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许多作文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环境之美,要是写这样的作文,就一定要让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一番。只有体会到了,才能写出体会。下面是我们六年级活动作文教研课的一个教学片段《校园里的花》。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美     
2015年12月13日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它体现为大自然中的美和精神上的美,美需要你去细细发现。我发现了大自然中的美。阳春三月,大地复苏,鸟语花香,蜜蜂和蝴蝶都争相出来锻炼身体,春风拂过万亩良田,春姑娘已经来了,  相似文献   

3.
正《荷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作的一篇美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感受,文质兼美,读来清新悦目。据文析义,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将学生带上欣赏美、品悟美、创造美的旅程。《荷花》是苏教版小语三(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以叙写大自然美景为线索串连了三篇文章。编者的意图之一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课文描写细腻,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范本,而课后练习题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相似文献   

4.
细节之美     
近年来,我一直沉浸在《散文》《散文百家》等文学世界里,静静地欣赏着美,深深地感受着美,也试图寻幽探微,解开一些作家写作的奥秘,找到一些写作的规律,用以指导中学生写作。细细品读这些珍珠一样的美文,我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在这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文章里,都特别注重细节描写。因为成功的细节描写,让作品闪现出奕奕的神采,照亮了读者的眼睛,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荷花》这篇抒情写景的文章,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在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让学生感悟荷花是鲜活的画、流动的诗,并展开丰富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感受大自然之美"是鲁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属情感体验型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该课题在本单元是一块启门石。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之美,才会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自觉了解国家环保政策,积极捍卫大自然之美,保护我们  相似文献   

7.
美育现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小学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培养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初步能力。这里,我仅税在对大自然观察与描写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谈一点初步的体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孩子们步入大自然,常会对大自然的奇观异景自然地发出赞叹,说明他们是爱美的,而且是能发现美的。但是由于年  相似文献   

8.
解放那年,我才11岁,刚上初中。那时有很多苏联译过来的书,我记得有一本伊林写的书《人怎么变成巨人》,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沿着科学发展史介绍了很多科学家.如法拉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这本书给我的影响,一是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由此爱自然,追求大自然给自己心  相似文献   

9.
美,无处不在     
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抽出了新芽,小鸟清脆地啼叫着;夏天,树木撑起了绿色的大伞,成千上万把扇子,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晚风中恬静地开着;秋天,树叶飘落,小心地打着旋儿,优雅极了,各种农作物也开始丰收了,农民伯伯的脸上绽开了甜美的笑容;冬天,万物凋零,少了装饰的树木更显得刚劲有力,在我眼中它们是那么端庄美丽。这些是大自然的美。大家有没有看过《可可西里》这部影片?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保护稀有动物——藏羚羊,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可可西里。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一直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陈晓光作词。本文从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入手,选取艺术歌曲《那就是我》中三种不同的意象美进行阐释,希望为人们理解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探寻课文蕴藏的美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运用到课堂教学艺术中,我们说:课文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去发现课文之美呢?我认为,要深挖教材,从主题到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修辞到表达方式,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发掘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考虑到《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课文理解上很难跳出历史的磁场,于是我就在教学设计上动脑筋,设计了品读课文骈偶对仗、整齐优美的语言美,体验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景物美,在鉴赏中去感悟…  相似文献   

12.
《荷花淀》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作品晶莹透明,强烈的生活气息,动人的艺术形象,诗一般的意境,使作品产生了诱人的艺术魅力。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折射出作者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浓郁的情意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使小说充满了情趣和美的氛围。《荷花淀》基本上是一篇诗体小说。著名诗人闻一多生前曾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指诗歌外形的整齐,“音乐美”是指诗歌要讲究音节韵律,“绘画美”是指诗歌要讲究词藻。这里我抛开“建筑美”不说,《荷花  相似文献   

13.
徐丽遐:两位是《我爱汉字美》栏目的点评嘉宾。面对汉字这么美、这么丰富的文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现它的美,不把它用好呢?  相似文献   

14.
今天.摄影不再神秘,它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亿万大众圆自己"艺术家梦"最好的捷径。但是,成为艺术家不会像"天上掉馅饼"那样坐享其成,摄影者同样需要付出艰辛。要想成为艺术家,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和创造美,而摄影可以帮助我们造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评委,我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摄影作品终评,让我们一起分享获奖同学们眼中的"美"。  相似文献   

15.
张智 《内蒙古教育》2014,(11):65-65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的探讨颇多,对美的认识和结论也很多。美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一切原理当中,生活中到处是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从教学中感受美的存在,发现科学领域中蕴藏的美。物理学的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是一种科学美。在自然界中科学利用大自然创造了自己的"作品",通过简单形式建立自己的语言——规律,然后反作用于自然界,从而实现了自然界博大精深的美学内涵。同艺术美一样,科学美来源于社会,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艺术家用色彩、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虽然有表现美的欲望,但在写作时却难免平铺直叙,作品因而缺乏一定的美感。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用心灵去感知和发现美,提升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作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是元代富有才气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但有极强的戏剧性,而且有优美的曲词,情文并茂,美在其中,让人百读不厌。下面笔者以《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为例,谈谈《西厢记》中的美。  相似文献   

18.
张黎 《教师》2013,(30):74-75
我一直对电影《阿凡达》中美轮美奂的场景念念不忘,因为它实在太美了。是的,人们总是乐意醉心追求美的事物。在我的眼中,只要用心发现,世问存在的每样东西都有其美的一面。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其实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其本身包含着许多许多的美。  相似文献   

19.
“感受大自然之美”是鲁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属情感体验型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