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的产生与发展,对抛绣球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探究。研究表明,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竞技性、大众参与性等文化特征。具有增强人民健身意识,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的融合,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宗教信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等体育文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壮族板鞋舞的体育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认为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和健身娱乐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将其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内容形式,实施课程规范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3.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4.
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丰富灿烂,是广西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沃土,"蚂拐"文化作为壮族的符号性文化标签之一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在"后非遗"时代也面临着传承与开发等亟须面对的问题。在美术视域探讨当代消费主义影响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形成及视觉转化,通过新媒体、美术创作等多种路径,探寻理性开发思路,从而促进以"蚂拐"文化等为代表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增强传播力,增强红水河流域文化总体影响力,促进有效传承、开发及品牌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及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文化学视角,对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与布洛陀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壮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布洛陀祭祀大典中举行的斗牛、抛绣球、跳蚂拐(青蛙)舞等民俗体育活动与壮族的农耕文化、种族繁衍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息息相关。在当下,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为民族团结和农村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祭祀是人们沟通神灵、慰藉内心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活动,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舞蹈的艺术视角观照,开封祭祀舞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鬼神类的宗教祭祀舞蹈;第二类是祈雨类的祭祀舞蹈;第三类是祈神类的祭祀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祭祀舞蹈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祭祀舞蹈淡出人们的视野,即将濒临消失;另一种是祭祀舞蹈走向旅游景点,成为观赏性的艺术节目。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揭示蚂拐舞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同时,对蚂拐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崆峒武术源于泾河和渭河流域,泾渭流域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是崆峒武术原始形态形成的基础,他们的防身自卫需要奠定了崆峒武术的原始内容,部落战争进一步催化了崆峒武术原始形态的形成,宗教祭祀给予了崆峒武术原始形态形成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靖西县的道公信仰是在壮族原始宗教和民间巫师的基础上,吸收道教、佛教和儒学的部分内容并与靖西当地文化不断交流、整合而形成的,它具有民间宗教的形态。本文针对道教传入靖西壮族地区的情况与其同源互感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支派进行论述,分析其支派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宁英歌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普宁英歌生存环境恶化、分布面积减少、表演规模萎缩、传承人参与意愿降低以及公众关注度下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普宁英歌传承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3.
彝族祭祀性体育的功能主要在于娱神、娱鬼、自娱及娱人,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竞技性体育、娱乐游戏、体育舞蹈三类.这些活动源于其先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古代战争与军事活动,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则是其最初的源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其祭祀的成分和功能正在弱化,体育的内涵逐渐与现代体育的竞技和健身内容对接,演变成民族体育、民族文化甚至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却又坚硬地存续下来,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尤其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彝族祭祀性体育,其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舞蹈文化艺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是以农耕为主的山地民族,以善耕梯田为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哈尼族还是个以多种崇拜为信仰的民族,基于信仰而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加上年节、婚丧、起屋、建寨等各种礼仪,形成许多富有特点的风俗习惯,哈尼族的各种歌舞活动,就是源于生产生活和社交往来。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活动"开始,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不断涌现。运用文献研究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排舞原创作品的必要性、排舞原创作品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创新要点、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的排舞采风活动应具有长期性,须与我国民族地区建立沟通机制,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先例发挥带动作用;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排舞原创作品认证要严格审核,确保创编出的排舞原创作品的全面性、普及性、科学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原始彩陶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劳动实践。绚丽多彩的绘画纹饰,既美化了生活,又反映了原始人类的自然观、宗教观和审美意识,从多方面反映了历史、社会和艺术。  相似文献   

18.
交谊舞与拉丁舞都是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我们对交谊舞与拉丁舞的锻炼价值比较分析表明:虽然交谊舞与拉丁舞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和运动强度不同,但是它们均对人体有着良好的锻炼效果,体现出很高的锻炼价值,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擦大钹”是流传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乡彝族聚居村落的一种将舞蹈、杂耍、武术、打击吹奏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擦大钹”舞蹈具有蹈多于舞,“顺边”体态;粗犷豪迈,诙谐风趣;类型丰富,程式多样;动作反复,即兴表演;大钹主导,伴奏多样等的风格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彝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精神、人生态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舞蹈所属的风格类型和古代军事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法、调查访问法、现场观察法和类比归纳法,对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繁杂的舞南狮套路中找出演练内容的共性与特点,对舞狮运动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推动舞狮运动沿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