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一次在课间,无意间听到几名学生的对话:“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上体育课”……我走上前,轻轻问:“音乐课喜欢吗?”“不太喜欢。”“为什么?”“我觉得音乐课很无聊。”“很无聊?”我心中一惊,对音乐课的评价竟然会用上“无聊”二字。“为什么?”“音乐书上的有些歌曲不好听,我不喜欢唱。”“上音乐课时,有些同学经常吵吵闹闹。”“音乐课老是唱唱歌,听听音乐,没意思。”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无言以对。回想平时的教学,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确实有很多的困惑和困难。一、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技能与课改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的…  相似文献   

2.
马继红 《福建教育》2010,(3):60-60,64
一节音乐课上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二看学生是否投入,三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到好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后我们通过对照教学目标很容易判断出来。学生是否投入,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情绪。教师的表现是否到位,我们可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读写基本功、教学语言等。这里,我想从“动”的角度来说说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课,这个“动”就是“心动”、“行动”、“互动”。  相似文献   

3.
张舒 《教师》2011,(25):95-95
近年来,“课改”这个字眼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时尚的话题。笔者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怎样才能搞好小学音乐课的新课改,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沉思的问题。按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音乐课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地去探索、挖掘和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省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我们的老师、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提出了哪些挑战?这些都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开始,我们辟出“课改漫笔”栏目,首先刊发来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武昌区、省级课改实验区武穴市的两篇文章。以后,我们将陆续刊出参加课改、学习《课标》的老师有关课改的故事、随想。不管您是否在课改实验区,只要您在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请不吝赐稿,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您的心得、解析您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笔者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理念是否最先进?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面对新课改,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想,又如何看待?他们是否真正从内心认可它、悦纳它、感激它、善待它、支持它?对此,笔者曾和部分老师先后4次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内容主要涉及“我看语文新课改”;“我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好的音乐课”不必面面俱到熟悉小学音乐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甚至拿着教师的教案去对照。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刻。记得一次观摩课,一位青年音乐…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正在向纵深挺进,课改中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反思走过的课改之路,虽然课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透过课改之花看课改,笔者仍然有疑惑:看似花团锦簇的课改是否做到了“华而实”?新课改构建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呢?本文用“四问”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课改的春风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作为奋战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对音乐课的"双基"教学感触颇多。从课改前的过度重视,到课改初的淡化,然后又到了现在的重新提倡,真是一波三折。说实话,从我个人的观点音乐课的"双基"教学真的不能丢,音乐课的"双基"教学就好比大厦的地基,音乐课如果没有"双基"教学作为支撑就好比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会瞬间坍塌。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双基"教学,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  相似文献   

9.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课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音乐的艺术特点。今年是进行课改的第一年,我所承担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什么是课改?”“课改以后该怎样上课?”是我心中的疑问。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培训,听专家的讲座、学习各种材料,一次次地接受头脑风暴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好的音乐课”不必面面俱到熟悉小学音乐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甚至拿着教师的教案去对照。因此,许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科目,更是实施“审美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课改之后,音乐课到底应如何上,又该达到怎样的功效?笔者认为,关键要注重和坚持做到以下三点。一、准确定位,构建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音乐教学应该比其它知识性学科更富感情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新教材就能自然而然地使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新方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答案是:并非如此。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好课改精神,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止于教教材?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在学习、实践、研究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在课改中不断提高与成长,才能真正适应与运用好新教材。现举一节化学课案例与大家共同研讨。一、案例教师在讲化学课“分子间作用力”这一节时,教材上对于分子间作用力是这样阐述的,“从NH3、CL2、CO2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够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改实验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广泛地推开。这一轮课改实验是大开国门的,是一次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大碰撞。在此期间,我们许多实验教师困惑不少:课改后书怎么教?传统教学有哪些优秀的该继承?国外有哪些优秀的该借鉴?课改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等。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认为课改实验指明的是目标和方向,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在实验中大胆地探索与实践,而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课改,究竟路在何方?我想结合两年的实践,谈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邓兰 《教育学报》2006,2(3):51-54
在目前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唯上”的误区,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广大音乐教师应该有如下的意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并不是一节有效音乐课实施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也不是只有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有所作为,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更不是落在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音乐教师的教学艺术才是成就一堂高质量音乐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正确的文本表达形式。从普遍的音乐课教学实践上看,音乐课的教案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课时计划的详细文本,我们常常称之为“详案”;另一类则是课时计划的简约文本,我们也常常称之为“简案”。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音乐教学实施课改,讲究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音响,合作探究配器,欣赏音乐时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在音乐课上的体现。但是,细细思量,我们似乎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比如:发声练习,气息训练,特别是识谱,很多人都弃之一边,难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不需要识谱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讲,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作业考试的外力推动而 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然而从“10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音体美报》2000.2.28)这一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领略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导致了厌学。这一现状警示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于是,便经常能在传媒上看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素质教育”的文章。笔者认为:这一点固然是必要的,然而,大家是否意识到: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简谱)本身也存在着种种的弊端,是否也有必要作适当的改革呢?  相似文献   

18.
课改,让音乐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课改,让音乐教学更精彩。然而,四年以后的今天,看到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些状况,我们必须进行冷静地思考,在轰轰烈烈的课改进程中,是否因为我们在教学上追求过于表面、过于极致,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课改开始以前,音乐教学大纲早就提出“器乐进课堂”的口号,但十几年过去了,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并未得到良好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只求形式.笔者结合十多年一线音乐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基本方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