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喜欢凤凰,以凤凰喻指人物,以凤凰装饰服饰与生活用品,以凤凰喻示婚姻情爱;唐人也爱牡丹,爱得几近痴狂。唐代的凤凰华美、健硕、昂扬,与雍容华贵的牡丹共同彰显出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2.
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卉是唐宋两代文人热衷吟咏的对象,但唐宋两代士人的风俗习尚、审美观念各不相同,因而同是咏花,其在题咏对象上却各异,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花;同是咏梅花、牡丹,而写作重点、文学意蕴也各异。有必要从社会原因、士人心态和传统影响等方面对此类现象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3.
根的礼赞     
陶渊明因菊花像征隐途而独爱菊花,唐人因牡丹像征富贵而喜欢牡丹,周敦颐因莲花像征廉洁而赞美莲花.然而,人们在赞美花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根,没有根的奉献,能有花的艳丽、果的芳香吗?是的,任何花草树木都离不开深藏地下、无言无语的根,她的确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气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摘要: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唐代的国花。刘禹锡诗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诗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可见上至帝妃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唐人对牡丹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海山记》未见两《唐书》著录,不避唐讳,歌颂宦官不合唐代世情,《望江南》词是北宋才有的双调,故绝不是明代《说郛》及后来《唐人小说》所认为的唐人作品,而是北宋作品,首见于北宋《青琐高议》,且未题何代何人撰。其情节、人物、制度、政治面貌多与隋史违离,并非照顾小说创作所致,可判定作者文化层次不高。所说隋代易州进牡丹20种品名,系北宋人作伪,故参以多种资料,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唐代秘府是唐代宫禁藏书之所,其中搜集和整理有唐人的诗文集。唐代秘府一定程度上担负了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文集的使命。唐代秘府汇集唐人诗文集有秘府征求和接受进献两种渠道,而传播诗文则可能通过国子监学子抄本和秘府工作人员外传抄本向外流播。唐代秘府对唐人诗文集的汇集和传播,为唐人诗文集的当时传播、当时影响和后世传播、后世影响提供了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7.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 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 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牡丹     
宋代杰出学者苏轼 ( 1 0 3 6— 1 1 0 1 )。亦是我国古代牡丹研究颇有成就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牡丹记叙》和三十多首有真知灼见的牡丹诗 ,对我国牡丹研究的科学历史与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证实了北宋中期我国东部牡丹的栽培、研究、育种和牡丹文化 ,均有较快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 ;杭州为其中心 ,品种数目逾百 ;杭州太守沈立 ( 1 0 0 7— 1 0 78)早在熙宁五年 ( 1 0 72 )、就已撰写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牡丹专著《牡丹记》十卷  相似文献   

9.
龙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龙宫是龙的住所,自然也成为中国小说的书写对象。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有大量对于龙宫的书写。唐人小说中的龙宫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体现出神秘性色彩、世俗化倾向。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唐人小说中的龙宫书写是佛教思想和文人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唐人的崇雅意趣,内涵丰富、包蕴深广。唐人崇雅与其思想潜意识中的“隆礼”情结紧密相联。唐人崇雅,意在正风俗、厚人伦、斥浮华、黜奸佞、止僭越。唐人的“崇雅”意趣,风行草偃、德泽广披、润物无声,培养一代文人独到的人格操守与心性修持。唐人以“雅”论人,要求文人要有高雅之志、醇雅之情、闲雅之态与博雅之趣。唐人又以“雅”品文,要求诗文作品内容上美刺讽谕、厚重儒雅;艺术风格上意趣盎然、风清典雅。  相似文献   

11.
沈既济的《任氏传》是唐人传奇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作品,其文中的“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等语,虽不是直接针对唐人传奇的创作而发,但却准确地概括了唐人传奇的基本创作理念与审美趣尚及其实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准确把握唐人传奇的美学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微观的分析入手 ,详尽地阐述了唐人绝句的总体特征和特殊成就 ,并着重分析了李白、王维、王昌龄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上的突出贡献 ,从而使人们对唐人绝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写作中运用重复思维,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写作主题的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谋篇行文。重复思维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思维技术,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重复思维,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一、不同文体的重复在不同的文体中,重复思维的运用要点是不同的。抒情性文体中,主要通过景物、细节描写以及作者的心理体验、感觉、联想、想象等重复进行渲染。《爱莲说》开篇以晋人爱菊,唐人爱牡丹作比,引出"我"爱莲  相似文献   

14.
唐人·唐诗     
唐代是诗的朝代.唐人爱诗,诗也钟爱唐人.唐代的各个阶层上至皇族、官僚,下至普通士人和百姓都爱诗、吟诗,传播诗歌,尊崇诗人.唐人爱诗,是诗化的唐朝,诗化的唐人.  相似文献   

15.
宋代欧阳修牡丹记,说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吴中也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所以每年谷雨节一到,牡丹也烂漫地开放了。吾家爱莲堂前牡丹台上有粉霞色的玉楼春两大株,真是玉笑珠香,娇艳欲滴,谷雨节前,开得恰到好处。还有名种紫绢,瓣薄如绢,色作紫红,自是此中俊物。我徘徊花前,饱餐秀色,简直是可以忘饥了。牡丹有鼠姑、鹿韭、百两金等别名,都不雅;又因花似芍药而本干如木,又名木芍药。古时种类极多,据说多至三百七十余种,以姚黄、魏紫为最著。他如玛瑙、御衣黄、七宝冠、殿春芳、海天霞、鞓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以来,金石录即成专学,其中所录墓志不乏极具价值 ,尤其是建国以来出土了大批唐人墓志,多为前人所未见,其中保存有大量珍贵史料,尤堪重视。从唐人墓志看,唐代僧尼通常有自动出家、悟而出家以及妇女因夫死而出家为尼等方式,唐人僧行具有明显的家族化、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王小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156-156,F0003
近几年来,曹暇以丁笔重彩方式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创作了一批耳目一新的牡丹作品,与她过去的牡丹相比较,这批新作从材料、构图、色彩、表现手法到艺术趣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曹暇工笔牡丹的独特之处在于继承了其父著名牡丹画家曹明冉先生的牡丹画风,造型严谨、沉着而又色彩华美,同时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构图,  相似文献   

18.
张春 《考试周刊》2014,(17):31-31
绝句属近体诗,贵在"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赏读研究唐人绝句,在领略其无尽的艺术魅力之余,还可以在艺术方面得到诸多启示,唐人绝句简约含蓄美的奥秘所在:一是以小见大,情节典型。二是以虚藏神,虚实相济;三是以景衬情,以景结句;四是比兴象征,托物寄意;五是前后对比,相互映衬;六是引用典故。理解了唐人绝句的奥秘,赏析唐人绝句时,学生便可对手法的赏析有更全面的理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唐人绝句的深邃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19.
胡人形象是唐人小说人物类型之一。唐人小说具有传奇美学特征,胡人形象虽然在唐人小说中并不占重要篇幅,但同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通过对胡人形象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方术技能的考察,认为胡人形象具有奇幻色彩,与唐人小说的传奇美学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扇子与唐人生活息息相关。扇子在唐人那里,既是动摇风生、消暑致凉的物件,又是歌女献艺、轻歌妙舞的道具。唐人在扇面上题诗绘画,使得轻罗纨扇变成唐人挥洒才情的载体。此外,唐人婚娶之时,新娘以扇掩面、新郎诵诗却之。统治者眼中的仪仗扇,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唐代“索扇”制度的创始,顺应了封建皇权不断强化的历史趋势,进一步渲染了君权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