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理解“十一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中长期规划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都提出五年计划《建议》,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中央的《建议》对于指导编制“十一五”规划、进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一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曾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则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内涵及标准,对于我们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的“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同该诗中后两节的“汔可小休”“汔可小息”并举,“休”是“休养”,“息”是“将息”,前边加上副词“小”,即让人民稍得休养生息,过上安康生活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总体上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全面的、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制约小康社会建设的三个“瓶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时之“小康”不外有三重含义:一曰生活稍有所安,一曰“家天下”之礼治杜会,一曰家境相对宽裕。近世又有康有为之小康社会理想,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小康”之用诸现代,是邓小平对古人用于指谓物质生活水平的“小康”概念的革命性再造。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当初提出的建设“小康”或“小康社会”之含义的最新丰富和发展。现代小康社会理想根本不同于古代和近世的小康社会理想;现代小康生活亦根本不同于古人囿于自然经济的狭隘条件所向往的“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西部农民而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这绝不意味着西部农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而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道路。本文从全面小康的内涵谈起,论述了西部农民的差距,西部农民有能力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西部农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8.
小康的历史渊源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上个世纪末,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对于加强认识,全面理解邓小平小康理论的精神实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意义上的小康 ,包含着物质与精神双重意义上的小康。因此 ,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道德意识等诸方面都应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前二十年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理论工作要准确宣传“十六大”精神,科学阐释“全面小康”的内涵;要坚持“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以先进化占领思想化阵地;要坚持理论创新,振兴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本深刻地阐述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内涵,明确指出总体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两的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立足全局、锁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必须完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文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文明理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前三者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这一联系出发,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论述了生态文明形态的小康社会与工业文明形态的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生态文明理论在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作用.试图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小康的内涵,用以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也是确保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激励和感召新一代少年儿童,今年以来,全国少工委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开展了“手拉手,话小康”活动,旨在引导队员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全面准备。与此同时,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为了了解孩子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会同《少先队小干部》杂志社共同开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从低层次小康向较高层次小康转变,从不全面的小康向经济文化共荣的小康转变,从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东西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小康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积权稳妥地推进这“三大转变”,才能使我国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合作为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清晰规划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比较,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才能增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