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诗家南龙翼不仅编辑了朝鲜汉诗诗歌总集《箕雅》,更运用他的选诗标准,在《壶谷诗评》中对李杜优劣进行了审美观照,并对朝鲜唐诗学起到了桥梁作用,更提出了79格的诗歌风格理论,不仅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敬德不仅是朝鲜李朝时期性理学气本论的思想代表,也是一位诗人,其《花潭集》卷一共收录了他创作的八十九首诗歌,其中有近十二首哲理诗,再加上其诗作中属于说理的诗语和诗韵,约占其诗歌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其哲理诗有《天机》、《有物》、《观易吟》、《冬至吟》、《挽人》等等。本文结合徐敬德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主要的哲学思想观点,分析了其哲理诗中所蕴含的极具思辨性的性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5.
朝鲜诗家南龙翼《壶谷漫笔》以源流批评、风格批评、尚唐标准批评、比较鉴赏批评等建构了一整套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通过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能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人李瀷给予盛唐诗歌大家李白以极大的关注,在他的诗话著作《星湖僿说》中对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风格及特点、李白诗歌的整体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评,这些论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著名诗人南永前是一位勤奋耕耘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的图腾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研究成就卓著。他创作的图腾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属于自己的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竟陵派钟惺与谭元春共同选评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古诗归》和《唐诗归》两部分。《诗归》选诗独特的标准与钟谭诗歌评点的与众不同,使得《诗归》成为晚明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评选总集,对竟陵派诗歌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13.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席勒的美学论文《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入手介绍并阐述了席勒对诗歌“素朴的”和“感伤的”二分法,不仅表明了他对诗歌艺术手法、作家风格等的研究深刻性,更着重探讨了席勒一直以来在审美中对完整人性的理想追寻。  相似文献   

15.
刘半农不仅是中国新诗理论的构建者,而且是把旧体诗改造成新诗的成功的实践者,《游香山纪事诗》就是他最早的代表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半农新诗理论上的“写真说”,并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叶旧韵,有重大的突破。另外,诗歌写的香山应是江阴的香山,不是北京的香山,只有了解了诗歌描写的对象,才能正确理解诗的内涵。因此,《游香山纪事诗》应作为新格律诗的开篇载入中国文学史册。  相似文献   

16.
皎然《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史上最有分量的诗学著作,是对此前长期关于诗歌风格研究的一种新的发展,其中很多的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诗式》风格论和诗境论作简要的分析,可见《诗式》对司空图品味诗歌意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占有重要地位.全书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构成.其中《诗辩》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历来研究的重点.《诗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诗辩》有关理论观点的具体贯彻和重要补充,论述了历代诗歌之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在《诗评》中,他提出了词理意兴、诗歌之气象等问题,并把“风骨”也作为评诗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域外汉籍《入沈记》中的交游诗诉说了离愁别绪之叹,纪行述远之思,感怀伤事之情。其艺术风格呈现出朝鲜使臣这一特殊群体创作诗歌的独有特色,语言表达平实质朴,意象运用灵活多变,典故使用精当恰切。《入沈记》中的交游诗,充分展现朝鲜使臣精湛的诗文技巧和深厚的汉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王成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98-100
朝鲜诗家李溟对李白诗歌的审美批评,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王新民在写诗的同时,注意自身的诗歌理论建设,他提出的“风骨”和“灵魂”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诗论中,“风骨”和“灵魂”不仅涉及到诗及诗人的内在修养,不仅涉及到诗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且也涉及到诗的语言等形式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