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大象,不是电话。大象生活在平原上或者是在动物园里。可电话呢?它们要么在客厅的桌子上,要么在你的上衣的口袋里,再不然就是在大街上的电话亭里。真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有那么多人要叫我们“电话”?难道就是分别不出? 好了,反正别叫我电话,也别叫我大象。我不仅仅是头象,我叫Ellie,还是一头非洲象呢。Eric是我哥。他常常  相似文献   

2.
未知地     
主持人的话: 再读的时候,还是充满感动。在学校里,所发生的故事在我的想像里永远都有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或许,这时候也下着毛毛雨,那么的美,那么的纯,那么的诗意。在篮球场上,在教室里,在自己的小屋里,心事翻涌,轻易地感染了我。 Ti的比赛输了,生活暗淡了光泽。我一次又一次地设想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得意,但却忽略了,任何人都会遭遇失意。而接下来, 仿佛没有了时间概念的学习,似乎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就接受的事。可,考试呢?考试还是会来的,而且那么准时,我们是学生。我也感觉到,它小小地煽了我情绪的一只触须。我还知道,能够被煽动,那是很好, 很好的一件事情。是因为还有柔软的东西生长在心灵里。而所谓的感动幸福,就好像冬天很冷,熬夜很久,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爬了一坎一坎的楼梯,终于回去了,发现桌子上有一碗尚温的茶。慢慢,喝下茶,温暖瞬间就流及全身。那么,还剩下什么?难道只是来证明,人的状况如此尴尬,随便一点转折,就或天堂或地狱?也许,每个人或每种人都有一种宿命,哪怕是让自己开心的事。Ti参加了学生会的漫画社和文学社,以改变沉闷单调的生活,但想到摸底考试,还是有一点点的心虚。我实在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故事了,如果你也读了这个故事。世界本就如此,我的任何判断和思考,在这里也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我却已经度过两个。我的第一个童年,是在呆看着教室窗外的云、翻找着院子角落的虫和对抗着大人世界的许多规矩里度过的;陪伴我的是一个小孩的孤独和想象。我的第二个童年,是在我自己的小孩趴在地板上的玩玩具声、他一边走路一边编故事的喃喃自语声和他怎么也搞不清楚大人世界规矩的麻烦声里度过的;陪伴我的是我的小孩为我这个三十岁以上的大人突然带来的他的世界的许多想象,以及我对我自己还是个小孩的那个世界的许多回忆。  相似文献   

4.
当再一次阅读我差不多十年前写的东西时,我得到了两个不可思议的、截然相反的印象。我当时所写的东西,从本质上说至今看上去仍如当时一样是正确的。然而,它却显得令人奇怪的遥远和陌生。怎么会是那个样子呢?是世界在这十年中变化太大了呢,还是因为我又老了十岁,以一种变得不那么敏锐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十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中有多长?与这一段微不足道的间隙相比,那些决定人的生活的力量难道不应被视为永恒吗?是不是因为我的评判力(critical reason)太敏感,以致这十年中生理上的变化已经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显而易见,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5.
苏玉惠 《教育艺术》2009,(12):36-37
想象作文是以想象为主体的一种作文形式.它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科学性为准则,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文世界里自由飞翔.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呢?  相似文献   

6.
3月5日 一个温暖的早晨,我出生在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里.听妈妈说,刚出生的我像个肉球,圆乎乎的.我对着镜子想象了半天,觉得妈妈是在骗我.现在的我戴着角质的“皇冠”,还穿着蓝黑相间的“外套”,分明威武又神气,怎么会有那么囧的时候呢?  相似文献   

7.
十二月,空气里似乎都是爱情的滋味,我,如此型人,兼有时代感、思维活跃感情充沛,但我相信一见钟情,相信“衣”有灵犀,相信两人世界的温暖,可以打败整个冬天的寒冷。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对于有关教育之“爱”的话题,也许是听得看得太多太滥,无非是些高尚的、无私的东西,所以也就没有了热情。正因如此,在书店淘书时,看到《爱的教育》,起初并没打算买,但封面右上角那椭圆标记里的“世界文学名著精品”字样叩动了我的好奇心,难道这是一种特别的“爱”不成?否则,何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精品”呢?于是,我淘回了一本。  相似文献   

9.
目前,无论是学生报刊杂志,还是学生作文书,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项羽自刎,就是昭君出塞。初中孩子幼稚些,便以花草虫鱼编故事。为什么初中生不喜欢写生活呢?是谁把生活从学生的作文里挤走的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0.
杨哲 《班主任》2006,(2):40-40
最近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有一所中学举行阶段性考试,某班总考第一的学生却没来.老师说他的爷爷死了,全班竟是一片欢呼声.原来学生们认为他当教授的爷爷死了,这次他肯定考不了第一,以后也很难再当第一……看完报道后,我颇有感触.为什么本应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学校里竟有如此冷漠的学生呢?为什么学生会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又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一群学生竟把一只只青蛙活活地剥皮以取乐,把一只只蜻蜒从脚到头一点点撕烂并以此为游戏呢?他们为什么对生命如此的冷漠呢?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负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魔幻世界     
视觉志有没有想过在超现实的世界里,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今天给大家带来立陶宛插画家Gediminas Pranckevicius的一组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数码插画作品,他通过各种数码软件和手段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具有独特视觉感受的魔幻世界,在这样奇妙的场景里,让你的心也魔幻起来吧!Gediminas Pranckevicius生于1982年,来自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相似文献   

12.
时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有谁珍惜过时间呢?是盘古,还是女娲?从开天辟地以来,又有多少人懂得利用时间呢?一岁又一岁,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可是,有谁珍惜过时间呢?是刘备,还是曹操?从三国时期以来,又有多少人懂得利用时间呢?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身边飞过;做游戏时,它便从我的笑声中飘过。为什么,为什么时间流逝得这样快呢?时间,它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在来去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呢?难道它就只是默默的吗?虽然时间它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每天过得开心就可以了。在悄然飞去的时间里,在美丽的校园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学习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从小我就听说,桥头的古堡里有妖精,大人们总是用妖精来吓唬我们,但我却不害怕,妖精有什么好怕的呢,我还想遇到妖精呢,他们一定有神奇的本领吧,说不定还能帮我什么忙呢。这天下午,我去找同学玩,路过古堡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人影匆匆闪了进去。咦?谁啊,这么神神秘秘的,难道是传说中的那个妖精?好奇心让我停下了脚步。该不该进去看看呢?我用手指抠着嘴巴,想了又想,还是进去吧,机会难得。我"噔噔噔"沿着磨得光滑的台阶登上了古堡,打开那道破旧的木门钻了进去。在石桌  相似文献   

14.
最近 ,有位外地来的朋友问我 :“你上网吗 ?网上可有意思了。”就这样 ,在他的指引下 ,我开始了平生第一次上网。网上有许多可用的资源 ,有大量的信息 ,例如 :可以在网上购物、可以在网上推销自己、寻找理想的工作……当然 ,你也可以与网友们聊天。上网 ,开阔了我的眼界。但是 ,有人却在网上用不堪入目的语言大摆“招牌”,一些原本在现实中很“文明”的人 ,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却变得如此“蛮语横生”。我不禁要问 :“难道这里没有法律 ?”“难道在这里就没有人教他们应该谈吐文明 ?”“难道在这里 ,你想损谁就损谁 ?”我鄂然了 ,难道如此的…  相似文献   

15.
微笑的眼神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便坚信: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几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马以 《初中生》2013,(14):56-57
"我改变了什么?"若是每个人都如此询问自己,会得到一些怎样的答案呢?有谁会想到自己曾经改变了一片草的长势、树木的生长、树上麻雀的行动、水在渠中的流向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即使想到了这些,谁又能坚信自己这些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大概在刘亮程之前,没有人会这么去想。然而在我们读了他的这篇  相似文献   

17.
莫琼 《家长》2005,(Z2)
三毛的这段文字是温暖的,浪漫里透着几许辛酸。在我们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里,曾与它不期而遇,被故事里守望的天使深深打动,甚至留下真诚的泪。当青春已经远去,当我们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故事里的天使,把这段文字再次读起,温暖还在,感动依然。但除了温暖和感动,时间和阅历还教会了我们去思考:天使该不该守望?该不该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守望孩子的人生是奉献的无私,是为人父母责任的驱使,还是对自身生命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漠视?这种守望对孩子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会认同吗?他们会不会因为在天使的翅膀下太久,而不会独立飞翔了呢?父母到底应该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经历的父母或准父母们,他们的看法是否有差别?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相似文献   

18.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你心地善良,用你那颗真挚的心去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你那双温暖的手去扶助那些失败的人;用你那颗对真理执着的心去感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最伟大、最美丽的人。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需要感动。当你迈步在田间小道,看到那金黄的麦穗时,你难道不感动吗?如果不是这些麦穗,人类早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麦穗的身躯虽小,但它给人类的贡献是无穷的。当你散步在公园的时候,你难道不被那些瘦小而又杂乱的野草感动吗?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为什么书上的教育方法不管用呢?我看过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中国外国的都有,也试着用其中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还挺管用但说实话更多的是没太大作用,对我的孩子效果不大。难道这些书真的没必要读吗?还是我使用的不得法?蔡建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家  相似文献   

20.
自然风 《小火炬》2008,(5):35-36
想象过有一天诸如你我的所有人类都消失了,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哈哈,跟随阿龙王子一起去看看!Bye bye!小虱子对于已经消失的你我,这或许是个小小的安慰。虱子与我们共生共灭。它们依附于我们,我们没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