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题再现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中的偷儿,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相似文献   

2.
【导语】 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是“目中无题”,导致扣题不紧,散乱无序,详略不当,重点不明。下面这篇中考作文升格实例,可以让你悟出扣题之法,那就是根据文题的“题眼”与命题的意旨谋篇布局,使得文章内容丰富,主旨鲜明,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3.
徐艳 《中国教师》2010,(Z1):387-387
<正>文章一开头就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头般靓丽夺目,富有吸引人的魅力,让读者一看就叫好,忍不住读下去。怎样才能写好开头呢?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规律。一、直接入题法直接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起笔入题或说明缘由或提出全文主旨,或直奔故事,非常简洁。如"送你一轮明月"一文的开头,"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走悲伤,送你一轮明月,让它带你逃离迷茫。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碰上一个小偷,便脱下身上的大衣给小偷披上:“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他便在门口看见已叠好的大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5.
人生路漫漫,难免会有迷茫。送一轮明月给你,让皎洁的月光洗净你心灵的尘埃;送一轮明月给你,让如水的清辉洒满你人生的道路;送一轮明月给你,让如水晶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你迎接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6.
曾经读过这么一则故事:禅师散步归来,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可小偷找不到任何财物,正欲离开,看见了站在门口静静等待的禅师,惊讶不已。没想到禅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看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自言自语道:“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下山的路。”第二天,禅师看到他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他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7.
在中考中,有些考生总是“目中无题”,导致作文扣题不紧,中心不明,从而没有获得理想的分数。可见,“扣题点睛”对作文尤其重要!所谓“扣题点睛”,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扣题点睛”之妙,就在于点明主旨,  相似文献   

8.
曾偶然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师月夜散步归来,遇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袈裟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老远走山路来看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小偷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自己的袈裟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读罢故事,笔者不禁想:成功的教育并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诵道,而是来自于润物无声的大爱!作为一名小学基层教育工作管理者。笔者思考,也开始在自己工作的学校,工作的环境中尝试在无痕中播撒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碰上一个小偷,便脱下身上的大衣给小偷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他便在门口看见已叠好的大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10.
扣题或点题有两个方面标志,一是指在文中合适的位置出现题目的字样,二是有点明文章主旨的词语或句子。当然也有暗扣文题或主旨的情况。好的作文总是扣题紧密而点题又十分巧妙的。高考作文扣题点题非常重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阅卷时间短,有利于阅卷者快速把握文  相似文献   

11.
[开栏语] 有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是“目中无题”,导致扣题不紧,中心不明。可见,作文之扣题点睛“非一般”的重要!所谓扣题点睛,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相似文献   

12.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逝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  相似文献   

13.
一位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东翻西找,老禅师知道小偷是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的,便从容地走进屋里,对着已躲藏在门后的小偷平静地说道“你走这么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便脱下自己身上的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小偷一言未发,夺门而出。望着消失在朦胧夜色中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慨叹道:“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归家的路程。”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觉醒来,出门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僧衣已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了门口。老禅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看了这…  相似文献   

14.
我曾读过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小偷从他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望着消失在月光中的小偷的背影,禅师感慨万千.第二天早上,禅师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门口.禅师高兴极了,说他送了小偷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也就是蜕,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成就一篇好的文章。因为好的文题,往往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写作时,如果你能让文章拥有一双靓丽、迷人的眼睛,读者自然会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6.
中秋节     
中秋节的晚上,妈妈牵着我的手来到院子里赏月。四周静悄悄的,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那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抚摸着大地。妈妈指着那轮明月问我:“你知道月亮上有什么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妈妈告诉我:“月亮上有一只小白兔,还有一个美丽的嫦娥姑娘呢!那小白兔和你一样懂事  相似文献   

17.
红楼说梦     
一篇作品的主题,往往就在标题上,这是文学常识,《红楼梦》亦然。“红楼”何来?答案即明标于该书第一回:“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白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此即便是石头记的缘起。”原来“悼红轩”即“红楼”,为著书之场所也。那么梦呢?也就是“披阅”与“增删”之文的内容与主旨了.这话也明标在该书第一回:“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宇,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看来曹雪芹是位老实人,写书连主题也明示在开篇。可是我们后来的读  相似文献   

18.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逝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我被老法师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折服。同时也想到: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月光”?1您的微笑让我充满自信清晨学生们就象一群快乐的小鸟,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为了迎接这群快乐的小鸟,我总要送一个个甜甜的微笑和问候,慢慢的学生与我越来越亲近了,耳边的悄悄话、家里的新鲜事也越来越多了。在我的微笑中,一些内向和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他们也会在我鼓励的目光中缓缓的站起来了,更自信、更胆大了。与学生们的交往中,我常常向他们提出要求:“请对我笑一笑!”在我微笑的期待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爱的收获,同时也学会了爱。例如:我们班的玲玲同学,她的胆小孤僻使得家长忧心忡忡.在学校,我发现,每当我的目光与她...  相似文献   

19.
造句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偷东西。老禅师知道小偷在屋里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从容走进屋里,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并平静地说道:“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感慨地说:“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在夜晚的前程。”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睁开眼睛,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禅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福…  相似文献   

20.
曲少文 《教师》2010,(23):110-110
我曾读过一则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小偷从他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望着消失在月光中的小偷的背影,禅师感慨万千。第二天早上,禅师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门口。禅师高兴极了,说他送了小偷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