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法进行了革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整体象征”结构模式;“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包括结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以音乐介入文学作品,他的小说以"章节结构"和"四个人物结构"为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是一种彻底的简洁的新艺术,内容复杂,但并不失去结构的清晰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新小说派艺术特征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后现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在艺术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小说传统和追求技巧上的革新,其具体表现为,描写对象上的大胆更新,构思结构时的新颖奇特,要求读者参与创伤,追求语言文字的变化等,本文认为,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革新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也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分析西蒙在小说艺术形式革新方面的努力及成就。西蒙在小说中以"意识流"作为结构方式,是其小说空间形式得以生成的前提;在文本具体操作手段方面,西蒙以大量的细节描写中止叙述时间流,造成诸多场景、事件并置的结果,从而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空间感,形成了小说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6.
刘建军先生的著作《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2017),将西方长篇小说艺术演进过程概括为"流浪汉小说式"、"巴尔扎克小说式"和"意识流小说式"三大基本结构模式,并从演进论、构成论和机制论三个方面,对三种结构模式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为长篇叙事作品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小说理论和有效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是世界文坛公认的现代短篇小说大师.他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哥特小说的流行模式,对哥特小说做出重要的艺术革新,而注重人物心理世界的挖掘无疑是这些艺术革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哈代在小说创作中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高超的象征艺术是构成其伟大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在背景、结构、自然景物方面的象征表现手法,进而阐释其作品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多次写到“我”是吸收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对传统小说模式的批判革新。“我”的形象不但从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引起了人们更深远的思索,也显示了鲁迅非凡的思想与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长篇小说艺术结构新意恢宏、立体多维.其艺术结构一般呈两种形式:设置宏大的小说结构体系,在其中展开不同时空的大小故事;小说的现实叙述空间与心理叙述空间巧妙融合,构成复合式的叙述艺术结构.小说艺术结构的这些变化,扩大了小说的容量,增强了小说的结构美感和情节的吸引力,强化了小说的哲理性与心理性,显示出优越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陈述结构的分析、协奏性的体现和此曲特点的阐述,探寻作品在创作中如何对古典钢琴协奏曲进行借鉴与发展,总结出该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通过语言符号形式呈现出来,艺术语言本身内涵极为丰富,有着自己内在的结构模式。艺术语言由诸多要素构成,既有外显的层面,又有内质的层面,由表及里地可分为材料与形式、技艺与规则、情感与意蕴三个层面。正是这三位一体的诸多因素构成了艺术语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小说以其细致入微的叙述手法和独特的人物刻画而傲立现代主义文坛,而它结构安排上的“随物赋形、寓形于物”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其美学意义。以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意识流小说在文理结构、“重要的瞬间”、象征性意象和音乐相似性方面的审美特性,从结构美学的角度验证了伍尔夫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在《人间喜剧》和《茶馆》之间存在着许多可比性。首先,两部作品都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完成了不是单纯的小说或戏剧所能实现的宏大意图。其次,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从各自的文体"越界"到了对方的领地,成为"跨文体"写作的典范。第三,从作品的结构看,两部作品之间明显存在着同型同构现象。这两部作品都选取了纵横交错、虚实相生的"坐标式"结构,但是由于两部作品的文体有别,两位作家的艺术个性殊异,在同型同构的耦合景观下依然存在着相异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俯视意境的外部结构,发现艺术意境是人生的六大境界之一,他的意境内部结构揭示了意境的三个层次的本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运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化、文艺、哲学方面的知识,他的意境理论深刻而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16.
营销链探索     
本文针对传统供应链经营模式的不足,首次提出了营销链的概念,并认为就象当年生产线的出现使生产管理走向现代化一样.营销链的出现将会使营销由艺术走向科学有了可能。本文就营销链的内涵及特征作了界定,分析了营销链出现的背景及其一般结构模式,并探讨了营销链结构模式的构造,最后对营销链提出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道家哲学思想对于意境的影响在于使意境形成了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结构。而结构决定功能,美妙的诗意与人生感悟惟有在这种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结构中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道家的哲理化自然观对意境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视觉艺术主要藉助线条或动作进行形象创造,其曲与直、刚与柔的对比效果,大大拓展了艺术物质形式的表现力,并提供了加大艺术结构张力或深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道家哲学思想对于意境的影响在于使意境形成了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蛄构.而结构决定功能,美妙的诗意与人生感悟惟有在这种有无虚实相生的辩证性结构中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道家的哲理化自然观对意境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