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组长,负责编辑部事务。1947年底,我正式辞去北平《经世日报》采访主任,专职中央社北平分社,直至北平解放。这一阶段时间虽不长,但新闻活动频繁,现在仅就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写下在胸中郁闷多年的回忆。材料侧重新闻活动的背景和内幕,凡是在报面上可以查到的,尽量从简从略。由于年代已久,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当时共同参与新闻活动或了解情况的同志多予指正,以保证史料的  相似文献   

2.
1946年初春,一张小小的四开报纸和一个简陋的通讯社,给古都北平带来了生机。它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第一张公开的党报——《解放》报和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当时,我担任《解放》报和新华分社的记者,经历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张华杰 《兰台世界》2022,(9):134-140
1949年,中共中央组织了专门的接收班子,设立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新闻出版部,负责接管北平各报社、通讯社。新闻出版部接管人员在良乡进行了干部培训、政策学习、调查研究、整顿入城思想和纪律等准备工作,为入城后对各报社、通讯社的成功接管奠定了基础。接管过程中确立了接管程序、原则和负责接管的人员,在众多报社、通讯社中,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北平分社被率先重点接管,并对北平外国新闻机构和记者作出了处理。这些使中共及时稳定了北平的新闻宣传工作,控制了新闻舆论,安定了社会秩序,从而为新中国定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明、高飞、张连德等同志。中央社名气不小,是国人侧目的造谣公司,北平分社是它重踞北方的总分社,但人员不多,西长安街石碑胡同一幢两层小楼就装下了;设备简陋,发给各报社的通讯稿  相似文献   

5.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我国的通讯社简况   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起始于 1904年,到 1947年,全国共有各类通讯社 647家,除了国民党办的中央通讯社和共产党办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的前身 )外,多数通讯社的规模都很小。特别是其中的不少民营的通讯社,往往一块钢板两三个人就能办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通讯社一律由国家经营,保留下来的只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两家。在 50年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家通讯社只有国内 6个总分社, 28个分社,外加香港分社和志愿军分社,工作人员仅 2000来人。经过 50年的努力,现在的新华社已经拥有 32个国内分社,…  相似文献   

7.
来丰  张永贵 《新闻界》2002,(3):22-24
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这为中国通讯社发展之始。其他国家在中国开办通讯社一直要到20世纪以后,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日本的通讯社,一时间几乎有超越路透社之势。随着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国人渐渐认识到新闻通讯市场被外国通讯社垄断之危害,遂有自办通讯社之议,逐渐开办国人自己的通讯社,收回外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北平市当局竟蛮横无理地查封了中共在北平的机关报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同时被非法查封的还有七十五家报社、通讯社和杂志。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舆论的一次大暴行。那时正是国共和谈的时候,北平还是中共、国民党及美国三方面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所在地,叶剑英同志是军调部的中共方面的代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五月三十日,叶剑英同志即偕在平之石家庄、太原、高密、晏城小组中共代表,代表军调部中共全体人员,至宣武门外方壶斋九号,慰问解放报及新华分社工作同志。叶剑英同志说:“北平解放报每期销售四万余份,为平市报纸销数之冠,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抢先在收复区建立自己的新闻阵地,1945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废除出版检查制度办法》等一系列规定,10月又颁布了《增订管理收复区各文化事业补充办法》,通过审核登记、报送出版物的方式,强化新闻出版管理,实施舆论统制。北平市政府奉令转发了上述规定,训令社会局、警察局对北平地区的各类报纸、通讯社、杂志、出版社进行严格的管理。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以及国共双方在新闻出版战线上斗争的日益激烈,国民政府的舆论控制也愈演愈烈,严禁中共及进步报刊的出版。在北平,先后壹禁了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中共机关报——《解放》(三日刊)和北平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北平中外出版社,以及一批进步书刊,大大地挫伤了北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至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北平的新闻出版业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圈     
迅速发展中的拉美社创建二十五年来,拉丁美洲通讯社业务发展很快。初期,它曾在拉丁美洲十八个国家设有分社,今天它在全世界已有三十七个分社。拉美社和很多通讯社、尤其是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通讯社签订了七十八项互换新闻和互助协定。十年前,拉美社的发稿只有  相似文献   

12.
这枚蓝底白字的景泰蓝徽章。是由国民党北平统治区制作的。上方半圆形排列的是“新华通讯社”;下方是“北平分社”,背面的同胎上刻有37的字样。将这枚“北平分社”第37号徽章珍藏整整58年的是原新华社北平分社的记者鲁果(原名王继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2月,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的良乡集中,接受平津战役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总社迁社事宜。华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亦派出人员,参加了这个新闻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率领,准备到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和重建新华社北平分社(1946年间新华社曾在北平设立分社.后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同盟通讯社,是日本政府的喉舌。它曾在中国各大城市遍设分社。该社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前身是“新闻联合社”的上海支局。1936年,“联合社”借助日本政府的力量,强行吞并了另一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通讯社——“电通社”,组成了日本国家通讯社——同盟通讯社,“联合上海支局”也随之改称“同盟上海支局”。原联合上海支局长也随之成为同盟上海支局首任支局长,此人就是后来成为同盟社编辑局长的松本重治。 松本重治(1899—1989)192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曾在一所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6.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主要的宣传“喉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军步步向南京逼近,中央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8月15日开始,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猛烈轰炸,中央社也成为日机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位于南京丁家桥的中央社总社及各地分社的房屋、设备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一些地方的分社由于战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曾对报社和分社的创建支援颇多的原城工部文委负责人张青季同志以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史研究会、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直到延时散会大家尚意犹未尽。关于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斗争历史,以前虽曾有人写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章(本刊总36辑曾发表过一组纪念文章),但往往因为作者对史实掌握尚欠丰富,严格说来还只能算是侧重从某一角度勾勒出一个未臻精确的轮廓,这段新闻斗争历史还待进一步认真研究、总结。去年6月初,部分曾在解放报社、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推定由张沛、岳巍、杨子江、韦韬、孙政组成“北平《解放》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史料编写组”,以张沛为召集人,着手组织这次纪念座谈会和编写纪念专刊。纪念会发言和专刊文章,为研究这段斗争历史,总结党的新闻斗争经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限于篇幅,本刊按专题辑录。由于日久年远,记忆互有出入之处,辑录时未便改动,留待进一步核查。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爆炸。第一个报道这件事的记者是同盟通讯社驻广岛分社副社长敏中村。那天上午9时15分,一阵震天动地的爆炸把他掀翻在地,接着一股强烈的热浪烧伤了他的脸。他不顾窗户玻璃的碎片,冲到外面,看见一个橙黄色的火球在两英里外的广岛市中心上空升腾。他立即推出自行车向分社驻地蹬去。当敏中村赶到分社时,发现那里只剩下一堆破瓦碎砖。分社的人除几个外出工作的外,20人中有7个死亡,两个受重伤,两个轻度烧伤。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凭借时效性强的新闻专电在桂林新闻界独树一帜.当时,桂林市地区的通讯社较多,包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际新闻社、工商通讯社(附设于国际新闻社)、救亡通讯社(附设于救亡日报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