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这节<自行车与物理>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教材,<物理>第一册201页,课后小实验<自行车构造>所设计的一节物理探究课.  相似文献   

2.
孙华友 《西藏教育》2013,(11):31-32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一课《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内容繁多。我们可以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一看,能否看懂并不重要。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节物理课,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物理,并对如何学好物理有一定的认识,对老师及老师的课充满期待。我认为,以趣味物理小实验引领第一节物理课,能较好地促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在初三物理复习阶段的一节复习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再观察和再体验,探究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从而牢牢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以下是笔者上的这节探究式复习课简介。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在初三物理复习阶段的一节复习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再观察和再体验,探究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从而牢牢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以下是笔者上的这节探究式复习课简介。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褚化伦 《教育文汇》2013,(24):32-32
这天,我在本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八年级物理(沪粤)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课前,我备齐了相关器材。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开设了一节区级小班化研究课《气体的压强》。虽然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经历了集备、磨课、评课、反思后我成长了许多。下面我从小班化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探究活动”的角度来说说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巩晓雁 《山东教育》2021,(11):38-39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在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测量电压》一节中教学环节的实验设计,以及在实验的基础上有效设计问题,点拨和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9.
(此课为"十二五"香坊区研训工作学术年暨生命化教育初中物理学科专场活动展示课。)【说课教案】《光源光的传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目标检测这七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宁夏是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已经快两年了,物理课程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标实验教材。作者设计的这节课“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授课时间40分钟。  相似文献   

11.
一、一节高二物理复习课《自由落体运动》 青年教师王松在高二物理复习上,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最近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故事。一个小男孩从四楼窗口不慎落下,千钧一发之际,恰好路过一个青年工人,他跳下自行车,飞身冲上前,在小孩即将落地的一刹那,救下了孩子。王老师从这个勇敢人的故事引出了相关的物理概念——自由落体;又把物理练习和救人联系起来,让学生计算出小朱救人的反应时间最多有0.2秒。之后老师又让学生动手实验,计算自己的反应时间,看自己能否救小孩。学生们计  相似文献   

12.
启示一:遵从学生天性。实现有效教学。这一启示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第一堂课是给三年二班上课,这节课我完全按之前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展开教学:首先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自行车,让学生认识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并说说自行车的基本组成部分;然后我边总结自行车的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新教材中被安排在了绪言课《科学之旅》后的第一节课,是有其重要的意义的。前一节课,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神奇而又有趣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开篇第一课,选取了物理学中声现象作为物理教学的起点,能够使  相似文献   

14.
朱欣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21-2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观摩了亳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谯城区位岗中心中学李本友老师的《压强》实验课。本节课最值得可圈可点的是李老师的创新实验。很多教师在解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及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都使用很多种版本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取一块泡沫塑料,准备一张由四个铁钉和一木块做成的小桌子,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希望每一届的学生在物理开学第一课即序言课上受益匪浅.笔者尝试着在序言课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将物理学以实验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以团结合作为主要手段,等需要大家多动手,多探索,多发现,多思考,多总结,多合作,多想象……的教学理念交给学生,引入歌曲《超越梦想》,用音乐带动人的情感;用游戏来主导本节课,达到寓教于乐,意义深远;把实验做为本节课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片断1(教师演示: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提问:要使小灯泡这…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师》1989年笫10期上刊登了《“大气压测定”一节的教学之我见》的文章——下称《我见》,把书中一段借用连通器来解释的难懂的叙述,通过两个辅助实验使之易于接受。我认为所加的两个实验虽能起一点辅助性的作用,但在一堂课内由于增加这些实验将会冲谈了对丰题——托里拆利实验本身的印象。这节课的展开宜作如此安排:托里拆利实验的思想,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落脚到大气压强的数值。这一切都围绕着这节课的中心——托里拆利实验,不必要有第二个实验。首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思路,这可从上节“大气压强”中一个实验现象引入:一满杯水用纸盖口后倒过来被大气压托住不垮  相似文献   

19.
《平面镜成像》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是一节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课。《平面镜成像》经常被作为公开课课题进行观摩研讨,其中的实验组织更是百花齐放,怎样优化这节课的实验设计呢?1引入实验设计不少老师采取“蜡烛在水中燃烧”作为引入,但问题是有的方位同学看不清楚,改进方  相似文献   

20.
背景:物理实验探究课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课型。本文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为例,浅谈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