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采访、编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播发的新闻也越来越趋同。且不说新华社的统一发稿,就是在地方新闻中,由于新闻源雷同,同一新闻事件可能被不同媒体所报道,一家媒体想独享新闻或者垄断新闻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将新闻做得与人不同,吸引读者,只有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纷纷以深度报道作为竞争取胜的利器。地市党报运用深度报道,做深做透本土新闻,以其思想性、深刻性,吸引本地受众,引领社会舆论,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董春辉 《新闻世界》2013,(5):278-279
重大题材的报道关系到社会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关系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树立,因而一直倍受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宜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掌握新闻背景、做足新闻策划、创新报道方法、注重台网结合。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一般是指与时事、政治方面相关的新闻,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规范性、程序性。因而,时政新闻的报道往往格式化、概念化、官腔化,被人们认为是政府的喉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都在做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相关的改革,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电视台都在进行改革,但效果都让人很不满意。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的原因,阐述如何有效地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深度VS速度     
潘伟 《新闻爱好者》2007,(12):21-21
我们今天谈到的深度和速度,不是竞技体育中的比赛项目,而是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动态新闻在对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中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我们知道,在对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动态新闻以其快速、直观的特点有着其他媒体以及其他报道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在媒体栏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深度报道如何在新闻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了电视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孙瑶 《记者摇篮》2009,(7):84-84
近几年来,以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为突破口,按照“三贴近”原则改进时政报道成为各级媒体实践的方向。各级媒体抓文风、改文风并未懈怠,在调整报道结构、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以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媒体所作报道与人民群众的关注存在的脱节现象,就要真正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去选择新闻和组织报道。辽宁电视台以及多家媒体迅速转变作风,按新闻规律办事,以新闻价值大小为取舍的杠杆,在随后的一系列报道中创造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新闻真实性的技术规范研究(上)报道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事实,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报道是新闻界的首要职责,是新闻报道公信力的基石。 新闻工作者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如何在操作流程中作出科学的规范,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许多媒体在实际运作中尚缺乏完备的规范。 魔鬼常常在细节中。本文作者在广泛涉猎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著名媒体和韩国、日本、越南等多个国家有关新闻真实性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闻报道的实际,从操作流程上对确保新闻真实的细节进行了颇有价值的解析,希望对新闻一线的实践者有所启迪。 全文分为报道准则、编辑准则、写作准则三节,今天刊登第一节报道准则。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被称为“耳朵媒体”。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是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来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本文着重阐述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徐迅 《新闻三昧》2004,(6):46-47
谈到新闻评论问题,可能是媒介报道与司法公正冲突中最典型的领域。尽管媒体与司法在新闻采访、报道中都存在一定不同意见,然新闻评论领域却是分歧最多、最尖锐的部分。因此可以说,能够较好地解决案件新闻中发表评论的规则,就可以较好解决媒体与司法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李节 《视听纵横》2002,(5):72-74
重大主题报道,这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也是新闻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或社会新闻等等来得“好听”,尤其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做得不好就容易做成说教式的报道,成为“对着空气说话的节目”。通过这两年来的报道实践,我们有这么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纪现鹏 《新闻世界》2010,(12):124-125
福建南平“3·23案”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戮童案过后,公众对相关报道质疑不断,媒体陷入“犯罪帮凶”的道德困境,进而引发社会关于媒体伦理的反思。本文认为,此类犯罪新闻中媒体伦理失衡,背负道德指责的原因在于,犯罪新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类报道必然面·临较大的伦理风险;媒体对犯罪案件进行深度报道时的一些不当做法则加重了犯罪新闻的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17.
从新闻价值角度看地方媒体的奥运报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健 《新闻窗》2008,(5):65-66
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项全球体育盛事,也是一场媒体大战,全国各大媒体无不厉兵秣马,争夺主动权。在奥运报道大战中,地方媒体的报道焦点是万众瞩目的奥运现场还是在本地域内与奥运有关的新闻事件?本文以《新安晚报》为例,试图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为地方媒体的奥运报道定位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8.
蒙君 《新闻窗》2005,(3):26-27
工作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l生的报道。近年来,工作性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坦率地说,工作性报道因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生硬、枯燥,缺乏信息量而不太受欢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进报道内容,挖掘工作性报道中的新闻“富矿”,创新报道形式,使工作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  相似文献   

19.
现在,人们每天从各种媒体上获得大量的新闻信息,然而,仔细体味、咀嚼、品味每天海量的新闻信息,审视为我们提供新闻信息食物的媒体,会发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很多的新闻信息缺乏必要的营养,这种功能性缺陷已经激起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美食家”们的抱怨和指责,成为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 正面报道对于实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包含多个品种的新闻报道来说,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即认为西方新闻观念表达的是一种“乌鸦文化”,报忧不报喜,我国新闻观念体现的是“喜鹊文化”,报喜不报忧。在实践中,媒体从业者往往存在着操作上的偏好,认为正面报道题材由于不具备批评性报道所可能展开的引人入胜的情节,缺乏步步追踪的悬念,因而往往面临题材上先天的被动。其实,就当代我国媒介的现实环境来看,正面报道是任何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生存的基础,在评论类节目的选题来源中占有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