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石钟山记》:“舟人大恐。”人教版高中《语》第三册对此句的注释是:“(舟人)船夫。”笔以为此说欠妥。在现代汉语中,“船夫”指在船上工作并以此为生的人。他们应该对当地的水状况及周边环境都非常清楚。章最后在解释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时也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知道什么?显然就是前所说“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风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对象的陌生,既然船夫知道“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的原因.又怎么会“大恐”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第一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17日的英国《太阳报》,作者里格比(Paul Rigby)所画的漫画中.看得出尼克松已经招架不住对方的进攻,美国队的教练说:“让我们面对它.我们唯一的希望是他与毛(毛泽东)打麻将!”第二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29日的英国《卫报》,作者吉伯德(Leslie Gibbard)。在这幅标题为“叮咚外交”的漫画中,尼克松与毛泽东抛开乒乓规则,跑到球桌上切磋球技,似乎有些互不相让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漫画发表于1941年8月15日的英国《每日邮报》,作者是英国人伊林沃思·莱斯利(LesfieIUing-worth),原标题为《缔造者的会议》(Thebuildersmeet)。漫画中,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写着“盎格鲁与美国”的手,与另一只写着“团结”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手形成“友谊之桥”。  相似文献   

4.
张明 《阅读与鉴赏》2006,(12):40-41,4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壁。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5.
骑虎难下     
漫画发表于1939年9月18日的英国《每日快报》.作者西德尼·斯特鲁布,漫画标题是“骑虎难下”。漫画中,希特勒(1889—1945)穿着印有纳粹徽章“硭”的军服,骑在虎背上。趾高气扬,行“纳粹礼”。看这只“可怕”的老虎.其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般的走进丛林.象征着纳粹德国发动对外扩张侵略。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种象征性的抒情小说.借象征性的人物老船夫和人格化的自然来表现作者“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7.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艺术,用“漫画”形式来表达历史信息.可以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夸张.让学生们在手脑并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学历史教学》曾连续多年刊载了与中学历史教材配套的时事政治漫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国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九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中有一节《“漫  相似文献   

8.
漫画原来的标题是“真好身手”.选自1911年的《神州日报》。漫画中满清官员对写着湘、鄂、粤、川的沙包,拳打脚踢,非常蛮横,反映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  相似文献   

9.
朱琴 《考试周刊》2010,(16):25-26
本文作者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即“gender”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重新比较、解读了中日两国的名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通过解读和比较,作者发现《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两部描写缠绵悱恻爱情的巨著,更是揭示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力作。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两本书中的女性在婚姻自主权有无、遭受男权压迫、正房妻子的地位悲哀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一结论说明,此种社会性差别的存在.即“gender”的存在,正是当时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而在比较中.作者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两国女性存在诸多相似的同时.在贞操观方面与对待感情的态度方面又存在天渊之别。  相似文献   

10.
张晓莉 《文教资料》2010,(29):41-42
《好人难觅》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尽显怪诞特色,与安德森的《鸡蛋》有些类似。两部作品中都塑造了“畸人”形象,通过背离一些所谓的“事实”的描写,关注“事物的本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试图说明两位小说家所描绘的怪诞的同异之处,并说明它们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1.
发表在《江苏教育》(中学版)去年第二期上的周锡贤同志的《谈〈雪〉中的“雨”》一文,认为《雪》中的“雨”是“春风化雨”的意思,是革命大好形势的象征。这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也是全文主题之所在。他认为《雪》中的“暖国”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粤闽地区”,而“当时的广州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所以《雪》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喛国’形势的赞美、向往之情”。据此,作者认为《雪》“表达了作者为争取革命胜利的前途而坚持战斗的信心和决心”。首先,我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实际。包括《雪》在内的《野草》  相似文献   

12.
小天 《少年月刊》2011,(4):15-16
这天,在一起聊Bar的QQ群里,一个同学伤唐地说:“老师把我的漫画书收了。难道看看漫画也有错吗?”说起漫画,我也是个“忠实粉丝”。像《阿衰》、《火影忍者》、《老夫子》这些漫画,我也如数家珍!但是现在,来自家庭,学校反对漫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动漫”风行的时代,会有这撬多人反对漫画?到底该不该看漫画?今天我就来和夫家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3.
向您推荐     
徐沛沛 《江西教育》2004,(13):96-96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和父母们都在为一本书而狂热着。一个韩国孩子用轻松幽默的漫画形式,讲述了优等生的学习秘诀——在这本名为《我也能考第一》的书中.他总结出成为优等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要领.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些被称为“学习圣经”的文字.加上两位韩国漫画家专门绘制的插图漫画以及书中风趣幽默有着独特造  相似文献   

14.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结合。当然,在素裳和白华的塑造中,作者也贯穿了“革命”与“恋爱”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1,(35):65-F0003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苏无锡荡口,出生于杭州。1938年到达延安,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9年12月起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1961年开始在《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发表“人民内部讽刺漫画”。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6.
在19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论战中,鲁迅提出的“革命人”这一概念颇具特色。实际上,这一概念援引自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的日文版。本文拟在鲁迅1927年论述的革命文学中探寻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鲁迅遵循托洛茨基的理论,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主张文学对革命并无什么影响。在该时期,《革命文学》《在钟楼上》《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和革命》等文中还多次提及苏联的“同路人”作家。“同路人”这个概念也是托洛茨基首次提出的。鲁迅当时把自己也看成是个“同路人”。由此可见,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鲁迅确曾受到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该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漫画欣赏与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1911年12月14日出版的《神州日报》。武昌起义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布独立,成立革命政权成为当务之急,此时,人们是“万目一的”盼“共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爱与死的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赵莹 《考试周刊》2011,(64):20-21
1912-1919年是一个终结与开端的历史过渡时代,而在这个阶段的《玉梨魂》也同样地体现着文学上的历史过渡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意旨.来探讨《玉梨魂》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探讨当时社会现实新旧变更在小说文本中的折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一幅是达尔林普尔(Louis Dalrymple.1866-1905)的漫画《开学》,发表于1899年的美国《笨拙》杂志(Puck Magazine)。漫画中,严厉的老师山姆大叔手拿教鞭正威吓四个不服气且“举止粗俗”的学生,从左到右分别是菲律宾、夏威夷、波多黎各、古巴。相比之下,后面那些好好读书的“文雅”学生则是来自美国各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