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讨论报纸命运,有个流行观点:"死的是纸、活的是报".① 这观点有价值,它醒目区分报纸的两面:外在的传播介质(纸)与内在的内容生产(报).从而使问题更加清晰,它说的是,不用纸这种传播介质,报道的内容生产仍能在新媒体上继续存在.这就不成立了,因为支撑报纸内容生产的赢利模式——或靠广告、或靠用户——在新媒体上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纸媒受到互联网强大的冲击,"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为了提高纸媒的影响力,报纸开始主动寻求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互动,即报网互动,通过报纸和网络一体化的经营来扩大报纸利用和扩张。报网互动正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也是新时期报纸寻求转型突破的新途径。面临各类新媒体的兴起,作为传统主流纸媒的党报怎样利用网络增强影响力,打破传播局限性,也是新时期需要思考的课题。一、互联网对党报形成强力冲击。  相似文献   

3.
在纸媒影响力下滑的今天,地市党报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围绕明天的报业"死"的是"纸","活"的是"报"这一生存法则,以坚定的信心走好报业改革转型之路。我们要发挥强大的采编队伍人才优势和权威媒体的资源优势,广开传播渠道,加快新媒体和老媒体的融合,抢先站稳抓牢新媒体领域中主流传播的新高地。现就我们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活动的策划和创新依然是地市报广告吸金的平台在全媒体格局日新月异的今天,地市报发行无论如何扩张,其传播效果都  相似文献   

4.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何去何从?各方观点莫衷一是。但就报纸而言,我认为,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报纸这种最为古老的媒介形态的生存问题随之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重点。相关的讨论及观点也为数不少,但概要之有二。第一类的观点认为:“报”活。“纸”死。这是说。以纸为介质的传播形式会不断萎缩直至消亡.但是报道的内容以及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与观点,将会继续存在,不过是以新的方式或介质来传播。第二类的观点则认为:“报”死,“纸”活。这是说。报纸仍将长期继续存在,但将不再是现在的模式,而是“进化”为社区报、免费报的形式,也就是说报道所针对的读者对象和内容与现有的报纸截然不同。因而可以视为“报”死“纸”活。  相似文献   

6.
论文微缩     
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朱夏炎在2007年8月(下)《新闻爱好者》发表文章说,就报纸而言,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作者说,当前我国网民数达到1.62亿人,手机用户突破6亿户。谁能将这些未来"话语权"的拥有者掌握在  相似文献   

7.
陈树生 《青年记者》2014,(2):99-100
社区报:传统纸媒的"剩余价值"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报业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发展前景难以乐观。在传统大报的一片颓势之中,社区报却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了对抗报业经济衰退的态势。根据NNA(美国报纸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7000多家社区报目前拥有共计超  相似文献   

8.
根源探究 对于传统纸媒的从业者来说,2012年年末相继传来的《新闻周刊》将停止出版纸质版和默多克着力打造的iPad报纸TheDaily宣布停刊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两件事情加起来,等于是在说"报"死"纸"也死("报"死是指新闻生产传播的失败,"纸"死是指纸质载体的失败). 很多人将这两个失败视为截然不同的失败.比如有财经周刊在综合报道中就明确写道:"《新闻周刊》和The Daily是不同的,一个是旧帝国,一个是新世界.但它们都失败了,在残酷的十二月."  相似文献   

9.
张玮 《传媒》2017,(12)
随着互联网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模式.这些新的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受冲击最大的是传统纸媒.因此,近年来出现传统纸媒最终会消亡,最终被新媒体取代的说法甚嚣尘上.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中国食品安全报》积极应对,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有效延伸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和巩固报纸的影响力和服务力.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在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推动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纸媒的冲击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漫延。越是媒体产业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也就更为强烈。那么在这场新媒体的冲击波下,地市报又将何去何从呢?飓风不会绕过地市报的屋顶在我国的地级市中,日报办晚  相似文献   

11.
彭莉 《新闻知识》2012,(8):19-20
随着手机报、博客、新闻网站等新兴信息传播形式的迅速崛起,数字网络时代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凭借其数字技术的时效性、无边界性、互动性、整合性、便捷性等优势抢占先机,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对传统传播形式的围攻之势。在这种竞争形势下,如何把握纸媒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战略调整,发挥其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纸媒人"面临的迫切课题。一、以权威立报,凸显公信力真实性是新闻价值之所在,是新闻媒体的"生命之源"。现代传播手  相似文献   

12.
当下,在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推动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纸媒的冲击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漫延。越是媒体产业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也就更为强烈。那么在这场新媒体的冲击波下,地市报又将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5,(18):62-67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全球报业市场陷入集体滑坡的颓势中。在中国,报纸产业面临困境,"报纸消亡论"被讨论了近十年之久,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在报纸转型路径的讨论中,"报网融合"一直是个炙手可热的提法和转型策略,本文拟结合相关现实案例分析都市类纸媒"报网融合"的现实困境,指出其运行过程中将面临人事限制、运营矛盾、内容共享困境等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报业特点,提出都市类纸媒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县市报抢抓机遇纷纷建起了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增强传播力,但各家都遇到一个头疼的现实:影响力不大,网民不太买账。细究县市报社办的新媒体,平台不足、队伍不强,更重要的是仍存在"我说你听"式的灌输传播。所幸不少县市报"设身处地"研究其中的缺陷,摸到了规律,正在发挥起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延伸纸媒的影响力和品牌力。  相似文献   

15.
报网互动应确定主导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河报》副总编辑王志杰日前就报网如何互动时说,"报网互动是将来的一个方向。""面对新媒体的竞争,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就是说新闻这个产品主要还是以内容为支撑点。纸是平面媒体的载体,只要把内容这方面的东西做好了,  相似文献   

16.
方华 《网络传播》2008,(3):54-55
报业在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挑战时曾一蹶不振,甚至有人预言,纸媒在寒流面前终将走向衰亡。然而,时至今日,传统的报纸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实现华美转身最终走上了与网络竞合的道路。如果说最初的网报只是纸媒的翻版,是形同虚设的;那么如今Web2.0时代下报网的互动演进,则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趋势下,各大报纸都相继开辟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进行报网互动的探索与实践。事实证明,在传统纸媒加入网络这个新媒体平台后,形势发生巨变,报网互动已成为当下报纸及报纸网站最主要的合作手段。半岛晨报海力网自2007年12月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母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运营理念,为大连市民搭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广电、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原本就在党报和都市报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报遭遇了更严峻的挑战: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发行量萎缩,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又蚕食了纸媒原先的受众群,行业报经营持续低迷;2008年以来纸价的大幅上涨,更是直接加剧了行业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文红 《传媒》2018,(12):25-26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传统纸媒昔日"一纸风行天下"的风采已经褪色,纸媒发展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纸媒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热点话题.《春城晚报》创办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和报网联动的全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模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晚报20强".《春城晚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对我国传统纸媒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崔砺金 《传媒》2008,(12):68-69
在党报和都市报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报。有着太多的先天不足:市场观念淡薄,发行量萎缩,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的勃兴,又蚕食了纸媒原先的受众群,行业报经营持续低靡;2008年以来纸价的大幅上涨,更是直接加剧了行业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