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本文通过对余华、格非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空缺与重复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背景上,“先锋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变革,划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1985年前后,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残雪、孙甘露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先锋小说”,脱出传统文学的创作常规,或传达出“麦田守望者式”的情绪心态,或展示“夸张嘲讽故意粗俗但又忍不住炫耀高雅的情绪型叙述语调”和“无中心人物无秩序主次情节无故事‘无结构’的结构”,强化感觉与语言风格,注重叙述方式和叙事策略,以完全彻底的形式变革,与既定的叙述模式、文化范型、语言秩序构成尖锐的冲突,改变了人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功能和表现力。“先锋小说”这种冒险的形式主义革命,在新时期业已规则化的文坛竞技场上,无疑是一场独特而新颖的艺术探索。本文无意对“先锋小说”的叙事变革进行全面分析,只试图选取1985年前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感觉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叙述顺序的变革,以期对“先锋小说”自由开放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试从叙事学出发,诠释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变化,并与传统小说特征相比较,阐述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流变与影响,以此说明中国小说走向叙事革命、走向个人化经验叙述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这使得叙述者力不从心并且使叙述变得不可靠。在这一点上先锋小说和主流五四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很不相同。正是借助这种手法 ,先锋小说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故事引向叙述者 ,并且深刻地触动了中国当代小说作者关于叙述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先锋小说以其形式和语言的创新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并凭借其极致的想象和激情的叙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叙事变革,这一切离不开先锋作家们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7.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文学基因研究的分支之一,作家马原的叙事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他的招牌式的叙事圈套,迷宫式的情节,拼贴破碎的语言元素等的运用曾经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观念和叙述方法,标志着中国小说叙事革命时代的到来。因此,从叙事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些形态,既有助于从微观视野理解马原的叙事语言特色,也有助于从文学史的宏观视野把握先锋文学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文体研究大致归纳为叙事研究,结构形式研究,语言、修辞研究等三个方面.其中,主要从元叙事、叙事时间和叙述视角这三个关键性的文体特征进行叙事研究;在结构形式上,先锋小说的时空结构遵循的不是传统的故事逻辑,而是一种反传统的叙述逻辑,呈现出"迷宫"式结构,其文体特征与模糊性的语言特色和大胆的修辞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个广义Kolmogorov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了一个广义Kolmogorov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Gause型模型(Kuang和Freeman,1988),广义捕食-被食系统(Huang,1988,Huang和Merrill,1989)和其他许多系统(Liu和Zhao,2000,Zheng等,2001,Yang和Liang,2001)为其特例。有关该系统存在极限环的条件以及极限环唯一的条件在本中已经证明。献中的许多结果都可容易地作为本定理的特例而导出。  相似文献   

13.
新的物理课程不应当被限制在学科与课本的狭小范围之内,它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并实现理性与人性的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价值与情感的统一。近日在新疆兵团二中听一节“电流做功快慢与电和热”课时,发现有几段精彩之处,符合新课程理念,现将课堂实录部分片断整理如下,供课改实验区的物理教师评析。片断一:引言与实验“铅笔芯点燃火柴”师: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分子运动》等5篇论文。这5篇论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看世界的方式,为了纪念物理学上的“奇迹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规划论的求解进行研究,特别对不可微规划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得出了对一些特殊不可微规划的求解方法,将一类特殊的不可微规划转化为经典的可微规划进行求解。最后以多寡头的合作竞争博弈均衡求解为例,对特殊的不可微规划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5.
湖北谷城沈垭天主教堂自清朝以来一直是天主教在鄂西北的活动中心,当时在全国颇有影响,在罗马教廷档案中也曾有所记栽。笔者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对沈垭天主教堂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以找到中国近代天主教的发展特点在这一地区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6.
The autobiographic novel, A Many-Splendoured Thing, is Han Suyin’s famous work. It has mov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readers and audiences with its beautiful love story. By using post-colonial views on...  相似文献   

17.
《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延宕。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延宕,这在右外文学批语界争论和探索了几个世纪,但始终没有定论。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可以说宗教思想导致哈姆莱特延宕的关键因素;基督教义和《圣经》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南;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他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在肯尼亚殖民史中,女性遭受着英国殖民文化与本土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恩古吉·瓦·提安哥的《一粒麦种》,分析殖民时期肯尼亚女性背负双重枷锁的生存状态,同时揭示殖民时期白人女性不幸的生存图景。通过这一视角的解读,体现出作者对肯尼亚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白人女性尴尬处境的同情和惋惜。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探讨用电子表格Excel实现求解方程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可以实现求解方程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