸多藏图机构的古地图目录已经做了整理和刊布,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舆图要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舆图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叙录》以及《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等,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的新民本观念与传统民本观念在民本的根源方面不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的新民本观念与传统民本观念在君臣关系方面不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的新民本观念与传统民本观念在治理天下的观念方面不同三个方面,对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的新民本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05年第1期刊出拙文"郑振铎《求书日录》佚稿"后,我又到图书馆,查出1946年6月1日《上海文化》所刊出的《求书日录》一则,现再录于此。(一九四0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丛书综录》补正八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丛书综录》是集中国丛书之大成,分类合理、检索方便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包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41个大型图书馆所收藏.又有阳海清先生《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博采众长,订正遗误千余种.两书配合,研究、整理、使用古籍必不可少.笔者在整理馆藏古籍时,把馆藏近五百种丛书与上述两书仔细核对,发现了一些《综录》及《补正》未收或子目互有出入的情况,虽区区数种,然对利用者或有所裨益,遂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