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在古汉语中,使用率高,义项也颇多。它除了具有“顺从”、“好象”、“假如”、“应当”等义项之外,还每每具有“恐怕”的意思。“如”字的这个意义迄今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很容易和“好象”的意思相混淆,故而很有必要来作一番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3.
易混词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一部分其意思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熏陶”与“熏染” ,二者都是指受到影响 ,但前者是好的影响 ,后者是坏的影响。“终生”与“终身” ,二者都有一生的意思 ,但前者多就事业说 ,后者多就切身说。“抚养”与“赡养” ,都有养活他人意 ,但前者是长对幼 ,后者是幼对长。2 .有一部分其意思之间是“属种”关系。比如“发愤”与“发奋” ,前者是决心努力的意思 ;后者除有这个意思外 ,还有个义项为振作起来。“毕竟”与“究竟” ,前者是到底、最终的意思 ;而后者除有这个意思外 ,还可讲做结果、原委。“交待”与“交代…  相似文献   

4.
“困”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的解释:(1)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2)穷苦、艰难;(3)包围;(4)疲乏;(5)想睡,睡.在这里,我把它其中三个义项的意思与我们高效校的部分学生联系起来,称之“学困”“贫困”“心困”三种类型的学生,故自称之为“三困”生.  相似文献   

5.
漫话“塔”     
“塔”字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字,《说文新附》说它是个形声字,从土答声。它的意思是“西域浮图也”。“浮图”,由汉至魏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既有“佛”的义项,又有“塔”的义项的,有时还用来指佛教僧侣。到了晋代,“塔”这个字用纯粹汉语的习惯和方式造了出来,才专指佛教中用以埋葬尸骨的建筑形式。在古代印度,人死了火化后要建  相似文献   

6.
释“竖子”     
“竖子”一词可以代指未成年人,也可以用作詈语。这两个义项都是由中国古代表示一种奴隶的“竖”这一名词引申而来,都与表示“奴才”的意思有关。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世”历来都翻译为“朝代”,笔者认为不妥。一、“世”有七个义项,但没有“朝代”的意思。将其译成“朝代”显然没有根据且显得牵强。如果译作“朝代”,那么,原文中就应该是“问  相似文献   

8.
bal-po考     
bal-po考陈践践bal-po一词在现代藏语中只有作“尼泊尔国名及其境内的一个民族”解的一个义项,别无他意。但在敦煌古藏文中却有三个以上的义项。如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 ̄①中,bal-po一词出现了18次之多,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中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之句。“箕畚”,教材注释为:“簸箕,一种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注释不够准确,容易产生歧义。“簸箕”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义项:①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②用来簸粮食的器具。第一个义项通行于北方,第二个义项通行于南方。“簸箕”在北方兼有盛和簸的功能,用途较广;南方却只能簸或晒粮食,至于盛东西,则有专门的器具———撮箕。可见,“簸箕”在不同地区所指对象不同,词义有别。这就是南方同学不理解教材注释的原因。《列子》成书于战国时代。先秦时期,古汉语除少数双…  相似文献   

10.
Google新语词     
【达人】最近,“达人”一词经常在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出现,如美丽达人、数字达人、企业达人、英语达人等等。查字典可发现“,达人”有两个义项:1.通达事理、明德辨义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2.达观,乐观开朗的人。贾谊《鹏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这两个义项跟我们感觉上意思似乎有点沾边,但还有一些距离。实际上“,达人”是日语中的汉字写法,就和“写真”这个词一样,本来只是日语中的照片的意思,现在被引申了。在日语里“,达人”指经过长年的锻炼和累计丰富的经验而…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一课中,302面注释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我认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此解不合文意。此注应释为“行大礼不必避小的责备”。因“辞”在《辞源》、《辞海》和《康熙字典》上都没有“讲”这一义项。用其它义项又对不上号。用“避”释“辞”可以与“离开”“不受”等义项相符。再“让”字,如用“责备”义项,文理也说得通些。  相似文献   

12.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13.
“花(huā)”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近20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即“花朵”的“花”;第二个义项是指“可供观赏的植物”,即“花木”的“花”。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18日的《贵阳晚报》B叠14版有则文字,赫然列着这样一个标题:不适应高中生活一学生备感烦躁其中的“备感”一词让人感到刺眼: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查《睨代汉语词典》,“备”字下有五条义项:①具备,具有;②准备;③防备;④设备(包括人力物力);⑤表示完全。将这五条义项逐一代入原句,哪条都不适合。那这标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5.
对韩愈《进学解》中“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句,历来解说颇多分歧。各家对“中”字的解释既不合“中”字的各义项而显牵强,也与《进学解》上下文的意思不够连贯。“不要其中”即“不合中正之道”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既有训诂方面的佐证,也与原文的意思更相融洽。  相似文献   

16.
“飙”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个义项:一是指“旋风”,二是泛指“风”,三是引申为“迅疾”。《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飙”解释为“暴风”,而没有收录“发飙”。现在媒体上常见的“发飙”不是起暴风,它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猛然奋起。如:“‘两会’中股市曾经发飚,原因是保资第一单落定,保险资金入市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关于《过秦论》一文“而倔起阡陌之中”的“阡陌”和“即关而攻秦”的“叩关”的注释,我总以为欠妥。现提出几点看法,愿与同行们商榷。“教材”对“阡陌”的注释:“本是田间小道,这里指田野”。我认为还是把“阡陌”译为“道路”或“路途”更准确。理由是: 1.《辞源》3257页“阡陌”一词的三个义项分别为:“①田界,也作千百”、“仟伯”。②田间小路。③犹言途径”。174页“仟伯”的义项①则为:“田间小路”。这样看来,“阡陌”的三条义项,都没有离开“路”,而没有“田野”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句.课本给其中“通”加注曰:“通:普遍。”不知所持何据?“习”字未注。“通习”的传统译法是“普遍学习”。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通”是—个多义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有它十二个义项,却没有“普遍”的意思.笔者  相似文献   

19.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20.
“意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如下义项:1 是语言文字的意义;2 是意见;3 是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4 是指某种趋势或苗头;5 是指情趣、趣味。但在实际生活中“意思”所指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请看张三给李四局长送礼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