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力图矫正劳动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向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倾斜,以维持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商业秘密都归属于用人单位,因此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法的重心与劳动合同法恰恰相反,它更倾向于保护用人单位而非劳动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既是利益关系的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必须平衡好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尤其是对劳动者离职后竞业禁止合同进行多种规制条件下的谨慎承认,不失为有效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2.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针对标准劳动关系而言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主要调整标准劳动关系及保护其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劳动用工的灵活,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出现,而其法律规制及其相关劳动者的保护相对缺乏。要使非标准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保护相关劳动者的的权利,需要在已有的相关规定之上,将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细化、统合,尽量将其都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我国应借鉴国外劳动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的法律性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违约责任问题、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及预告期长短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追求经济利益,讲求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原则,不同经济主体在谋求各自经济利益过程中难免产生不公平现象。由此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在追求物质利益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就有可能出现合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致使对方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劳动争议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往往是劳动者个人。法律在追求公平的时候,没有忘记对劳动者的保护,那就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行政部门出台的有关认定劳动关系的行政规章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应当对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方招用的劳动者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劳动行政部门的该规定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让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无疑将加重发包方的责任。为平衡发包方、承包方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当扩大劳动关系的适用范围和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并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让较为固定地受雇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雇主的所有雇员都能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保护,参加社会保险,当发生工伤事故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资关系的特点与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劳资关系在总体上基本和谐的前提下,孕育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表现在,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劳资利益关系和谐,劳动侵权案件频发、劳动者维权成本过高,员工无责任赔偿能力使企业缺乏有效的利益保护手段和追诉机制。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构建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自调节机制,健全劳动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劳资关系,强化政府干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7.
陶金玲 《山东教育》2007,(12):17-19
一、合同留人.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关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约。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兼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合同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作为劳动者,教师必须承担一定岗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的利益倾斜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特殊契约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别于原始标准契约的法律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一方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这必然要求劳动合同法立法通过形式不平等的利益倾斜方式保护劳动者,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利益平衡。以无固定期限合同为立足点,透过其利益倾斜之现状,从而找寻利益倾斜的合理性,进而找出利益倾斜之阻碍因素,最终构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学者们现有的研究成果惊人一致:在校生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身份上也不认定为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此观点深值商榷.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结合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利益保护,在法律的框架下,就具体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充分体现了保护用人单位培训利益的立法思路,能激发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职教育的积极性。十七条有关培训服务期的规定在实践中有可能被用于“规避”订立二次固定合同,由于此“规进”行为必须通过对劳动者规范的培训来实现。将促使用人单位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并通过续延服务期稳定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关系双方的共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能够约束用人单位随意约定培训服务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存在用人单位以简单的口头形式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围绕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类型,通过案例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劳动者的辞职的权利,目的在于保护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者辞职程序简单,条件宽松。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及劳动者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劳动者在行使辞职权利时,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以致于使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承担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本来就很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种背景下,有必要梳理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往的实习、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通常认为在校生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身份上也不认定为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此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结合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利益保护,在法律的框架下,就具体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辨析学界关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观点,将“劳动活动”、“劳动行为”和“劳动条件”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理论上都存在片面性。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真正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配置中。劳动力应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并有其自身的特点,确立这一观点有助于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劳动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对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范,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鲜明特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促进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者大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除去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在目前劳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对于促进适龄劳动者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时间以及用工制度的转换等方面受到的法律保护却不甚如意,规定非全日制加班制度,统一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利用书面合同形式稳定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此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竞业禁止协议已成为现代社会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有效途径。在竞业禁止协议的订立、无效和终止程序中既贯彻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又应始终注意维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平衡。鉴于我国目前法律对竞业禁止协议规制的不全面不系统,导致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失衡,本文提出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竞业禁止协议作出更加全面的规范,以指导当事人的行为,构建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的立法,与之前<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相比,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在形成劳动关系和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竞争的经济团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和从契约到身份、契约的综合的过程。劳动关系之中应该包括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关系。劳动法应该是调整上述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而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20.
刘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93-94,106
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揭示了经济性裁员制度在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五大缺陷,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及追求劳动合同双方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建议,从中明确了经济性裁员的标准,细化了经济性裁员的规定,加强了工会的参与力度和对被裁人员的保护,完善了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