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引导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纲领”。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导向的意识和媒体社会责任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贴近”原则;增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体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新闻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不仅要导向正确 ,而且还要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的需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是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的前提 ;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是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 ,要深入实际、讲究实效、重视社会效果 ;选题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运用典型 ,运用细节 ,“小中见大” ;必须使舆论导向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还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防止个别人“捅漏子”。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不仅要导向正确,而且还要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需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是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的前提;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是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要深入实际、讲究实效、重视社会效果;选题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运用典型,运用细节,“小中见大”;必须使舆论导向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弘扬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还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个别人“捅漏子”。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新闻把关既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认识新闻事件的全貌和对新闻真实的正确把握,也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受众不能获得高层次的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的引导作用。新闻把关人要发挥好新闻把关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思想、制度、法律、文风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强化把关意识,正确履行把关职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旗帜鲜明地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传媒的低俗化倾向表现为时政新闻的娱乐化、社会新闻的庸俗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传媒业庸俗化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侵蚀和不良竞争的恶果。只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贪官频频曝光的同时,“贪记”的曝光率也呈上升趋势,社会舆论向“无冕之王”的职业操守发出质疑:媒体就是青天一片吗?为此,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本文提出,记者是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事实说活,把公道、正义、人心融入新闻作品之中,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7.
“三贴近”是党中央对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报道群众身边事。各报纸传媒贯彻落实“三贴近”,最显眼的是增加了新闻评论,使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因此,报纸新闻写作必须创新,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真品、精品。  相似文献   

8.
李宁  李放 《华章》2013,(32)
新闻工作者的主要社会功能即是从事这种舆论的采集和发布,为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为国计民生进行呼喊。贴近实际才能“深入实际”;“贴近生活”才能反映生活;“紧贴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坚持三贴近的新闻工作原则,是制作好新闻的保证。本文从三贴近这个角度进行了做好新闻的阐述。生活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沃土,群众是新闻人的衣食父母。做好新闻工作要把目光转向人民大众,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做好新闻工作,将新闻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短。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视社会新闻的采编和深层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新闻基本特点篇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人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大批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栏目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坐上了新闻报道的“正席”,成了“主角”,连一些传统新闻栏目,如各地新闻联播等也调整了内容结构,腾出时间,让社会新闻登上大雅之堂。社会新闻通常被称为“软新闻”,是相对于时政、科技、经济新闻相对而言的。社会新闻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贴近受众生活、与受众的贴身利益密切联系,与人的情趣喜好仅仅相连,如婚姻、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其实就是读图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仔细阅读每篇文章、每条新闻,而新闻图片却以一种最直观、最真实的独特语言,向读者传达最快捷、最准确、最生动的种种信息。新闻摄影要拍摄出好新闻图片必须坚持“三贴近”。  相似文献   

11.
地作为报纸把关人的编辑,在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宣传艺术。要提高宣传艺术,编辑就要牢牢树立读者意识,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把握读者,不断创新报道内容,积极策划和编发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要用好“版面语言”,不断创新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工作者要走基层,转作风,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保障.对此,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切切实实地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翻开我们的报纸,看一些文章,咂摸一下,总觉得有这么几味:硬性说教多了些,少了那么一点循循善诱的味儿;宣传味十足,少了点生活趣味;要谈情感多了些“大江东去”的豪迈,却少了几分“杨柳岸,晓风残月”绵长而深切的细腻味儿。归结起来,就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儿。正因如此,新闻在强调其指导性的同时,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增强其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新闻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进步与发展,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如何使新闻“三贴近”?其核心的东西必须围绕“人”字做文章:以人为本,围绕人的思想、人的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电视传媒进入了“主持人时代”,好的主持人可以打造出一个好的栏目,主持人“说”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一个节目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凤凰卫视陈鲁豫为代表的“说”新闻风靡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台,“说”新闻的趋势、潮流已从“晚新闻”试验开始,贴近社会、贴近百姓的节目内容由主持人去“说”甚至去“侃”,使具人情味、具轻松,亲切感的“说”新闻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栏目是地市电视台的首要栏目,《今晚800》作为淮南电视台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选择正确的定位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勇于探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它的经验给各地方电视台一些启示:“民生新闻”应坚持从地方出发,选择平民化视角,凸显文化品味、时代节奏、贴近服务、人文关怀和专业精神,才能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新闻编辑的语言表达是指新闻编辑在处理相关编辑工作事宜时,凭借口语和书面语形式去传递一定的语义信息,输出一定的语义内容。编辑语言的表达必须坚持得体性原则:新闻编辑要有使用模糊语言的意识;新闻编辑要有"把关人意识";新闻编辑要有"受众意识";新闻编辑要有"议程设置"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导致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本文通过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坚持"三贴近"原则和提升记者道德修养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报道新闻,还原新闻真实性的本质,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地作为报纸把关人的编辑,在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宣传艺术。要提高宣传艺术,编辑就要牢牢树立读者意识,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把握读者,不断创新报道内容,积极策划和编发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要用好“版面语言”,不断创新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参考     
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中国记者》2 0 0 4/4期撰文认为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 ,积极探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 ,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 “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抓住这一本质核心 ,改进新闻报道就有了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三贴近”原则 ,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本质和核心 ,就能推动新闻战线的同志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积极探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