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网络环境下,受众"视读心理"的分析,指出网络新闻编辑应当进行的形式定位原则与做法,并进一步的探索出面对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客观现实下,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试图为提高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就新闻编辑环境而言,目前监管最严格的新闻类别为时事、政治新闻。大多数网站制定有较为规范的新闻编发程序,能够比较严格的执行。网民跟帖和评论的编发,一般由编辑把关。敏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大部分网站会以正面报道为职责。在网络新闻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考量的是"受众需求",网络新闻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基本保证了满足受众需求和实现媒体正确导向之间的平衡;就受众及其规范而言,网络新闻工作者认为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信任度在"一般"的层级。受众对"娱乐、体育新闻"的相信程度最低,其次是"时事、政治新闻"。网站对于受众的言论与意见发布采取负责任的把关态度。网络受众比较不理性。受众的反馈对编辑风格的影响在不同的网站程度各异;就网络新闻业务现状而言,娱乐、体育新闻发展最为成熟,时事、政治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最强,娱乐、体育新闻编辑自由度最高。目前网络向受众提供的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同质性强,传统媒体给网站提供的新闻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3.
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是大量的“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而这部分业务与受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有效度。本部分将着重论述这一内容。在论述中,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闻编辑与受众需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渐渐成为部分受众的首要选择,网络媒体的重要程度在逐步增加.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受众服务,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网络新闻编辑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如何把握好对受众需求的"迎合"和"引导"是网络新闻编辑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宋光 《新闻世界》2014,(10):136-137
网络新闻编辑既是网络新闻的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传播的策划者。编辑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策划和整合,应用加工标题、网络推广等技术手段,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不断升温,受众对网络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网络编辑提出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一名网络编辑?如何做好一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网络编辑?从而被广大受众接受。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几个方面浅议做好一名网络编辑应具备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网络点燃了一场数字化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烽火,在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今天,网络新闻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这也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既提出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新闻网络新闻竞争力?对网络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规范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能竞争最有力。  相似文献   

8.
庄琨 《新闻传播》2005,(12):68-68
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它要求编辑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受众的多元要求,用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9.
从受众多元需求的角度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的角度来论述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传者、受者的各自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目前网络编辑现状的分析 ,找到传受双方互动过程中的“良”与“不良”表现及成因 ,试图借此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贾君鹏事件"这一网络流行文化的典型,探析受众对网络流行文化的接收过程,从受众心理层面揭示网络流行文化的形成原因,以期能为正确引导网络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培志 《军事记者》2011,(10):14-15
网络新闻报道的及时、便捷、交互、多媒体的特点,培育了网民的新的新闻阅读习惯和参与意识,然而网络信息的冗杂和传播过程的失范又给受众获取准确信息带来了障碍,使"真实"这一新闻的生命属性受到威胁。本文从网络新闻报道的速度、精度和深度三个向度入手,探讨网络新闻报道如何确保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的编辑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翔 《青年记者》2004,(3):53-53
“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传播中喧嚣一时的“技术至上”的观点以及传播、受众双方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导致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正在给现在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从源头上重新认识网络编辑的编辑思想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良性发展。本提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会受到广告商、自传者和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探求规律:一是受众对网络新闻的多元需求,二是网络新闻编辑对报道形式的研究和新闻传播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周海英  徐晓红 《东南传播》2010,(12):116-119
本文以人民网、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分析理论,从网络专题栏目设置、架构和内容三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网络媒体整体能较为客观、完整地报道了新闻事件进程,体现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同时,由于受政府"危机公关传播"策略影响,人民网等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新闻网站,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过程中,发挥网络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实现了官方严肃性。新浪网等商业性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网络专题的编辑过程中更多的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以一种民生视角,平视社会和民众。但新浪网受采编权的限制,导致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教化功能尚显不足,且缺乏问题追究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自身的属性以及特色决定的,因此它对编辑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标准,要求他们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他们的编辑理念应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受众性的特征1,只有这样,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才会展示社会的发展面貌,焕发新时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高勇 《新闻世界》2012,(3):67-68
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感到了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纷纷进军新媒体领域。传统新闻编辑也要做好网络新闻编辑的转型。本文就是针对新安传媒网"人文"专栏浅谈一些网站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17.
郑一强 《中国编辑》2014,(2):60-62,90
网络新闻编辑在互联网新闻的采集、编发和推送给受众群的整个链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新闻行业里守住"七条底线",首先应该从网络新闻编辑做起。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在选择新闻来源、编辑制作新闻标题、做好新闻的推荐等三个重要环节守住"七条底线"。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是新闻网站网络编辑的重要工作。针对目前网络新闻专题存在同质化和碎片化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解决对策:加强专题内容策划、整合资源,专题采用深度报道模式,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彰显个性,提升品牌形象,网络新闻专题作为商品,满足受众对信息的立体需求,增设与网民互动栏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媒体中流传着一句话:网络新闻只能活15分钟。网络媒体最初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海量。当这种海量新闻已经达到一种“不见庐山真面目”的态势时,就需要网络编辑摸索出网络新闻整合之道,带领受众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标题整合——网络编辑的最常态新浪的陈彤曾经说过,“如果网络新闻编辑是完美主义者时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超链接等各种编辑手段的“发明”,使网络编辑们为了追求完美可以在一篇文章或者专题里做数个超链接。对网民而言…  相似文献   

20.
张友奎 《新闻世界》2013,(10):152-153
本文分别从受众和编辑视角出发,结合网络新闻所具有的层次化特点,重点阐述网站编辑在编辑网络新闻时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操作技巧,以期达到传受双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