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李佳虹 《大观周刊》2013,(12):307-307
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着手于实用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以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从体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两方面的出发,着眼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施,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吕泽石 《大观周刊》2012,(26):265-265
按照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既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教育培养目标,锻炼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的健康。目前,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已经摆在老师的目前,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已经备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本文就是谈谈体育游戏教学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促进高中的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郭更新 《大观周刊》2012,(23):270-270
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以田径运动作为身体练习、技能学习、教学比赛的形式,经过组织加工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新型的田径教学内容体系,更能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徐志超 《大观周刊》2011,(49):164-164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只有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本文通过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探讨体育老师通过体育教学调节高中学生情绪。学会运用体育活动方式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博 《大观周刊》2011,(6):65-65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享受到乐趣,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程文明 《大观周刊》2011,(48):92-9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健康、促进身心发展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美育相结合,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中,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儿童时期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在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对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学校体育以“健康为主”为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新认识,它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单一的片面的教育功能,拓宽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范畴,以它来指导和构建学校体育体系,符合时代发展对社会和人类提出的要求,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文就“健康为主”指导思想产生的意义、实施及贯彻意见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曹国文 《大观周刊》2011,(37):267-267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兴 《大观周刊》2012,(51):410-411
发展个性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个性发展本身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赵俊贵 《大观周刊》2012,(6):263-263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乔建成 《大观周刊》2012,(39):117-117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梅睿 《大观周刊》2011,(19):202-202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日益成为时尚。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西南地区人们对体育不够重视.就正安县俭坪乡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滞后和不足。对此,在教学中应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体育教学课程计划以实施教育的重要意义、废旧利用,添置体育器材、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林细玉 《大观周刊》2011,(38):197-197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大观周刊》2011,(32):206-206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同时对体育课的作用也做了进一步深化。从而确立了适应现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观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培养学生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怎样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吕洪廷 《大观周刊》2011,(19):205-205,173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起着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立足于高中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法等研究方式.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使高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有微薄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冷帮杰 《大观周刊》2012,(2):206-207
在体育教学中,有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好而害怕、恐惧,此时需要的是激励的言语,让他们树立信心,打破心理障碍,去获取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才不参加体育活动,老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在玩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也就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基础教学,要创造较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较好体育教学为成果,激励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剑 《大观周刊》2011,(41):188-188
当前各个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探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王猛 《大观周刊》2012,(29):297-297
本文将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结合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探讨,提出了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从而为解决“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理清思路,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安文涛 《大观周刊》2012,(6):155-155
大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知识体系广博而严谨的学科。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大多仍停留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最终建立起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当代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希望能够针对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向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