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后,从事脑力劳动就成为奴隶主的特权,他们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强化对奴隶的剥削统治,并且把体力劳动看作卑贱的事,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在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对立。”这就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统编初中《思想政治》(三年级)教材中,有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关系的论述(见该教材第27页)。其中,“在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的论断,与SO年代和90年代初的统编教材的提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民族这个统一体在阶级社会中,是分为阶级的,粗略地说,有剥削阶级,有劳动人民。剥削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机器,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对外又打着全民旗号,声言自已是民族的代表,维护其民族利益。这就使得爱国主义因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类型。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中,必然具有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一九七五年第一期发表了哲军的文章:《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这篇文章在谈到阶级的涵义时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而且是一个政治思想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除了表现为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外,还表现为政治和思想上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因此,如果不用无产阶级扫帚把盘根错节形形色色的剥削  相似文献   

4.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之后,进入了阶级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奴隶主是剥削阶级,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因此,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具体说来就是指奴隶、奴隶主两个阶级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了弄清阶级的产生,首先得认识阶级是什么?列宁给阶级下了十分科学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  相似文献   

5.
技术统治论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宣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技术统治社会。在这个社会,经济对于社会制度、阶级结构、观念形态的决定作用让位给了科学技术,国家权力也由资本家手里转移到了技术专家手里,马克思主义的“统治阶级”概念“过时了”。技术统治论是一种虚假的社会意识,所谓技术统治社会只是少数技术统治论者的一种构想。但由于这种理论或构想客观上起着掩盖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反抗这种统治的斗争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所  相似文献   

6.
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富农 :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一般占有土地 ,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 ,大都兼收地租和放高利贷 ,带有封建或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但富农自己参加劳动 ,生活来源不是全部靠剥削所得 ,所以不同于地主阶级。其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请长工 )。在民主革命时期 ,他们在反帝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 ,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则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对其不应采取消灭政策。中共对其采取了限制政策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就采取了经济上的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中农…  相似文献   

7.
试论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本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的社会作用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社会总的是消极的,是剥削阶段麻痹人民的工具。但是宗教也有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即被剥削阶段曾利用它作为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斗争的旗帜,而且宗教对惩恶扬善、社会救济和援助等也起着一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虽然前几年有过热烈的争论,也发表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但是事实上仍有许多有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讨论。例如,仅仅只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基本动力而非唯一动力,依然不能说明如下几个问题:一、剥削阶级的政治活动在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究竟应该如何估价?二、是不是只有被剥削阶级的政治活动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三、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等等。而对这些问题的缺乏研究,其实还是无法真正说明阶级斗争是不是以及如何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同时,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服务。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服务的。它自从做为一个专业,置身于人类的分工之列,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一直服务于阶级剥削与剥削阶级的统治。尽管教育史上曾有过不少对当时说来是进步的思想,其中并有某些至今还可供参考或继承的经验,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其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发展史上的过渡时期社会发展是一种规律性的客观发展过程。在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一种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由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以後又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後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制度)而转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总法则。期间,每一种社会制度本身又各有其特殊的内在发展规律。所谓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是没有的。在阶级社会中,纯粹统一的社会制度是没有的。与统治的生产方式并行,同时存在着旧的生产方式的残余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胚胎。例如,封建社会内部一方面有奴隶制的残余作为它从属的经济结构而存在着,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从它内部又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使以前的生产方式都服从自己,同时又保留了它们的残余。这是因为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手段的私有制和人对人的剥削上面。不同的仅仅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在新旧两个社会制度上,私有制的形式不同了,剥削的实质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革命的内涵及形式社会革命,即社会政治革命,是指革命阶级用阶级斗争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社会革命(尤其是暴力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一)今年的11月7日,是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八十周年。十月革命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十月革命之所以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首先是因为,与以往那些以一种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种剥削阶级的统治、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的革命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联合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的,以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全新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发生,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重要的、从此永远也不可能再弥合的缺口。它有力…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剥削阶级就以劳动妇女作为他们进行最残酷、最野蛮的压迫和剥削的对象。私有制和阶级压迫,是劳动妇女受压迫被奴役的社会阶级根源。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妇女始终是处于最受压迫、最受剥削的悲惨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的职能,或称法的作用或功能,它是法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法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向。法的职能从不同层次上可以分为法的社会职能和专门法律职能。专门法律职能是实现法的社会职能的手段,体现法作为特殊的社会关系调整器的特殊价值,法的社会职能则体现一定社会中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反映法的本质。法的社会职能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调整阶级关系的阶级统治职能,二是调整阶级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社会公共职能。正确理解法的这两个方面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法的本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法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作用方向之一,就是按照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来调整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和剥削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上存在的剥削现象都是以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阶级的存在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为前提的。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它与历史上存在的阶级剥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革命是同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相联系的,是促进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于:先进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的变革与重构,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社会革命并非是经常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17.
列宁<论国家>一文围绕"什么是国家.它是怎样产生的,为彻底推翻资本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基本上应当是怎样的"这一中心,通俗地阐释了国家问题"是全部政治的根本问题",研究国家问题必须把握基本的历史联系和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国家的实质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器,要注意国家形式的多样性与国家阶级实质的关系.他在评析历史上三种类型的剥削阶级国家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夺取并掌握国家机器,利用国家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创造条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进而消灭国家.  相似文献   

18.
权力道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权力道德的社会功能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关于权力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指某一主体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进行价值控制,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其影响力。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就其本质而言,权力是一种公共意志,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社会分裂为两大对抗阶级,公共意志其实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意志,因而权力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一种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
阶级分析法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能了解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和它所反映的阶级利益,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要始终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法。下面将政治常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政治现象列举如下。 一、用阶级的观点分析政治的科学含义。 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我们应当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的政治,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2.政治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概念。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就是用这个伟大思想来宣传、组织无产阶级和亿万人民群众起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使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并把生产资料从一切剥削阶级手中转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使生产力的发展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桎梏中解放出来的。这是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类解放的战略思想基础。所以,无产阶级一旦争得自己阶级的统治地位,就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夺取政权后,更应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否则,它既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不可能彻底战胜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