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2.
正说实话,这个话题有些哲学,也许你会感觉落不到自己的生活里。所以,我们找了3位父母,包括一位心理学家,请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什么时候会"与孩子在童年相遇",试着去连接一下自己的童年与孩子的童年,去发现有什么改变。他们都很快给我们写来了自己的感受。亲爱的,你不必成为我!文┃为梦飞翔的燕子"燕儿,走,一起去玩,那边可好玩了。""不,我不去,我妈叫我看家呢!"这一问一答的对话,刚好被邻居大娘听到,  相似文献   

3.
裁判亮分     
"别人家的孩子",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它就像悟空头上的"金箍",你稍有不慎,爸妈嘴中一句"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金箍"便闹腾起来,越收越紧,令人头昏脑涨,苦不堪言。张晨晨给我们讲述了自己跟朋友王博的故事,两人在对方父母的眼中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文章以两人的对比展开故事,叙述生动,文末一句  相似文献   

4.
<正>王子君:"爸老了,头上已经有白发了,身上也没什么力气了。以前一个朋友来家里,叫我‘老王’。你爷爷听到后,身子震了一下。朋友走后你爷爷说,以前都是听别人叫他‘小王’,后来变成‘老王’,再后来别人叫自己儿子‘小王’,如今自己儿子已经被叫‘老王’了。"爸跟你说这个是想告诉你:爷爷、爸、你,将来都会老,都会死。都会慢慢喝不了酒,  相似文献   

5.
需要     
被噩梦惊醒的我呆坐在床头。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样的噩梦更可怕的:我的父母成为他人的父母,而别人的父母才是我的真正父母。不知什么原因,我一出生便出现了这个错误。直到那天--我永远也不希望出现的那一天,这个错误被证实了。于是理所当然我要住在那家。那家人对我很好,可是他们和我"父母"的微小差别,我都会认为是自己不适应的理由。我不想呆在那里,那里不是我的家!可哪里又是我的家呢?我想要我的"父母",不管那是不是真的,不管那现不现实,我只想要那份感情,那份属于我的感情,我要他们……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成长的青春岁月里,都会有很多元素。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是成年的年纪,还有什么不懂?于是,我们着急上赶地想要冲破父母给自己设下的篱笆,只想去更远的地方,远得父母够不着,去经营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幸福的逃离"。以为世界是可以由自己的想象来主宰的,以为在自己编写的剧本里,自己就是永远的主角。这个月,有一个读者给我讲他和母亲的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作者深感郁闷而抓狂的高三岁月里,母亲总是致力于不断地打击他。"妈,我学习得想去死啊!""好啊,那我这就出去给你买把刀……",或者"妈,以后等我有了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在书面语中,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话时,可以将别人的原话用引号引起来,这就是"直接引语";而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这叫"间接引语"。那如何将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呢?下面我教你几个"绝招",学会了就可以随机应"变"啦!一、如果直接引语是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时,须用连词that引导(that在口语中可省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以为我们老师只要每天爱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要爱别人,告诉他们要爱班级、爱小伙伴、爱父母……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爱。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明白,原来爱不仅仅是告诉,还要真正用心去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表达爱。班上的毛毛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闯出这样那样的祸。在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毛毛打人。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与毛毛沟通,希望能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笛信箱     
问:我讨厌父母的唠叨,所以,他们要我这样,我偏那样,这样就会引起父母的恼火。父母越是恼火,就越发训斥我,使我对他们更加反感。我怎样克服这种心理呢?(林霖)答:别人让你朝东你就朝东——这叫“缺乏主见”;别人让你朝东你偏朝西——看起来你很有主见,可实际上你的行动还是受别人  相似文献   

10.
何勤 《中华家教》2013,(Z1):52-53
我们总是被父母用"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来教导:要好好学习,要成才,要找好工作……必须承认,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考试仍然是最公平的上升路径,父母的唠叨,也只是他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的表现。但"唠叨"终究是要有方式的。有家长奉行"棍棒"政策,有家长喜欢放任自流,有家长把"别人家的孩子"塑造成自己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你说……     
你,十三岁的女孩,你天真、活泼,是那么的令人喜爱。可是,老天爷为什么这样不公平,要将父母离异的不幸降临到你的头上?你曾对我说,你最开心的就是有个温暖的家,慈母严父,一切不愉快的事都会在“家”中化为乌有。那时,你是多么的开心啊!可是,好景不长,父母为了他们自己,毫不留情地分开了。一个温暖的家破碎了,你那颗纯洁的心也碎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  相似文献   

13.
洞穴就是一种包裹,孩子也有自己的洞穴。小时候,曾在雪地上用木板给自己搭了一个"家",然后静静地在里面待上一会儿。那时,不想让别人发现这个"家",只想一个而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洞穴?其实,我们在这个洞穴里什么也没想,就是感觉好玩。  相似文献   

14.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2,(18):44-45
做最精彩的自己就好何老师,你好!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我们家,你就像那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爸妈都非常喜欢你,尤其是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他们时不时就对我说:何老师的串词真有意思啊!何老师的救场真是妙啊!很多类似这样的称赞。顺便还要教育我一下:你这孩子是一上台就哑巴,上不得正板(长沙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认为我家很特殊. 别人家是“严父”,我家是“慈父”,别人家的父母使劲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我家父母一点也不关心.按父母的话说,你的事情你自己决定.最后,还是我在假期玩得无聊,才和好友一同报了一个补习班. 我的叛逆期来得特别晚,但偏偏是在初中将要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总觉得全世界都与我为敌,把父母推得远远的,不让他们走进我的生活.也就在那个时候,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不止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我原因,我敷衍说不知道.看着老师急红的脸,我默不作声,憋着眼泪回了教室.  相似文献   

16.
小学时邻居中有一个女孩叫元元,她常常喜欢来我们家里玩。我们是同班同学,放学后她喜欢到我们家写作业。元元的父母经常吵架,她的爸爸很凶,有一次我在他们家写作业,她爸爸回来了,无端地发火打元元,吓得我只好逃离了他们家。后来一想起这件事情心里就发抖,我不知道他爸爸为什么总是发火,我真庆  相似文献   

17.
小孩不笨     
我已经上初三了,可爸爸妈妈总爱说:"你怎么这么笨呀?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再看看你,你能干什么呀?你……"我为此也非常难过。最近的一件事改变了父母对我的看法。那天是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后,我打开电视机,电视里正播出有关科技制作的内容。我看了一会儿,其中有一个电视机简易天线的制法,我很感兴趣,材料也都有,而且我们家正用得着,我便下决心要制作一个简易天线。  相似文献   

18.
你有自己的QQ号吗?你跟别人聊过天吗?暑假里我就申请了一个QQ号码,起了一个名字叫"鼠",因为我属鼠……没想到刚注册登录不久,一个名叫"郑"的人就要求加入我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快速发展。在面对互相矛盾的自我信息时,他们会不知所措,因此,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我眼中的自己"以及"同伴眼中的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1.我的个性造句。教师:同学们,你通常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你?学生1:我喜欢别人叫我包子。学生2:我喜欢别人称呼我的全名。  相似文献   

20.
符礼科 《辅导员》2010,(18):11-12
网络上“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网友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不擅鼓励子女,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这三项,恰与“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组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内容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