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礼仪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社会、学校、家长漠视,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学校教育出发提升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行动引领,把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心理学助力,让礼仪教育有的放矢;校园文化推动,使礼仪教育溢满校园;整合教育资源,让礼仪教育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2.
教育分权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有关"分权"的理解与分类众说纷纭。分析前人的成果,教育分权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教育权力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分散、分享与制衡;政府对学校放松管制,让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权力从政府部门向社会领域的分散、转移;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赋权;扩大家长的学校选择权。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15,(Z2):2-3,149,150
融合教育:让飘飞的"萍公英"也有春天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生活"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确立并形成了"融合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即:学校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求,教师提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让88.7%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一样融入学校,融入上海,并在情感上、文化上获得认同。  相似文献   

4.
<正>转型的核心让教育关注人的生命,返朴归真。基于此,我校提出"让我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这一价值追求,引领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要按照个体的"潜在可能"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一、重新审视学校教育哲学。我们从教育本质出发,从校本出发,寻找和确立了"教育即成长"这一教育哲学,形成"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提出"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建构关注师生一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体系:以"共享成长"作为办学理念,用"向上"作为学校精神,将"做最好的自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秣陵路小学建于1906年,百年历史造就百年老校,百年老校积淀百年文化。2002年,学校第一批走进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行列;2008年1月,学校被评为首批"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借小班化教育的平台,致力于小班化教育的探索,践行着"关注每一位"的教育理念,发扬小班化教育"多元化、个别化及适性化"的精神,从"伙伴教育"入手,在伙伴学习、伙伴办报、伙伴育心和伙伴活动等方面让小班化人际互动演绎出教育教学的精彩。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大的关注,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秣陵路小学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1.先进的办学理念根据我校地处通海县西部,山坝结合,民族杂居,经济薄弱,教育滞后,山区、民族学校多、微型学校多、寄宿制学校多、学校分布点多的特点,学校始终坚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的教育思想;遵循"让学生成人,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这便要求教育行政文化与其相适应。新时期,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应是"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从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校设计自己的教育路径;从文化形成出发,引导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批好校长就是一方好教育。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基石,校长的精神状态和领导能力影响着校风校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要发展离不开一名学者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校长。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一名优秀的校长呢?我认为校长要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让教师舒心;二是让学生开心:三是让家长放心。只要做到这"三心",就应该是一名好校长。让教师在学校工作舒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有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校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职能转变奠定学校变革良好的政治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学校变革的经济动力;文化冲突与融合营造学校变革的多元文化氛围;关注民生创建学校变革的和谐社会环境。同时,学校变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惯性让政府与学校角色的转变迟缓;片面追求以升学率为重心的"教育GDP"仍未根本扭转;盲目追求特色让学校迷失本色。学校唯有从升学率的奴隶到依法办学的主人,回归本色、办出特色,让育人成为学校变革的灵魂,方能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0.
只有学校做真教育,才有学生走正道路。职业高中的教育宗旨是什么?就是为这些"曾经失败"的学生搭建一条"突破阴影"、走向成功的大道。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一个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梦想,并为学生的梦想实现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从敢于"做梦"到确立职业目标,再到明确责任意识,最终走向人生成功。  相似文献   

11.
在新华区委、政府和教体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办"一二三"式(一个确保:确保师生安全;二园:学园、乐园:三个一流: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标兵导航,全员驱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新提升"的教学思想,从细节人手,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把学校管理的重心放在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中,严格抓好常规  相似文献   

12.
郑志超  毛亚红 《辅导员》2014,(12):61-62
正浙江省温岭市城南小学是所薄弱的山区学校,优质师资匮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城南小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确立了"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的项目。围绕着此项目,学校确定了三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扎根乡村的教育精神;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情怀;三是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据三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一、怎样看待均衡要想让教育均衡之路方向更加明确,首先需要对教育均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先从国外教育的价值选择来看:日本实施"一张图纸建学校",定期轮换教师、校长;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撤消"名门中学";芬兰倡导"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这些国家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了公平优先的特征。而美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怎样办特色教育,办什么样的特色教育,是要让学校闻名遐迩,让家长称心如意,是培养一技之长或一方"考霸",还是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成长回忆?现在,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当下我们的学校人民满意吗?结合办学实践,我有了一些思考。一、特色办学之理解时下,很多校长没有很好理解"特色学校"与"特长教育",以为喊喊口号、贴贴标语、弄弄材料,不时重视一下;或者开展唱歌、舞蹈、书画等  相似文献   

15.
孔昭娟 《辽宁教育》2012,(16):48-50
教育理念是对"办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系统、成熟的思考。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了让活力涌动,让生命绽放,让身心愉悦;润泽生命,激活潜能的"活力教育"理念,从开发特色课程、加强教师研训、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课程与教学     
<正>【主题论文】导读:作为江苏省陶行知实验研究学校,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一专多能,让每一位教师都专业发展,让每一个专业都紧贴市场"的办学理念下,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厚德精艺人才。该校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加强师德建设为主线,以校园环境建设、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宣传、学习和实践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爱、真、美、行"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特长;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营造学陶、师陶、研陶的浓厚气氛,提高学陶、师陶、研陶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  相似文献   

17.
感悟一:做一名有教育理想的校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清华附小在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校长的引领下"让清华附小的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感的,拥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理解的现代人"。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文化中心名校与国际接轨的大教育思想,学校在有思想的校长引领下真正成了"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生态田园"","为人生打好底色,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感悟二:把资源放在孩子触手可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从教师管理创新的角度和五大方面探索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有效措施.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提供法律保障与经济待遇保障,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有获得感;社会层面:弘扬尊师风尚,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有荣誉感;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要实现教师为本,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学校层面:强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教师个人层面:注重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四有好老师"的使命感.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从而探索幸福新学校和幸福新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身体角度审视我国的学校教育,可以发现其弊端在于"重心抑身"。对身体压制的文化传统和我国科举制度的功利性是导致学校教育"重心抑身"的重要原因。消除这一弊端,应该让身体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在课程设置上关注身体,在教学方法上调动身体,在学校管理上关爱身体。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