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莫言以"肉"意象充实并丰富了文学意象群,对"肉"意象的提炼及对"肉"意象所蕴涵文化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力求深入探讨"肉"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以期揭示其多重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小说中红色的使用颇为丰富,本文就“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典型的“红”意象,揭示其中丰富的内涵,展现莫言小说中丰富的“红”意象。  相似文献   

5.
色彩意象的使用是莫言小说中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手段之一,在寄托情感、塑造形象和烘托氛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传统民俗民风对他的影响等。目前莫言作品中的色彩意象主要包括红色意象、绿色意象、黄色意象及色彩意象等,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丰富的文学形象,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深化他们的阅读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齐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的分析,分别从以鳖和蛙为代表的水族类动物、以鸟和狐狸为代表的林野类动物、以牛马鸡为代表的蓄养类动物三个维度上,深入解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旨在能够进一步探究齐文化中的思想精神与文化内涵对莫言创作的深远影响,并透过各种动物意象,剖析其中的文化象征含义,充分体会莫言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特色,深切感受莫言小说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7.
高媛媛 《考试周刊》2011,(85):24-25
本文试图从莫言作品的艺术表达技巧入手,重点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莫言作品表现出采的儿童视角,复调技巧,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其作品的狂欢化的叙事;从色彩入手,感悟体验莫言作品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相似文献   

8.
莫言童年正值中国经济萧条、物质匮乏,时代氛国沉闷封闭,“饥饿”和“压抑”充斥着他几乎全部的回忆,所以,对“生命力”的呐喊、对贪婪自私的“欲望”的抨击和对“性意识”的张扬成为莫言文学作品的主题.无论标题还是正文,“红色”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次最高,显示了莫言在缤纷的色彩中对红色的偏好.颜色源于初始意象,与抽象概念相联系,探寻作家在红色意象里隐喻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对文本主题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陈曦 《文教资料》2014,(35):8-9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在2012年斩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即在法国引起巨大反响。法国的报刊媒体和文学评论界大多以"莫言——中国的‘拉伯雷’"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本文从怪诞化形象和独特的审丑视角两方面具体剖析法国读者对莫言如此评价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学界沸腾、自豪。莫言追求天马行空的奇异境界,构思巧妙。他的小说善于赋万物以灵性,运用令人炫目的意象和夸张的细节描写,构建神秘的"高密东北乡",文化反思意味浓厚。莫言的成功,在于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书·舜典》中"玄德"一词,伪孔传之解说虽可通,但仍然有进一步探究的余地。以汉字构形、先秦"玄"字蕴含之文化意象为依据,"玄德"一词的新释应为"生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说《狼图腾》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文化认同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古籍关于神话的记载中,有大量有关“大荒”意象的描写,形成了后世文学作品的一个传统意象。从地理、政治、文化等发展的过程可窥见先秦神话中“大荒”意象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杨亚男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05-107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最为基本的母性元素。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使中国画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指出: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其品位的高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如何通过笔墨这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体现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年"达人"风流行。"达人"是一个旧词,从产生到现在词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虽然在演变中体现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心理,但都有民间势力壮大这一文化现象贯穿其中。本人对词义演变中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从而论证当今"达人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们在使用词汇非物理义项时意识不到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观在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体验哲学的心智体验性及认知无意识性表明: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日常体验形成意象图示,帮助建立词汇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感官动词的语义和用法反映了人类的感觉运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体验,对其多义性深入分析后发现体验哲学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能有效地阐释感官动词的语义扩展。  相似文献   

17.
春秋乱世,礼崩乐坏,“信”这种实践品格经受了巨大冲击。本文以《论语》“信”字为切入点。对“信”字的文化含义进行了重新归并。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信”这种实践品格的文化内涵,简要评述了“信”这种实践品格的历史与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富有现代文化意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激烈的叛逆精神;(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主主义思想等方面,但这一形象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与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文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创新上。大学同其它社会组织一道,共同与文化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大学对文化发生影响的作用,将会随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加强。大学"文化"应该定位在知识、信仰、艺术以及道德、法律、习俗等社会规范的精神层面含义上。  相似文献   

20.
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作家,她被论者归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已是定论,同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其市民题材经典作品《风景》中,显现出棚户区生存环境所反映出的棚户区文化特征:痞性文化;在其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等中,折射时代环境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投影;在其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中,展示出当代商业时代都市和乡村女性所处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环境。初步探讨方方题材各异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以便深入认识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