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文萃》2001,1(7):188
“九”为奇数之最。在我国,“九”字最富于神秘的色彩。帝王时代,凡城门数、宫殿数、 门钉数多以“九”计,如形容紫禁城“宫阙九重”,太和殿采用“九开间”,故宫的门钉取 九九八十一个数目。甚至宫廷器物之名亦贯以“九”字,如九龙杯、九桃壶、九龙柱等。以 “九”表示广大繁杂众多的词也不少,如:九天、九州、九重、九泉由“九”的倍数派 生而来的数字也受到人们的崇尚,如十八罗汉、十八般武艺;孔子贤者七十二,天坛祈年殿 旁建七十二间长廊;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鼓楼击鼓和寺院撞钟要一百零八下… …  相似文献   

2.
《考试》2011,(12):52-52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干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于是多用九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与九有关的还有: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钉。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09、110页、例1、例2及“练一练”。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步测的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来求出两地间的距离。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地点:操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课堂。今天,我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优势,学好本课的数学知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际测量”,在实际测量中一般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什么测量工具也没有,你能测量出这条南北水泥大道的长度吗?二、探讨方…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语文(人教社1993年4月版)仍将陶潜的《桃花源记》选为课文,但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已改为“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课后练习也作“恬然”)。到底是“恬然”呢,还是“怡然”? 纵观历年版本(含大中专教材和中学教材),均作“怡然”,而不作“恬然”,一切有关《桃花源记》的创作的刊物,亦作“怡然”而不作“恬然”,《辞海》《汉语大字典》等书在诠释“怡”、“怡然”时,也举陶潜的这一句作例句。可见,教材作“恬然”,实乃编者有意改动的。 那么,到底是“恬然”好呢,还是“怡然”好?  相似文献   

5.
阿平 《考试》2004,(11)
“九”在十进制计数方式中,“九”是最大数,一旦超越“九”,就是对“零”的回复。因此,“九”数便蕴含了“登峰造极”的文化含义。在中国,古代就尊称九为“天数”、“阳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分天下为九州、九天。九是三的自乘数,三为阳数,因而“九”就成了阳数的极限,谓之“重阳”,这就是“九九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由来已久,含义十分丰富。“九”、“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亲情友谊,祝愿“人长久”、“情永在”。  相似文献   

6.
“穿凿”     
“穿凿”,是有些读书人好犯的毛病之一。即使如宋代的大学问家王安石也难免,苏东坡为此还“调谑”了他一番,事见《调谑编》: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疑为‘反’)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相似文献   

7.
邓健 《学语文》2004,(4):47-47
在人教200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菜园小记》一课中,前半篇课文有四处用了“韭菜”,后半篇又有四处出现了在“韭”字上增加了草字头的“韮菜”。这不免让人生疑起来:“韭菜”是什么?“韮菜”又是什么?二者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九上、人教版九上选《史记·陈涉世家》其文中: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课本、教参均释“为国而死”或“为国事而死”。郭锡良、唐作藩等主编《古代汉语》所选《陈涉起义》中“死国”也注释成“为国而死”。为哪一国而死,注释不明确。此“国”当指楚国。“死国”指为楚国而死。首先,下文有据为证: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⑵“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  相似文献   

9.
九州,又称“九围”、“九牧”、“九垓”、“九原”、“九域”、“九野”、“九有”、“九囿”等。如:《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亦作“九囿”。《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裁)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文解字》段注:“凡分别区城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为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后汉书·冯衍  相似文献   

10.
听一位老师上小语第九册《晏子使楚》一文.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时.问:“谁能找出这节中的反问句?”一个学生回答:“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又问;“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位学生回答:“齐国有人.”老师满意地说:“对了!”“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中的“人”是特指,人才、能人”.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楚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怎  相似文献   

11.
森林快讯:大熊猫生宝宝啦!呆萌的大熊猫生的宝宝,肯定也很可爱!小画眉说:“大熊猫叫大熊猫,那大熊猫的宝宝叫什么呢?”可爱的小绵羊软绵绵地说:“那应该叫小熊猫!”“谁在叫我啊?”一只有一双杏眼的动物从树后探出了头,它体形小巧,长着栗色的皮毛,长长的尾巴上有九条黑色环纹。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带有“三”或“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九死一生”“九牛一  相似文献   

13.
一、释“控于地”朱德同志诗《喜读主席词二首》(高中语文第四册)其二有句云: 可笑蓬间雀,称霸欲吞天。倏尔控于地,仙阁化为烟。“蓬间雀”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选集》加注云: 毛主席词中的“蓬间雀”,是用来比喻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二百五”。“二百五”是个数字,怎么用来标志一个人的性格呢?原来,牌九(旧时的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摊牌九当中被称为“毙十”。“毙十”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幺五的简称)来形容那些什么事都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一长,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相似文献   

15.
“V的N”,“V”代表动词,“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语义上,“V”与“N”间是述宾关系,“的”介于其间。具体地说,“V的N”是指下面三种句式中之述宾间加“的”。 第一种是问答句式,例如: ①谁引诱的我?是你引诱的我! ②他何时进的城?他上午进的城。 ③他俩在哪见的面?他俩在我家见的面。  相似文献   

16.
“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绝,当作于诗人七二五年出峡东下时,因他自后再未回蜀即亦不再“辞”白帝。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系此诗于七五九年李白流夜郎遇赦东还时,根据就在于“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既是“还”,一定曾经先到,自然只能是赦后东还,初出峡来是无所谓还的。后之论李诗者多因之。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事实。诗题是“早发白帝城”,首句也明说“朝辞白帝”,而李白七五九年流夜郎只到巫山下,未到白帝城,这是李白本人多次陈说清楚了的;未到白帝城,怎么会去“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呢?问题全系于一个“还”字。  相似文献   

17.
“九”为数之极在十进制计数方式中,“九”是最大数,一旦超越“九”,就是对“零”的回复。因此,“九”数便蕴含了“登峰造极”的文化含义。在中国,古代就尊称九为“天数”、“阳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分天下为九州、九天。“阳数”的极限“九”为阳之极。九是三的自乘数,三为阳数,因而“九”就成了阳数的极限,谓之“重阳”,这就是“九九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由来已久,含义十分丰富。“九”、“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亲情友谊,祝愿“人长久”、“情永在”。“九”里包含着“多”由于“九”为数之极,因而“九”又与“多…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以杨、柳暗含杨开慧、柳直荀二烈士的名字,以杨柳飞絮比喻烈士忠魂直上九霄,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赞颂之情,极富诗意。“柳”是柳树,是没问题的;那么“杨”是什么树呢?是人们所常见的白杨树吗?不是。这里的杨也是柳树的一种。《尔雅》注云:“杨,蒲柳也,可以为箭(杆)。”  相似文献   

19.
“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八大”是1956年开的,到召开“九大”时,已经过去13年了。为什么不能按时或稍微早些召开“九大”?江青在一次接见群众组织代表时揭开了其中奥秘:开会的时机要有利于“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她念了一长串名单,说这些人都是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如果是在“文革”前召开“九大”,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进入第九届中央委员会,有的还会进入核心领导机构,这样,就会大权旁落。江青讲到“现在”,不无得意地说,经过这场“文化大革命”,这些人都现出了原形,…  相似文献   

20.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几句话摘自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七册《小珊迪》一文,是小珊迪临死前对“我”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最后几句,是全文的匠心所在。可惜的是该教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