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与特色办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与特色办学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探讨.宏观层面,从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和特色发展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中观层面,从教育目标、职业能力、职教功能、专业设置的角度,研究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势;微观层面,从技术特色确立、特色办学模式选择、教师岗位设置的角度,探讨高职特色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宏观层面,建立目标;中观层面,控制过程;微观层面,完善自我。并说明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素质,而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由规模发展逐渐向内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本研究从政府的宏观层面、学校的中观层面、教师的微观层面,分析制约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政府、学校、企业、教师视角,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芬兰和德国作为职业教育成就较为突出的三个欧洲国家,其职教教师教育均呈现较为一致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导向.其中中观层面的目标体系作为启承转合,实现了从宏观层面的顶层需求设计,到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完善的过程对接和落实.对中观层面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三国强调学员把控教学过程、授课技巧和个体反思的能力水平;且分别体现知识实践、教学实用和学术项目的导向类型;对于教育质量的管控和评估,则分别采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部评价、与政府资金投入相联系的管控和评估以及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评价.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师能够承担课程设计,并且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参与度.教师主要参与微观层面即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路径有通过参与课程决策,将课程理念、文本转化为课程实践,进行课程实施及评价.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有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元教育性和复合智慧性是高等教师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复合性、养成性、高标准性是高等教师教育质量的三个重要特征.要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各师范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选择并确定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有机结合模式,最后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融合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系.  相似文献   

7.
专业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点以及师资队伍情况,从宏观的教育行政管理层面、中观的学校层面、微观的教师个人层面提出对策,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进行了分析,认为科技竞争的国际化趋势、高校自身利益出发的行为选择以及教师个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验有两个期望目标:一是寻求改变原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二是寻求突破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外部或上层限制.前者是所有教育实验的基本目标,后者是所有教育实验的潜在目标、部分教育实验的直接目标. 对于教育实验问题,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讨论.微观层面的实验限制因素是中观层面的政策杠杆,中观层面的限制因素是宏观层面的政策焦点.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整,依赖于下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改革呼声,呼声中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便是教育实验的结果.众多指向突破外部限制的教育实验结果可以对上层教育政策的变革形成强有力的挤压态势.例如:教师入口学历是学校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实验中的限制条件,学校无法改变教师学历资格,但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整相关政策为学校改变师资队伍的基础学历状况.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7,(3):81-86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是与其他职业群体相区别的专业发展特征,它既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其内在规定性。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遭遇遮蔽,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标准化教学通则的推崇、"思想技术"的统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从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破除遮蔽的藩篱。教师专业发展特质主要表现为:行动中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性、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专业情意的感通性以及多元关系持续互动的系统性。基于此,笔者从宏观学校层面、中观课程层面以及微观师生关系层面探讨了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