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是因为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吋,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各类编辑人员所面对的读者对象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和品种有不同要求。编辑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相应地生产和提供什么。如果无视读者现实和未来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图书馆参考咨询遇到的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是他们既要遵守法律,充分保障读者的相关权利,又要考虑到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按照美国图书馆法的规定,如果参考咨询人员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提出的问题将是违法的行为,而如果满足了特殊读者的要求,他们将会给社会或个人带来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台湾一些有眼光的出版社主管对于出版人才的培训及在职进修往往较为重视,他们认为,经过“充电”之后的编辑,通常也可以为自己与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意贡献。月旦出版社主编汤秀瑸指出,让编辑人员在工作上能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成就感,才能留住人才。因此,他们对新人的培养,通常由资深的编辑带领着从基础学起,较资深的编辑则往上游发展,即包括一本书的企划、包装,同时参与开发新书的讨论,定期找专人为编辑上课,研究市场上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卖点”何在等等。 让编辑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并培养自习的能力,是台湾一些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的期许。天下文化公司将鼓励员工进修事项明文列入人事规章之中,凡工作满3年的员工,如果提出出国进修计划,或与个人工作相关所需的课程,可以获得公司的补助。公司也经常请专业人士来演讲,或在内部举行业务讨论会。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中的情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论证文稿的价值、定夺文稿的取舍,这是每一位编辑所应具备的起码素质,也是出版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编辑,作为社会的人,必然带有社会人的共性特征和自我的个性色彩,并在思想、行为上难免将自己的情感成分带入编辑活动。正确地引导编辑的这种情感参与不仅不与客观公正地处理稿件绝对矛盾,还会成为编辑活动中的一种积极因素。 一、情感参与的必然性 编辑活动不外乎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校样几个程序,也即常说的编辑六艺。但六艺只是工作程序,其核心则是紧紧围绕编辑活动的宗旨和作用——架设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它实际上是处理与人(作者、读者)发生某种社会关系的活动,这种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社会与时代的烙印。编辑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时候,只有客观、公正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情感因素无法排除。编辑在审读过程中,首先充当的是一个读者。如果作者的观点、立论、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等给编辑留  相似文献   

5.
编后,是编辑人员经常用到的一种精炼短小的评论性文体。恰当地给稿件配发编后,不仅能深化稿件的主题思想,给读者以启迪,而且还能够活跃报道形式,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达到扩大新闻效果目的。如果把新闻报道比作“画龙”的话,那么给新闻稿件配发编后就是给龙“点睛”。写好编后,是每个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韩丽 《记者摇篮》2008,(7):53-54
笔者从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强化报纸特性的思想、让读者参与版面活动的观念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对版面观念的理解。 一、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 如果把编辑记者的工作称为“个体劳动”,无论是对来稿或新闻素材的取舍,还是提笔撰稿,都是以编辑记者的个人判断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6,(8S):7-7
该社从社领导到编辑室主任、编辑,以及发行人员,经常到农村读者和基层书店中了解图书的需求情况,分析并策划农民需要的图书选题。据统计,每年有90%的选题是从基层调查研究中得来的。对那些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图书选题,会依据现实情况打破常规申报并尽快组织书稿,及时将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像今年出版的20多种蔬菜、水果林木、畜禽和粮食作物等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系列图书,选题都是在调查研究中被发现和策划完成的。对于西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需要的图书,明知会赔钱,但考虑当地农民急需,他们仍坚持组织撰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相对较强的脑力劳动工作,它的完成自始至终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大脑思维活动,因而,编辑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编辑思维品格对编辑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不仅有利于编辑任务的完成,而且可以为确保编辑工作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包含哪些内容呢?至少应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善于换位思考。这是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处于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地位,中介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是衡量编辑人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中介作用发挥得如何则与编辑人员是否具有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品格有关。作为一名编辑,在审读作者的作品时,要能理智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审视、去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在实质和基本状况,应该肯定或认同的方面必须给予肯定或认同;在加工整理作者的作品时,则不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而且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对自己理解模糊、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东西,绝不能单凭个人好恶去信手改动。如果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胡勋璧 《今传媒》2003,(1):68-69
成功期刊的最根本性的要素或秘诀就是“编辑质量、编辑质量、还是编辑质量”,这已成为国际国内期刊界的共识。而编辑质量的核心还是杂志的内容必须十分贴近读者,定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有益的和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写消息时常常不用心做标题,认为只要消息内容好标题好坏关系不大,反正编辑会给修改好,这种依赖思想要不得。 编辑也好,读者也好,读一篇稿子先是读标题,然后才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对于揭示新闻内容,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看标题就不想接着再看下去,这篇新闻内  相似文献   

12.
有些通讯员队伍的稿件,尽管写得立意深刻、结构严谨、文笔也相当流畅,但如果仔细一看,则美中不足——不是这个地方有错别字,就是那个标点用得不正确,等等。这些同志或许会认为,稿子有点小缺点无关大碍,编辑会斧正的。这种把“文病”甩给编辑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一些通讯员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想法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没有与编辑将心比心。编者们每天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通讯员们如果把“文病”甩给他们,势必会给编者们增添更大的工作量。编辑一旦没注意漏下了你文中的小毛病,就会影响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二是有些通讯员还没有理解“好…  相似文献   

13.
县(市)广播站主要是对农村广播,听众主要是农民。农民在整个国民中,文化上仍属最低层次,语言上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记者和编辑如果能根据这些特点去编写稿件,就会抓住农民听众的心理,广播就会受到农民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一、在京、津、沪几所大学试办编辑专业,对全国各出版社来说,是一件大事。设立并办好编辑专业,正规培养编辑人才,对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出版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从事交通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深深感到编辑力量的配备存在不少问题。尤其现在编辑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较严重,没有足够的老编辑来带领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编辑人员。因此设立编辑专业,专  相似文献   

15.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16.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就是说,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所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编辑人员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时,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  相似文献   

17.
魏子童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45-I0045
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很少能够明白他们的主题或发表照片后的读者对他们工作的影响。但日前一位编辑遇见了一个7岁的小女孩,她的生活因《时代》摄影师尤里·济列夫给她照的相片被刊登在杂志上而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一门“再创造”和“设计创造”的工作。书稿编辑加工实际上是在作者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书稿选题的制订则是“设计创造’的工作。编辑工作不同于科学研究,而侧重于科学传播;编辑工作也不同于教育工作,编辑工作除了要把已有的知识传播给读者外,更侧重于挖掘新的知识矿源,并将其编辑、整理加工后输送给读者,使作者、读者双受益;编辑工作更不同于体力劳动,尽管编辑人员为了组织好的书稿和物色好的作者,经常外出参加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出版参考》2021,(2):74-75,48
面对日益细分的读者需求和图书市场行情,图书营销人员需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寻不足、找差距,通过积极参与图书编辑的日常选题活动,从源头参与图书出版工作,培养自身阅读图书内容的习惯,做到知书、懂书,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成为合格的图书销售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忻志伟 《新闻战线》2012,(5):99-101
报纸编辑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注重创新,倾尽全力精制"卖点"标题,其目的只有一个——将报纸的新闻及观点"卖"给读者即消费者。"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