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也许小时候的记忆,长大后发现或许会觉得很苦但想想也会很甜。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盏煤油灯     
<正>在龙湖老家的阁楼上,还保留着一盏擦得锃亮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曾伴随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每当我看到它,童年的苦涩便涌上心头;每当我提着它,当年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我读小学时,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读书对穷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老师少,学生多,学费也贵,很多像我一般大的穷人家的孩子,因没钱读书,只能早早从事农业劳动。好在那时的我非常懂事而且勤快,为了争取读书机会,我答应父母,家里的猪我负责喂,家里烧的柴火我负责砍,放寒暑假还要帮忙放牛……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的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从我记事时起.父母每天都要去生产队干活,说是“挣工分”,辛辛苦苦干一年.家里年年都透支:因此,父母省吃俭用.就连晚上也不轻易点灯。  相似文献   

5.
亲情的明灯     
不知几时,家中那几盏老煤油灯被母亲收了起来.看着灯盖上一层厚厚的蓝灰,我知道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了.母亲说,自从通电以来,只是在偶尔停电时才用得上.家中有很多盏煤油灯,我却唯独钟情于那一盏马灯.……  相似文献   

6.
不知几时,家中那几盏老煤油灯被母亲收了起来.看着灯盖上一层厚厚的蓝灰,我知道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了.母亲说,自从通电以来,家中只是在偶尔停电时才用得上.家中有很多盏煤油灯,我却唯独钟情于那一盏马灯.(宏伟曰:起笔处怅然若失,缘于自己与煤油灯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打开记忆的窗户,一丝光亮便照进了心房。哦,那是一盏煤油灯。我的家乡是一个边远的穷山沟,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点桐油灯和煤油灯。外婆在世的时候,家里一直点桐油灯,虽然那时已从外地进来了煤油,但外婆一直不让点。外婆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受过许多苦难,所以特别珍惜东西。外婆不让点,我们就只得依了她。那桐油灯是特制的,有一个高高的灯座,灯座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圆盘,桐油就盛在那个圆盘里,另用个灯芯放在桐油里,到晚上便点燃那个灯芯照明。那盘上的小火苗只有豆瓣那么大小,整整一间屋子一片朦胧。当地有句俗谚:“桐油灯盏,拔下亮下。”尽管…  相似文献   

8.
莫言:磨光门槛的读书狂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里,书籍成了莫言最好的伙伴.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黄豆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地凹下去一块."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家里藏书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烛光     
如今,在居室布置中,灯光已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粉的或白的墙壁,古式的或欧式的床,大大小小的厨,再加上形态万千、五光十色的灯,雅室就更雅了。可是,我却常想起烛光。读小学的年代,是用油灯的年代。那时的灯有麻油灯。煤油灯。没有油时,把大麻籽扒了皮,用席篾穿起来,点燃了,当灯用。电灯,是遥远的想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对遥远的共产主义的描绘。晚上,上夜校没有灯,仿“如囊萤,如映雪”,还常常不成。因为“如囊萤”,须在夏天;“如映雪”,须在有雪的冬日。无奈,老师就为我们做蜡烛。王老师弄来些单油…  相似文献   

10.
灯捻儿     
徐洪志 《老年教育》2007,(10):19-19
小时候在农村,甭说电灯,就连煤油灯都是稀罕物.我家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点几晚"泡子灯",平常日子点的都是小油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完成小学教育的。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太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一到晚上,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提着自己的煤油灯去学校上夜校,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完成白天的作业。煤油灯的黑烟气很多,每天晚上夜校结束,一个个小脸尤其是鼻孔被灯灰熏得漆黑。但那时候的感觉却是很快乐的,上完夜校三五成群边打闹说笑边回家去。小时候艰苦的学习环境使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禁受住各种困苦而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现在的孩子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要好得多,却整天喊苦。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更把最好的给孩子,生怕孩子吃苦。殊不知,小时候的吃苦也是一种能力和财富。  相似文献   

12.
风中的马蹄灯钟杰卓 旧货市场上,我看见一盏马蹄灯,看见后便觉得有一股遥远的风,拂过心中极微妙的记忆。于是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13.
<正>因我的工作原因,我家只能举家搬迁。当我整理家当打开一口木箱时,木箱里藏着满身污垢、鼓着大肚的一盏翠绿色的油灯。我眼望着油灯,童年时候在油灯下的一幕幕情景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童年时期,电灯对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电灯到底长什么样我不知道,只知道家家户户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家每户自制的煤油灯:自制的煤油灯大都由灯芯管、灯芯、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记忆深处陈列着一盏灯,它是往昔艰难岁月的见证,是太奶奶沉重生活的缩影。那是一盏古朴的煤油灯,厚厚的底座稳稳地托起圆鼓鼓的灯身,灯肚里蓄满了油,残破  相似文献   

15.
那盏煤油灯     
女儿学画画,拧亮桌上的台灯还嫌不够亮,继而打开厅内的日光灯。望着女儿在灯火通明的环境下学习的情景,遂觉一束昏黄黯然的光重现眼前,我不由得忆起那个年代家中那盏泛着暗红微光的煤油灯——  相似文献   

16.
灯系三代情     
在我小时候,爸爸给我做过一个黄黄的、亮亮的小橘灯,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奶奶教爸爸做的。在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奶奶说家里常把白菜叶放在缸里用盐泡上几天,要吃上半年。那时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在漆黑的夜里,如果没有灯,走几步就会栽跟头。于是,奶奶就把树上结的最大的橘子摘下来,小心翼翼地削掉"盖",挖去瓤,小橘碗里放一小节蜡烛,用细绳在小橘碗四周穿起来,然后将细绳套在小木棍上,点上蜡烛,小橘灯就大功告  相似文献   

17.
余光 恐惧症     
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一个男同桌。长得比较帅。在我生活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小城,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封闭,当我发现自己对他有好感时.特别恐惧,觉得自己离经叛道。于是,我极力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再和他说话。其实那根本没用。反倒让自己每天都活在盼望和害怕中,盼望看到他但又害怕看到他。  相似文献   

18.
刘畅  韩冲 《大学生》2014,(3):64-67
我住的屋子是外婆年代的装修,房东是美国犹太人。这间屋子已经租出去十多年了,落到我头上时,空调、冰箱都老得嗡嗡作响,灯也坏掉了几盏。都说犹太人在金钱上比较计较,所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给房东发了邮件,她回答得十分热情,  相似文献   

19.
心里那盏明亮的灯张亚丽人生的路很长,而关键处只有几步。如果一个人在走这几步时,有人指点一下,顺利地走上光明大道,那他多么幸运啊!我就是这幸运儿中的一个,那个指路的人就是我上小学时的班主任──孙勤。她在我心里,永远是盏明亮的灯,照亮着我前进的道路。16...  相似文献   

20.
对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广采博收与融会贯通,铸就了莫言作品深沉厚重、气势磅礴却又色彩斑斓、富含时代气息的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莫言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想,圆了中国文学人的诺奖梦想.在当代社会文学处境尴尬的环境下,他的成功重新燃起我们对纯文学的狂热与希望.让我们读读莫言的故事,从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灵光与窍门吧! 磨光门槛的读书狂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书籍成为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里,少年莫言最好的伙伴.莫言直到现在还记得一个很鲜活的例子,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一个黄豆一样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我就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凹下去一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