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艺术课程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艺术课程必须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途径是:建构源于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目标,采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组织艺术课程内容,实施引导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因此,艺术丰富多彩,生活也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它是回归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融合,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生活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应是涵盖人类的一切活动。艺术中的生活要区别生活类型的价值,区别社会的生活和艺术中的生活以及生活和艺术的主次关系。有人认为只有存在才真实,有人认为唯有主观是真实。艺术追求真实,但真实与否并不能决定艺术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综合艺术课程围绕学生艺术生活展开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艺术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学校艺术课程和学生艺术生活之间出现了一些反差,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艺术爱好却不喜欢甚至很,反感学校提供的艺术课程。艺术生活和艺术课程之间出现了疏离,反省这种疏离背后的原因,提出走向生活的艺术课程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综合艺术课程围绕学生艺术生活展开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艺术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学校艺术课程和学生艺术生活之间出现了一些反差,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艺术爱好却不喜欢甚至很,反感学校提供的艺术课程。艺术生活和艺术课程之间出现了疏离,反省这种疏离背后的原因,提出走向生活的艺术课程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假定性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现象,艺术的创造是从具象到艺术假定,再到艺术真实的过程。艺术的假定性使得艺术可以自由地进入生活、反映生活,可以突破艺术手段的某些局限,调动所有的艺术经验,以达到对于生活的本质认识,实现艺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艺术切近于生活,生活也力图靠拢艺术。在这样的态势下,生活中无所不在地充滞着艺术。但这个艺术已不是以往那种高雅的、充满诗意的艺术,而是大众化、商品化,带有消遣性质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发掘日常生活潜存的诗意与趣味,其实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认为,生活与艺术从来都是一体的。"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江南文人自古就把生活与艺术结合得非常好。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都是艺术,也都是生活本身。我认为散文就是生活的艺术,或者说,是生命的艺术。散文一定要有生命的体悟。  相似文献   

10.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7):33-33
生活与艺术具有如下关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个人的艺术修养来源于生活,发现与创造艺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年过九旬的著名版画家柯克,几十年如一日地把生命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版画创作和版画人才培养的崇高事业中,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战争年代,柯克的版画作品和时代脉搏共同跳动,用战斗的艺术讴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场景;建国以后,柯克的版画创作在坚持表现时代精神的同时,积极追求艺术的审美拓展,作品的题材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重视刀法的精致细腻与构图的精美讲究;他的版画创作在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晚年的柯克在艺术意境的营构上表现出更为自觉的创新追求,用璀璨的创作成就和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继续谱写着德艺双馨的版画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版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在版画本体上的媒介材料、技法手段,主体的创作意识、价值观念,客体的社会环境、接受领域,都产生了变化。据此,从版画的物质材料性、版画本体印痕意识的拓展、印刷媒体选择性、版画复数性几个方面,通过“印”与“综合材料的制作”探讨对现代版画综合性语言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3.
传承与创造--当代版画艺术创作及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当代版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思潮更迭,迅速演进,二十来年的躁动与急迫,现已趋于平静,真正的丰富与多元化体现出了当代版画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天,无论是版画语言的重新思考与深层研究,还是传统版画革新的积极推广以及当代艺术为消除盲目性和模仿性的努力,整个版画界都面对自身的生存现实和生存身件,面对东西方传统而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体现出广泛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版画教学如何适应当代的艺术涌潮,寻找在艺术语境中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版画的教学思路应该牢牢根植于长白山地域文化底蕴这块沃土,集长白山的文化资源、满族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和地域版画教学资源为一体,形成综合资源构建的合力,才能使版画教学成果具有现代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具有其教学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版画艺术活动是指以版画的基本特征为根本的综合性活动,其虽然达不到成人版画的要求,但正是通过相关的融合了其它领域知识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和素质,使抽象的概念上的能力和素质融入到现实的情趣化的活动中去.因此,幼儿版画艺术活动的开展正体现了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为视角,客观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门类在盐城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多个角度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艺术分析,归纳总结出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乡土性、思想性、实用性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艺术地位作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今的版画教学,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中西文化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冲撞,传统版画艺术的边界与评判标准在日趋更新的现代艺术变革中逐渐模糊、迷失。为迎接时代的挑战,版画艺术应坚持文化底蕴与版画语言相统一的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数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扩展了艺术实践的空间。特别是在版画领域中,数码技术具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下产生了数码版画。数码版画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数码版画的产生和特征充分说明传统版画和数码版画具有融合性,同时又说明了数字技术改变艺术形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版画是一种复数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底蕴和根基。版画曾有过半个世纪的辉煌历史,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版画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怎样承扬传统版画,融入多维的教学资源,是构建版画特色课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作家以散文、随笔和杂论等方式写下了许多阅读《红楼梦》的认识和感羹,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归纳。他们对《红楼梦》的种种解读,承栽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内涵,同时也折映出相当复杂的人生印痕与心灵投影。他们以切进形象的言说方式,既深化着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识,又填充着文学宝库里的遗产珍存,更呈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