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追问的时代,对爱的追问尤其等待一种诚实的回答。为此我向中学生朋友们推荐《爱,你准备好了吗》一书,在中国,我相信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中学女教师曾宏燕问她的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爱,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问句撩拨着我的心弦。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心情激动,眼角湿润,呼吸急促……套用中学作文常用的话来形容,我现在“心潮澎湃”。我如此激动的原因来自此书作者曾宏燕老师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破茧之蝶     
郭林鸿,一个热爱文学的小女生,但平常她只爱一个人呆在座位上看书.对于班上的一切活动.并没有参与的热情。社团开始了,我毫不意外地在我的文学社——“黄金屋”看到了她那沉静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黄珞珈老师有一篇散文,叫《一串脚印一串歌》,文章说她怎样由一名大城市里的中学生变成打赤脚的农村知青,又由知青走进了大学课堂,最后定位于中学三尺讲台。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她喜欢唱着不同的歌。她唱的歌都充满了爱,爱北京景山上的红太阳,爱广阔天地的“小河流水”,“爱……,她心里盛不下忿和怨。于是她唱着“我爱这方多情的园地,我在这儿播种爱情”的歌词,在武汉市郊一所很小的中学开始了执着的耕耘。那是怎样的一种爱的投入、情的倾注啊!“有一则资料介绍说,朱自清先生逝世的第二天,在昆明,有一位学生问老师,老师你  相似文献   

4.
    
许是两星期才上一次文学欣赏课,青儿特别爱听。虽然文学欣赏课只上过3次,青儿已发现老师特别爱喝水。或者是因为第二次上课时老师带了个空杯子来,却发现值日生没有提水。老师尴尬地笑了笑,有些窘,脸色就红了。老师很年轻。老师是去年从一个重点大学毕业分配来的,那个重点大学在青儿读中学时曾经一次次地入梦,可是青儿没有考上。考入职技高师的青儿很勤奋。她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最前排;尤其是听了第一堂文学欣赏课后,她就更爱坐在那里……单周星期三下午。又有文学欣赏课了,青儿高兴地捧着一杯泡好的甘草菊花茶,急急地往教…  相似文献   

5.
母亲节的清晨,我刚起床就接到一个电话,话筒里传来温柔的祝福:“老师妈妈,祝您节日快乐!”此时,我的心涌起一股热流,暖暖的又甜甜的,它把我的思绪又带回了8年前。在我新接的班级里,一个瘦弱的小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她那稚嫩的面容上,总是流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神情。她就是称我为“老师妈妈”的孙某。一天,外语老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气愤地说:“李老师,你班的孙某太不像话了。我看她上课不专心,批评了她一句,她竟然摔起了书本……”其实其他学生也常向我反映孙某爱生气、爱喊叫、爱摔摔打打。“这样可不行。”我郑重地对…  相似文献   

6.
我爱她,爱她的苏式妙音,爱她的从容淡定,爱她的坚强。——题记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默默地看着,美美地唱着,一张清新脱俗的笑脸,苏式妙音的主人——苏妙玲。在家闲得无聊,我打开电视机,被一张温婉淡雅的笑脸迷住了,所以开始关注她。舞台上的她,总是那么从容、沉稳,人称“淡定姐”。  相似文献   

7.
西西信箱     
大方县育德中学小余我喜欢上了我的一个朋友,但不敢对“她”表白,只能把爱恋压在心底。最近,有一位男生在追“她”,“她”果断地拒绝了,但他死缠着“她”,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爱恨纠缠     
她不再爱我了。这是那堆排在书桌角落的高考复习资料告诉我的。书的包装纸上可以用手指划上我的名字,可我不愿意吹掉掩埋它们的灰尘,翻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锦囊妙计,甚至只是简单地在扉页上写下我的高考“国度”:XX一中,高三一班。我只是用疲倦的目光看着它们在流过的时问里慢慢变老……我怀着愤恨写下“她就是我的妈妈”——那堆已在慢慢死去的参考书的物质拥有者。她不再那么爱我了,这句话我已对自己呐喊了几百遍。她爱的是我的成绩和名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冯沅君小说的爱情叙事潜藏着两种解构的力量,一种是举着“爱”的旗帜在解构“爱”的神话,一种是在“爱”的各种关系中突显女性主体的功能,并由此解构男性在传统人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两种解构之力使她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有了不容忽视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女儿上了小学五年级后,对写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放学回家后,女儿兴奋地向我汇报:她的习作《我爱我的红书包》被刊登在校园橱窗。我获悉女儿有这么一件特大喜讯,当然喜不自禁。我当即翘起大拇指夸她:“好啊,女儿真棒!”期中考试以后,学校里召开家长会,我也有机会对女儿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教语文兼班主任的段老师说,我的女儿不但全面发展,而且还很有文学天赋,她的作文文笔流畅,语言洗炼,构思新颖,情感真挚……老师的一番赞美之词,使我感到像喝了蜂蜜一样,心里甜甜的。我没有盲目陶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感使我顿…  相似文献   

11.
“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就木的这一天还会爱的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说,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的爱过”。这是张洁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她的这篇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表现了艺术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玲玲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特别爱打小报告。她经常跑过来,不是对我说谁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就是对我说谁又抢了谁的什么东西,对此我有些烦了。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玲玲又跑来对我说:“超超抢了碌碌的皮球!”当时,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发玩具,就随意地对她说:“你又来打小报告了,管好自己就行了。”此后几天,我发现玲玲变得不爱说话了,也不愿意和我玩了,上课也不主动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活动课上,我来到玲玲旁边,蹲下身子,问她这些天怎么了,她吞吞吐吐地说:“您说我爱打小报告,很烦。”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竟对…  相似文献   

13.
海岩自侃     
面对“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的荣誉,我小小的心灵被感激充满了。感谢《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我成长的师长,还有支持我的朋友们。当然,还要感谢文学。某个午后,我坐在教室里开心不已地温习生物,一封信摆在我的书桌上,信封上印有《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漂亮的淡绿色徽章。平整而白皙的A4信纸上一枚枚仿宋体的汉字都在祝贺我入选“十佳”。心微微兴奋地跳了一下,仰起头来———窗帘刚好被风吹得飞舞起来,一束晴好的阳光跳过我的眼眸,窗外,天空正呈现出我最钟爱的那种蓝。我冲着太阳傻傻地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14.
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总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的荣誉,我小小的心灵被感激充满了。感谢《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我成长的师长,还有支持我的朋友们。当然,还要感谢文学。某个午后,我坐在教室里开心不已地温习生物,一封信摆在我的书桌上,信封上印有《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漂亮的淡绿色徽章。平整而白皙的A4信纸上一枚枚仿宋体的汉字都在祝贺我入选“十佳”。心微微兴奋地跳了一下,仰起头来———窗帘刚好被风吹得飞舞起来,一束晴好的阳光跳过我的眼眸,窗外,天空正呈现出我最钟爱的那种蓝。我冲着太阳傻傻地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16.
寻梦的孩子     
爱文学的孩子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雅玲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执著追求文学赋予心灵的美丽,在寻梦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她爱读书,她对每一本书的理解与感悟总令我震撼。读《呼啸山庄》,她悟出了“复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爱才是生命的真谛”,读巴金的《家》、《春》、《秋》,她记下了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她明白了“成功的花无不是经历风雨后才愈开愈艳”;读《呐喊》,她感叹鲁迅不愧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在与她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她在成长,我的年龄虽然不过大她几岁,然而,她思想的成熟却是…  相似文献   

17.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困锁在漆黑的茧里,醒来又睡去。为了看到春的容颜,我要咬破比陨石更坚硬的茧,然后沿着花香飘来的方向蹁跹,去圆一个春天的童话。哪怕匆匆一瞥,哪怕昙花一现,我要破茧!我要破茧!”将养蚕的综合性学习写得这么诗情摇曳,恐怕就是爱诗爱文学爱文字就像爱生命的张学青老师的“标志”吧! 所以,编辑小青(她的网名)的文字,我又爱又怕:爱的是,她喜欢的苇岸正是我的所爱,她爱的诗歌正是我的所爱,虽未谋面,我早已视她为知音;怕的是,她对自己的心血结晶“锱铢必较”,宁可不发表文章,也不容许编辑改变她的原意,影响她个性文字的整体“气韵”。围绕她《演绎生命中的“相遇”》一文的修改,我俩在电话里“咬来嚼去”一个多小时,我的嗓子几乎哑了……这就是外表平常内心璀璨的小青,我永远敬重的写作者与教育者的榜样。她却谦虚地说:“我是一棵小草,因为有美的梦想,努力想着青葱一些而已。”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31日,秋意渐浓,行走在去綦江县丁山中学的小道上,凉风拂面,黄灵不禁思潮起伏,一方面,她对即将到来的教师生活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她也对能否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怀着几分担忧。爱的种子在他乡土地上发芽为了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她开始了“苦学苦钻”。她明白,在没有寻到教之“巧劲”前,除了靠“苦劲”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20.
胡蓉     
胡蓉胡老师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山的秀美,水的灵动给予了她多情善感的性格,也激发了她文学的热爱之情。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市二中当了一名语文教师。 从教7年来,她始终把“教书”看作一份“爱”的事业:爱教育,爱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