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中外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自19世纪中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用法哲学的理念梳理西方法学史上著名的法学思想家和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流派对该问题的认识进程,对于全面认识"应然"与"实然"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和有效追求法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休谟问题主要是有关"是"与"应当"的关系、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以及价值判断的正当性、逻辑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休谟法则是指在回答休谟问题或解释休谟问题时所得出的某种结论或某个观点。近现代法学是受"休谟问题"影响最深、引述"休谟法则"最多的领域之一,各种近现代法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说和思想,几乎都与休谟法则有关。"休谟问题"和"休谟法则"是引导乃至决定近现代法学论战、发展和演变的主要理论动力之一。在法学研究中应该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休谟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避它;应该通过说明去化解"休谟法则",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或简单地否定它。  相似文献   

3.
应然即“应当如此”,是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为其合理性根据的。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根据和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和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法本质三题     
法本质研究是法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为指导的我国现当代法学认为法有其本质。法的本质既是应然的,又是实然的。法本质的应然体现了人们对法律规则本身所赖以存在和维护的价值需求。法本质的实然则表明法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现实的、多样的。法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确认、分配和维护,该社会的整体利益是由社会共同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休谟问题”揭示了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巨大鸿沟,留下了一个指向不可知论的难题。恩格斯从“实践,即实验与工业”出发,驳斥了休谟的不可知论,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增加一个“能然”环节,从而形成从实然(is)到能然(able)再到应然(ought)这样一个新的逻辑关系链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亚里士多德提出“制作”问题的重要性,以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一著名命题的深刻含义;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正确认识最常引发混淆与混乱的能然环节,正确处理实然、能然与应然三者关系,从而减少各种判断和行动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好年 《初中生辅导》2010,(Z3):31-33
有两个哲学名词——"实然"和"应然"与作文大有关系,这里不妨说一说。什么叫"实然"?什么叫"应然"?其实它们的意思很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法的实然内涵的界定,以及西方历代思想家有关于法的实然学说的探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法的实然性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法达到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法的合法性”问题是建立在关于“合法性”中“法”的广狭义理解基础上的,潜藏着人们对法的本质的一般认识,体现了人们依照应然法的标准而对实然法的评价。法的合法性来源于理性与信仰,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其中潜含了人们对法治理念的认可。韦伯与哈贝马斯关于法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思辨中包含了对“亚里士多德法治公式”的共识,着重于对理性和信仰的分析。这为我们进一步思考法的合法性问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休谟问题"能否从实然推出应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对相应的另一方面的问题"由应然能否实现实然"却关注不够.事实上,人们通常提出的应然原则或应然理论与实然生活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情况需要用与应然相反的原则才能解释,因为这里是应然原则本身出了问题.反应然命题就是基于应然的非实然状况的必然存在或发生而与应然相对的命题.可以说反应然具有与应然相对立的两方面的根本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应然原则难以完全地实然化.  相似文献   

11.
陈梦竹 《考试周刊》2009,(28):237-237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自然条件、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使东西方法律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然而从西方法治理论中法之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视角透视“无讼”.可以发现:不同的法律文化有着极为相似的法制机理和社会理想。当代中国应以理性的态度寻求法治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上,“应然”与“实然”相对,是指应当有的状态。强调培养创新精神是青年教师培训的“应然”价值目标,一方面说明提出这一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必然性,另一方面说明培训只是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从“应然”到“实然”,还须青年教师自身努力和具备相应...  相似文献   

13.
告别“应试教育”不易,深化素质教育更难。正在兴起的我国素质教育亟需通过提高质量,加速自己前进的步伐。在这方面,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正确认识各种“素质”关系,把握其蕴含的客观规律性。一、事实素质与价值素质。事实素质是教育对象已有的素质,是素质的“实然”方面。价值素质是教育对象应该形成的素质,是素质的“应然”方面。事实素质是价值素质的基础,价值素质是事实素质的延伸。认识事实素质,可以把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二重属性。一方面,应该以意识形态性统领科学性,突出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以加强科学性来达到增强意识形态性的教育效果。坚持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是两者的应然关系,但在现实教学和科研中却出现了“泛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和“泛科学化”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背反的实然状态。针对实然状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即可逐步促进这门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先后从两条逻辑进路界定了人的两种不同本质:应然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实然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本质在《资本论》时期达到统一。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分别集中体现了价值的马克思和科学的马克思,二者的统一证明了“两个马克思”的一致性。因此,所谓“两个马克思”的断裂不过是一种认识佯谬而已。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2003,(21):124-124
培养人是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的,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这就形成了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和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8.
作为思想观念的法治,在西方早见于古希腊,在东方则起于先秦。亚里士多德曾言“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商、韩则主张“不务德而务法”,求圣法之治于理,弃圣人之治于己。建成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宏伟目标,然而法治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便是有效的对权力进行限制,和谐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从法治基础理论出发,描述了真正法治社会下权力与权利的“应然”的关系,介绍我国目前权力与权力的“实然”关系,亦即法治的困境之一,从而得出在我国实现法治,必须理顺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法哲学学说史等分析,找出法哲学中应然与实然关系的关键之所在,进而指出其症结在于规则的有限性。而后,通过考察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富勒围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理论建构。他独辟蹊径,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法伦理思想。与实证主义法学比较,富勒法伦理思想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即:坚持应然与实然的一致性;坚持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提出合法性原则人性前设的低限度要求;主张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主张"恶法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