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羚飞渡》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课文以优美的笔调叙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作者用深沉的感情咏叹动物世界的群体意识,让斑羚的集体精神、牺牲精神在生命的断弦之上成为永恒的绝唱。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神奇,悲壮动人一群斑羚在被追得走投无路、即将走向死亡的情况下,借助一道彩虹的提示,用牺牲一半保护一半、两两合作的方法飞渡悬崖,拯救种群,最后以牺牲一半成功飞渡另一半而结束。斑羚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  相似文献   

2.
《斑羚飞渡》是一篇很有争议的课,无论作为叙事散,还是作为小说故事,作品对斑羚形象的塑造太过于人性化、理性化,许多细节有悖于生活逻辑和自然规律。在此,笔仅对中的“彩虹”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令人震撼的是它们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捕,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开始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出的勇…  相似文献   

4.
《斑羚飞渡》一文,作者沈石溪用情感深沉的笔触,明朗而优美的语言,细腻而生动地记叙了一群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感人故事。它文情并茂,动人心魄,在审美情趣上尤具独到之处。一、跌宕起伏的情节美本文情节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曲折生动。作者先写斑羚群陷入绝境,面临种群灭绝的境地,让读者为斑羚生死未卜的前景感到担忧和悲哀。雨后彩虹的出现,使镰刀头羊触景生情,得到启示,顿悟而产生“飞渡”之灵感,继而组织斑羚飞渡,赢得种群的延续,读者不由得为此松了一口气,为之振奋。最后描写镰刀头羊坚定地走向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斑羚飞渡》一文展现了悲惨壮烈的斑羚飞渡场面,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文章取材新颖,含义深刻,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我在细细研读的过程中,觉得其行文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允许指出。一、第1节开门见山地用一句话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我认为很应该将时间点明一下,以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更加鲜明的当时当地的情景。比如在一开始加上“阵雨过后”,这样的交代,时间这个要素就体现了。这样也能让下文第5节中的“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的描述有了呼应。当然用“傍晚时分”或者其他…  相似文献   

6.
生:《斑羚飞渡》一文中,彩虹具有神秘色彩,文章的情节随着它的变化而发展。这彩虹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7.
叶豪平 《语文知识》2014,(10):40-41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沈石溪的小说《斑羚飞渡》,读者多有质疑:这篇故事真实吗?斑羚头脑中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科学合理吗?等等。但笔者以为,《斑羚飞渡》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意义。斑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一“飞”而渡,无论是在自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演绎出来的生命意蕴都是“飞”义不浅,不失为一首生命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8.
许多教师在设计《斑羚飞渡》的教学时常常把重点放在中间部分的“怎样飞渡”上。这可能是“买椟还珠”。其实,《斑羚飞渡》一文最具有诗意最耐人寻味的应该是结尾部分。文不长,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语文天地》2015,(11):13-14
《斑羚飞渡》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主题单元——写动物的五篇文章之中。单元导言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推敲:“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由于编者的诱导,本课教学设计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镜头一,开始导入:斑羚形貌图片,配有介绍斑羚的文字,如它的体型、跳跃能力、羚角的药效……镜头二,创新训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我以为那群斑羚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飞渡成功,除了镰刀头羊的聪明和老年斑羚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狩猎队的猎人在斑羚群被逼上伤心崖后,既没有开枪,也没有放出猎狗,以至于斑羚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脱险的方法和组织飞渡。狩猎队好不容易将斑羚群逼上伤心崖,却没有开枪去猎杀斑羚来达到他们的狩猎目的,而是像看“杂技”一样看着斑羚飞渡自救,直至看得目瞪口呆。是什么原因使猎人们迟迟没有开枪?或许是他们良心发现吧!斑羚飞渡成功的另一原因@王鑫$湖北保康县第二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1.
尘世佛心     
许多老师在设计《斑羚飞渡》的教学时常常把重点放在中间部分的“怎样飞渡”上。其实,《斑羚飞渡》一最具有诗意最耐人寻味的应该是结尾部分。不长,照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语第三册教科书中有两篇反映动物界神奇本领的章,它们是《斑羚飞渡》和《鹤群翔空》。如果说《斑羚飞渡》表现的是自我牺牲精神,一种悲壮的美,令人目瞪口呆的话,那么《鹤群翔空》的三美合一,更叫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3.
《斑羚飞渡》是初中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优美的语言、悲壮的跳涧描写,以及学生那动情的朗读吸引了我。“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这让我深深地感到,斑羚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动物!在惊叹之余,脑子里闪出这样的一个念头,假如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伟大的斑羚,是谁把它们逼向绝境的呢?我们不妨看看文章的开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斑羚飞渡》一文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本文主题是歌颂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如同那天空灿烂的彩虹,一直在熠熠闪光,让人类惊叹。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不仅仅只在于歌颂斑羚为了种群的  相似文献   

15.
我教学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产生了许多疑问。 疑之一:故事的真实性 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们起跑、起跳时间选择得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高度准确、对接时机衔接得高度吻合、跳跃技巧也掌握得高度娴熟。  相似文献   

16.
《斑羚飞渡》是当代作家沈石溪先生的一篇记叙文 ,被收入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动物世界”单元。文章“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自读提示”语 )在种群灭绝的危难关头 ,老斑羚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死换来下一代的生 ,使读者在解读“悲壮”的同时 ,心灵受到震撼 ,体现了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教育思想。现就本文的教学提出一己之见 ,与同仁商榷。其一 ,本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例子”,全文散发出“悲壮美”的光华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中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忘我的献身精神。特别是老斑羚的死 ,作为…  相似文献   

17.
胡俊丽 《湖北教育》2011,(12):61-61
那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斑羚飞渡》一文。 这是一篇小说,写的是七八十只斑羚在后有猎人追捕、前有悬崖峭壁的绝境中,在镰刀头羊的指挥下,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避免了种族灭绝的神奇故事。  相似文献   

18.
师: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们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大家一起走进《斑羚飞渡》的现场,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吧。(点击)斑羚飞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斑羚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品析生动的语句和片断,学习用场面描写来刻画形象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场面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斑羚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