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父母都期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许多父母付出很多,却没有收获期望的结果。这是因为,“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父母对自己越了解,对孩子的教育就越有把握,他应用方法就越有灵活性、创造性,教育就越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在中国,对于孩子,家长的态度永远是大包大揽,赶在孩子前面把问题解决完,而很多孩子既厌恶父母设计的路,又怕走错路辜负父母的期望,在亦步亦趋中变得迷茫,其实,父母应该把孩子交给世界,让他们独立地面对生活,在克服各种困难之中学会生存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4.
两代情专辑上篇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特约主持人/靳忠良策划/孙云晓编辑/刘秀英曹萍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常常是父母说,孩子听;父母做决定,孩子执行;父母期望孩子如何;父母评说孩子的所言所行。人与人有长幼之分,有成熟与幼稚之别,这就是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  相似文献   

5.
家教文萃     
电脑时代宝宝轻松“触电”现在许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个电脑神童,但又怕孩子过早接触电脑会损害健康。以下这些原则值得家长们借鉴。由浅入深孩子学电脑和学钢琴、学外语、学画图一样,也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要为孩子制定“硬指标”,期望他几天就学会。激发兴趣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对枯燥乏味的“电脑语言”会感到兴趣索然。应选择那些寓教于乐的软件,亲自演示一下,同时也可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组织比赛父母可常把孩子的小伙伴请来,有意识地组织—些小型比赛,以增加孩子学电脑的兴趣。这样做还可以让  相似文献   

6.
远离抱怨     
题记父母面对生活、事业的压力,有时会透不过气来。父母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积极解决问题,父母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情绪等。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现实。父母注重对孩子兴趣、性格的培养,会使孩子更健康、更成功。  相似文献   

7.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9.
孩子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真实面貌。爷爷奶奶看重的是孩子的乖巧、听话和勤快;父母和老师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荣誉;亲朋看重的是孩子待人接物是否有礼貌。对于同一个孩子,其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我们应帮孩子懂得“自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帮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1.不要“营救”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或出了什么事情而不管,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有时孩子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期望得到父母的“营救”,如果家长答应他们的期望,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养成不负责  相似文献   

11.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不少家长的心目中,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甚至比自己的成功还要重要,于是父母把个人成就感与孩子的努力混为一体。他们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当年父辈对他们的期望,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人生壮举,寻找已失落的人生价值。几代人的重托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人们说中国的孩子活得太累,可中国的父母过得也不轻松。俯首甘为孺子牛,完全忘却自我的父母没有了休息日,为孩子辅导、请家教,陪孩子练琴、学画。父母真是用心良苦,可孩子却叫苦不迭。身为人父人母,他们是否  相似文献   

12.
陪伴之道     
<正>如今,焦虑的父母与成长中的子女能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怎样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成人?要学会等待西方有句谙语:"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那样的人。当你为孩子的考试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时,又  相似文献   

13.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14.
卢山 《辅导员》2009,(19):51-51
当前,很多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强施教育,不承认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当然,为人父母的这种心态我们可以理解。可是,孩子之间的“差别”是“必须承认”,只有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才能顺利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爱子心切的父母,无不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从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几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含辛茹苦的背后,几多欢乐,几多忧愁,几多无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16.
高剑 《江苏教育》2014,(4):9-10
说起对孩子的期望,我一下子能想到的首先是我们老祖宗那句“成龙成凤”,其次就是“光宗耀祖”了。仔细想想,父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确实蛮重要的,它决定了接下来家庭教育的方针、决策。有时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期望不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动力,家庭教育失之盲目;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容易转化为负能量。我一直在学着调整对儿女的期望,怀孕时,我最大的期望是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接下来不能免俗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延续,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孩子小的时候,还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越大就越有个性了,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后,孩子们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规划,我的期望就变得实际了院希望他们的一生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能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恩幸福。  相似文献   

17.
宋新华 《教育》2013,(25):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