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明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4,(11):26-26
近日,一些新闻被炒得非常的热门。先是9月10日,许多媒体报道了重庆节出现“不明飞行物”。《成都商报》刊发《两具“不明飞行物”金属残骸坠落重庆节》一文,报道说“10月9日7时10分左,一块巨大的物体从天空呼啸而下……”公众舆论监督,是社会权利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认识到,媒体和记者是行使公众知情权和实现社会监督权的特殊机构和群体。当然,采访权不是绝对的。作为具体的权利,不是所有的采访权都必须实现、都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作为媒体,在采访权问题上应该明确三点。第一,采访权是可以受到限制的。例如,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法律对记者…  相似文献   

2.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翔 《新闻界》2001,(5):34-3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采访遇阻事件大量出现,记者因采访遭致暴力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以至于到新浪网站搜索,查问“记者被打”关键词,竟有237个网页符合条件。12000年,中国足协与多家媒体发生纠纷,是新闻采访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的尖锐凸现。虽然各种新闻理论已经确认采访权的存在,但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立法明确界定采访权和保护采访权,采访权在实践中常处于尴尬境地。关于采访权的问题已经成了舆论监督的一个关键。基于此,笔者拟从采访权的界定,采访权与知情权的关系,以及采访权的限制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3.
赵金  吴飞 《青年记者》2004,(3):54-56
赵:吴教授,您好!近年来,媒体记者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甚至把2003年称作是“记者被打年”。今年1月份,中国足协对广州《足球报》“封杀”一事引起媒体和学界对采访权的再次关注。那么,在新闻理论上是如何定义采访权的?采访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陈建云 《新闻记者》2006,(10):70-73
2006年4月,上海《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马骋为了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向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传真了采访提纲,该局没有予以答复。随后,他又以挂号信的形式向该局寄送了书面采访提纲,再次遭到拒绝。无奈之下,马骋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按照《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向其提供由自己申请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上海市黄浦区法院经过认定,于6月1日正式受理此案。这是国内首例新闻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的案件。一周后,马骋突然以“放弃对被申请人的采访申请”为由.撤回了诉状。  相似文献   

5.
李谷一名誉权纠纷案打得沸沸扬扬,如今早已由新闻变成“旧闻”了。而《上海法制报》状告南阳地区中级法院侵犯记者采访权一事,使得此案又添波澜。据悉,河南省高级法院已以“不符合起诉条件”为由驳回了诉讼,《上海法制报》旋即又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不管此案受理与否,我们都欣喜地看到:记者也开始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上海法制报》记者李智刚在采访李谷一名誉权  相似文献   

6.
9月13日,无锡日报社向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起诉中国足协侵害报社的名誉权。此案也是中国足协涉嫌侵犯新闻采访权,被新闻媒体起诉的首例,受到国内足球界、新闻界及法律界的关注,引发了有关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假新闻”的界定和处罚以及足协的性质、职能与权限、行业之间纠纷处理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陈静 《新闻世界》2012,(4):181-181,194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日益开放,新闻采访活动也以向社会生活全方位介入,然而,新闻活动的开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页利,“有偿新闻”、采访暴力事件等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社会主义新闻乐章中,记者采访权遭到破坏。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来,记者集体退场以示抗议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陶虹在长春记者见面会上,因“违诺”单独接受了某家媒体的采访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抗议;后是周迅在南京因采访“三不准”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我以为,记者的行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首先是维护了记者采访报道的独立性。媒体记者具有独立采访权,如何采访、采访什么、何时采访都要由新闻报道的需要来决定。但由于娱乐圈内明星的特殊身份,我们的媒体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某些不合理的限制,如什么能采访、什么不能报道、怎么采访、报道多少等等,否则,不是“封杀”采访,就是以报道“失实”为由对簿公…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10日,无锡日报社向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起诉中国足协侵害该报的名誉权。此案也是中国足协涉嫌侵犯新闻采访权,被新闻媒体起诉的首例,受到国内足球界、新闻界及法律界的极大关注,引发了有关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假新闻”的界定和处罚以及足协的性质、职能与权限、行业之间纠纷处理等问题的广泛讨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后,随着国家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许多有力措施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将保障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摆到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地方仍不时发生地方公权力直接或间接侵犯记者舆论监督权的事件.据10月22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委宣传部起草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意见>,以更好服务记者采访为由提出向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  相似文献   

11.
赵金  杨立新 《青年记者》2004,(9):104-106
赵:杨教授,您好! 今年7月份,余秋雨先生推出了自己的又一部专著《借我一生》,并向媒体提出七大质疑,反击近些年来媒体对他“不公正”的报道。其实,公众人物的权利保护问题我们新闻界一直在不断讨论。如何在追求新闻真实和坚持正当的采访权的同时,避免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避免使新闻流于庸俗化,今天我们想听一听您作为一位法学专家的意见。据我所知,公众人物(PubilcFigure)一词来源于一起在美国新闻史上里程碑性的案例——1964年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法官威廉·布伦南认为沙利文作为警长,社会地位特殊,媒体对其进行批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发生的现场,是各媒体记者云集的场合。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往往是“长枪短炮”林林总总,照相机“咔嚓”声此起彼伏,各媒体都在各显其能,力争把最新鲜的信息、最重要的场面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渠道传递给受众。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抢到一条重要新闻的时效之后,不应该就此打住,还应跟上后续报道;对某一新闻事件如果我们输了时效,没有抢到“第一点”,应该马上下功夫捕捉“第二落点”,以视角独特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法律对记者保护的薄弱,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常常会遇到新闻采访权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被某些部门和一些人轻视,导致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屡被侵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就面临巨大的压力,如履薄冰。如何在舆论监督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根据笔者多年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来看,记者要端正思想,心中装有法,遵守新闻规律和职业道德,才可有效地保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权受到暴力干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就会受到伤害,但新闻采访权又因其权利的特殊性而使保护手段不同于普通的私权利。因此对新闻采访权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特别的明确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出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实现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一、新闻采访权的基本含义及其法律界定为了对新闻采访权实施有效的保护,首先应当明确它的概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其现状和发展,为制定保护措施打下科学的理论基础。(一)采访权的基本概念采访权,就是记者对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有权进行采访,制成作品,交给自己所在的媒体发表。…  相似文献   

15.
采访权是记者的一项基本的工作权利,但在行使中却屡遭侵犯,目前新闻采访权在我国法律和实践中的现状与困惑,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加强记者采访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保护新闻采访权的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解放日报>记者依照<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拒绝采访要求的上海市规划局告上法庭,开启了我国媒体与政府在信息自由上的博弈.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新闻法对媒体进行保护或约束,没有明确提出应保护新闻采访权,因此,媒体揭露政府机关不良行为时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阐述保护新闻采访权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现状,并提出了依法保护新闻采访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情权与娱乐化——访李希光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文靖 《新闻界》2002,(6):15-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闻界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媒体一方以各种利益相诱惑,买断他们认为能吸引“眼球”的新闻信源或者新闻线索。最早曝光的对新闻源头的买断,国内开始于2001年3月的雷锋塔地下迷宫开启。当时浙江影视文化频道买断现场直播权,很多新闻记者包括新华社和中央台记者都没有采集到任何新闻,随后新闻从业者认为即使媒体有直播权,但是新闻采访权不应该也不可以被买断。时间推移到2002年足球世界杯,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先是新浪网与搜狐网进行的中国足协世界杯指定网站之争,接着出现一些实力雄厚的体育类媒体买断一些球员的信息来源,打探“独家”消息,被买断的新闻源对外界严格保密。这些问题引起了新闻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就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老师,请他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否拥有独家新闻是一家媒体能否独立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时代,拼抢独家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于段。什么是独家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辞典》对独家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以及那种新闻素材”。这个定义仅概括了独家新闻其中的两个本质特征,并不十分全面。  相似文献   

19.
采访权是新闻记者从传播新闻信息的基本目的出发,以遵守宪法与法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以自主方式自由调查采访对象,并最终探知信息事实的一项权利。本文论述了新闻记者采访权的法律依据和性质,分析了记者采访权的限制,同时提出了保障记者充分行使采访权的有效方法,旨在为进一步推动记者采访权在我国的正确规范行使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采访,不是记者、编辑的专利,作家、学者、大学生甚至普通人,都可以进行采访活动。那么,真如某位专家所言,采访权仅仅意味着“多了一张记者证而已”吗?老高不这么认为,反倒认为采访权是传统媒体的发力点,是媒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