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就要继承和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基础是"仁学"思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之道。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思想,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主张人与自然协调统一,尊重自然万物,珍惜自然资源,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伦理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传统的伦理思想,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今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举措中有必要探索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去探究儒家的生态伦理脉络。“仁民爱物”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他们从人与自然相依存的角度,审视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仁民而爱物”的伦理精神,以及孔孟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儒家生态伦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一、"天人合一"——儒家生态伦理的核心理念。二、儒家"人的伦理"到"生态伦理"的推演:一种思路是将"仁"视为天道与人道共有的德行,从而直接导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另一种思路则由"天人合一"中所包含的人际伦理关系来层层导出生态伦理。三、"乐山乐水"——儒家生态伦理的情感。四、国外学者关注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中国古代儒家的仁民爱物、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法家的万物和合等经济伦理思想中的生态意蕴,对当代"和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着力普及和合生态意识、提倡适度消费伦理、构建和合创新体制、构建和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其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儒家的"仁爱"在践行上可以分成五个次第:具备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即血缘亲情之爱→"泛爱众",即爱一切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仁爱思想以自我为起点扩展到宇宙万物的践行次第蕴涵着儒家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在历史上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今天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伦理思想的追问可以溯源到先秦《老子》,《老子》中的“自然”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法自然”为其生态伦理思想奠定道德哲学基础;“人居其一”的非人类中心论、以万物为原点的依存论以及“天地不仁”的自相治理论等是其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辅万物之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老子》“自然”的价值内蕴,体现了《老子》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远古暨夏商西周的文化历史演进为背景,对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萌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敬畏自然的宗教观、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整体和谐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说“仁义”     
王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24-126
"仁"和"义"位于五常之首,贯穿了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是道德伦理的基本范畴和道德理想的衡量标准,是儒家伦理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文化的推动下,儒家思想中"仁"与"义"两个至高范畴发生了语义演变,从日常词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从而产生了相关词群。随着"仁"和"义"的高频使用和人们认知实践的深化,处于同一属性范畴中的单字词又复合成"仁义"一词。在此过程中,文化隐喻是词汇演变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Given the fact that ecological issues are global and the fact that a large part of humanity is rooted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it is pertinent to ask what lessons can be learnt from Confucianism, in terms of both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debate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while Confucian ethics cannot, strictly speaking, be said to contain an environmental ethic, its main concepts and ideas do constitute a different level of thinking capable of being exploited as resources for ecological education, if not for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risis. I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resolve a dispute in the environmental debate in the West. In particular, I argue that Confucianism is committed to the idea that the environment has a value that, while in a sense connected with humans, is independent of humans. I show that Confucian virtues such as humanity, commitment to harmony, filial piety and so on have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ecolog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以"生命"的视角看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建立现代生命观、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儒家"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原则、"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过程四个方面,解读儒家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从解释学经验入手讨论生态伦理,把解释作为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实践活动,用解释学的经验来解释生态伦理,具有实践哲学的意义。通过解释学经验,他逐一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缺陷与可取之处,主张建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伙伴般开放的关系,在互相听取对方的前提下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交往经验中,保持对传统的开放性,避免一方沦为另一方的奴隶或工具。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经验对我们当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思想中,对诚信伦理高度重视,强调由诚生信,由信显诚。诚信不但是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是统治者立身行政的政治要求。在现代社会倡导信用系统建立建设的同时,弘扬儒家自明自律的诚信伦理思想,两者相得益彰。这对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诚信危机”致使会计诚信严重缺失。会计诚信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必然会在民族伦理道德环境中生成,而我国的民族伦理道德的根源在儒学。在现代社会中,儒家诚信的局限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的局限、对人本质假定的局限及制度化建设上的局限。反映在会计诚信上,就表现为会计诚信的非社会化、虚幻化、非制度化。会计诚信的加强,应从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信利观及会计诚信的制度化建设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virtue ethics在西方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virtue ethics格儒家伦理之义。儒家美德伦理,依其理想形态,应当使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互济不足,相与启发,使两种起源上异质的伦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对世界哲学有所助益。借助儒家伦理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可以论证在人性论问题上是与当一气贯下,人性能够决定人应当如何生活,人性论能够为美德伦理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