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傅东华的《诗歌原理ABC》是其诗学观的具体呈现,该书围绕着诗的产生、诗歌情感、诗人的想象几个核心要点,详细讨论了诗歌的生成过程,是“五四”以来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诗学著作,对现代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学界对傅东华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他的文学翻译上,相对忽略了他作为文论家的现代诗学实践。事实上,《诗歌原理ABC》既是西方诗学体系的东方实践,也是中国传统诗话的现代承续,更是傅东华对现代新诗深刻思考后的诗学尝试。尽管部分学理逻辑不够成熟,诗论体系还相对简略,但却对“幼儿期”白话新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熹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理学家兼诗人的朱熹 ,以其理学心性论为哲学底蕴 ,主张创作主体内心情感体验与儒家心性义理相结合 ,保持道德人格空灵澄明的精神状态 ,追求自然平静、萧散冲澹的审美境界 ,建构了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 ,并以此情性观作为透视诗歌作品的焦点 ,使他在《诗经》、《楚辞》及许多前代诗人的研究和品评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对中国古典诗学中诸如“缘情”、“言志”、“六义”等核心观念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一代辞宗”沈约对推动齐梁文学批评的发展及对齐梁文学批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为齐梁诗人开创了崭新的“趋俗”的美学理想。本文试从他的情性观、三变论、三易和声律论的角度探讨他的诗学的“俗”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突出贡献有两点:第一,在对诗歌情景关系的研究方面,他反对前人孤立、僵化的死法,主张作诗要以情为主,诗人要抒写自己的真性情,认为情与景“互藏其宅”,情景要能融合无间。他还将抒情方式分为“遵路委蛇”式,“拔木通道”式和含蓄蕴藉式。关于景物描写,他主张要写出“现量”,能“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主张写景要能“以小见大”,能够传神。第二:王夫之提出了将儒家诗教与审美诗学汇流的诗学本质论。他对儒家的“兴、观、群、怨”说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它们不过是四种抒情方式,同时,在对诗歌的具体品评中,他也提出了一些见解,他最推崇的是玄微淡远而又自然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诗人的生活状态中,“自然”揭示了诗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中,“自然”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遵循的最高法则,是审美主体对生命的体认。梳理整个中国古代诗学体系,我们可以说,“自然”是中国诗学的基始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诗品》最早将诗歌独立出来,作为纯粹的文学艺术式样进行研究,并开创以鉴赏为中心的审美批评先例。《英灵集》则是一部专选盛唐名家作品的集子。明显地继承了钟嵘所创造的以鉴赏为中心的审美批评方法,体例上亦类似于《诗品》。钟嵘以为诗歌的审美特质是“吟咏情性”,殷璠则标举“情来”说,二者都肯定情感的根源来自于客观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感发。由于时代不同,审美实践经验和审美时尚相异,“情来”说与“吟咏情性”说的内涵不尽相同,“情来”说受儒家传统诗学影响少,超越了“礼乐”观的束缚,以构成其“趣远情深”,“情幽兴远”的意境,发展和完善了“吟咏情性”说。  相似文献   

7.
原创诗学是建立在“基础文类”上的诗学,中国诗学的“基础文类”应用抒情诗,最早从文学角度研究抒情诗的是汉代关于楚辞的评价和《毛诗序》,这是中国古代的原创诗学。原创诗学的主要贡献在三个方面:1、确认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2、关注文学的艺术形式。3、从的角度研究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众多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学理念,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也开始关注诗歌的本体建构,强调诗歌的叙事性因素,并建立起了一种体现个人化写作时代特征的个体诗学体系.这是90年代诗歌写作与理论阐释所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经百年,至今仍未“成型”,一是诗人群尚未“成型”。他们没有稳定而健康的积淀着华夏民族精神的心理结构,不能够完全自立自足,不能自我更新传承,二是诗学尚未“成型”,没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超稳定结构的诗学体系,三是诗歌形式尚未“成型”。没有形成那种为广大社会公众普遍认可,高度体现诗歌的本体特质、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不会因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而脱散变形的诗歌形式,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一些诗人主体精神失落,艺术修养低下,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诗人的贫困日益加剧,这些均严重阻碍着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三丰诗歌“灵性”说以道家道教本体论哲学为指导,将诗歌的产生归之于诗人客观存在的心灵或灵性之流露,不同于传统儒学“诗言志”观从义理上对诗所做的阐释,通过对吕洞宾、韩湘子和苏轼、邵雍分别代表的道、儒诗人诗作的验证,圆通了自己的诗歌灵性说,并进一步设计了诗歌灵性流露的多种方法原则。不仅如此,他对于“灵性”的语汇称谓及其文学意趣诉求与审美追求,与中晚明“性灵”诗学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因此,张三丰诗歌“灵性”说在我国诗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出入”说是王国维诗歌美学的重要理论,它与“境界”说共同构成《人间词话》的关学体系。“境界”说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本体,“出入”说则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活动。“出入”说对于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为诗词的审美体验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范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诗词体验式教学中,分析诗人如何“入乎其内”、又如何“出乎其外”,是审美体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麦地”、“卧室”和“乡野”三个诗歌意象,是20世纪现代汉诗的空间诗学符号.诗歌中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性的人事发生场景,不仅是偶然的诗歌装饰性需要,更是一种人文性空间想象.诗学空间也不仅仅是一种本体诗学意义上的修辞选择,它深刻地受制于诗人的文化立场和哲学观念,并呈现为一种文化诗学.诗歌中的“空间”符号,成为我们透视诗人心灵场景和时代文化景观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看来,语言学与诗学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部分。他认为,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及组成部分。诗学是在语言信息这个总的背景和在诗这个具体背景下,对诗歌语言功能的研究。同时,语言学是研究诗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认为语言学与诗学应该结合,也必须要结合,因此他提出了“语言学诗学观”。本文主要阐述了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诗学观”,并且把他提出的“等价”原则运用于中国古代近体诗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同光“清流四谏”之一的宝廷,被誉为“晚清八旗诗人,当推第一”。实际上,其诗歌影响,并不限于八旗,而有关他诗学的解读,也未切中肯綮。宝廷降诗为“书画之流”,表现出传统诗歌欲摆脱“礼乐”教化体系走向“艺”之自觉的发展趋向,而他论诗不再关注一般、习见的“诗教”与“性情”矛盾问题,而将“诗教”与“工拙”对举,实有整合古代两大诗论生成系统,重新界定“诗之为诗”的要素、标准之意,体现出传统诗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可能性趋势,对探究“诗之为诗”的本体论意义有重要启示。宝廷深刻的诗学识见,不仅源于他诗人兼理学家的独特敏感和“名士兼名臣”的志趣追求,也是同治中兴时代传统学术集成出新的历史产物。只有结合其人其字及他论诗的语境,才能恰当地理解和把握他的诗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论认为,诗歌要表达人们的感情,具有情感性特征;在诗歌创作中,情感是创作的动因,是驱动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动力;在诗歌接受时,读者一方面要深入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其自身的情感也被激发、感染和调节。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吟咏情性”、“诗缘情而绮靡”、“披文入情”的“情感中心说”是从先秦到晚清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原创诗学是建立在“基础文类”上的诗学 ,中国诗学的“基础文类”应是抒情诗 ,最早从文学角度研究抒情诗的是汉代关于楚辞的评价和《毛诗序》 ,这是中国古代的原创诗学。原创诗学的主要贡献在三个方面 :1、确认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 2、关注文学的艺术形式。 3、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他所品评的同品诗人之间的次序是“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但他在具体评价诗人诗歌的创作成就时往往流露了对于他们之间优劣关系的看法,这就是《诗品》的品内之品。细致地辨析清楚同品诗人的优劣关系,既可以了解《诗品》的品内之品,也有助于加深对钟嵘诗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胡应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内容。但是他并不是认为诗歌可以滥用故事,而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合乎诗歌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