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北京晨报》报道:近日,接力出版社与译言网联合举办了一次图书译者选拔赛,经过著名少儿文学翻译家的评审后,有5人获优秀译者奖,而冠军“最佳译者”奖项空缺。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儿童文学翻译仍呈现出外语人才充足但翻译人才稀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译者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秀译者,优秀汉学家译者更是现阶段该战略所选择的译者类型。合适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策略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心 《兰台世界》2015,(8):81-82
针对外文档案专门翻译人才的匮乏对我国外文档案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束缚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细数档案翻译人才缺乏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档案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我国长期的翻译实践经验表明,翻译工作不仅仅是对于两种语言文字进行转换,更是对译者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考验。就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来说,亟须对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文章从我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出发,着重对出版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史凯  吕竞男 《中国出版》2013,(16):57-60
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求证当前语境下应以何种译者主体作为文学外译的价值选择,指出一代当有一代的翻译,合作翻译是实现中国文学出版走近西方读者这一现实需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人才强国战略,不仅为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加快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证。翻译人才在解除跨文化交流语言隔阂,实现中西文明交融,推动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促进我国出版走出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翻译人才问题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分析翻译人才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化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人才的问题思路,是出版界、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黄梨 《出版广角》2016,(2):44-46
翻译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则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切实有效地将中国文学译介至国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作品甄选、译者素养、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析了当前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引进版图书翻译出版已日益成为出版业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国内高水平图书翻译人才的稀缺与翻译书稿品质的下滑。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和译者肩负着重要使命.文学作品翻译编辑和普通编辑的工作性质有所区别,其不仅需要担任传统的编辑工作,还要针对具体的翻译作品,加强与译者、作者的沟通.文学翻译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同时具备两种语言体系的编辑不多,所以译者代理编辑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大观周刊》2011,(37):20-20,25
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磅,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要建立创作意识、翻译意识与出版传播意识之间的联动机制。成功推进文学出版走出去,出版集团应与作者、译者及海外出版机构紧密合作,将文学作品的创作、翻译与出版传播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努力建构其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海外接受。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张梦军 《出版广角》2016,(10):38-40
英美文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英美文学作品国内译制的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严重影响了英美文学作品国内的传播效果和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正视翻译出版中存在的翻译质量低劣、剽窃抄袭、重复翻译出版及选题混乱等问题,从译者素质培养、出版机构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层面采取积极措施,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国内翻译出版创建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文学翻译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桂杰 《新闻爱好者》2011,(22):128-129
文学作品,作为要传递给读者美学意象和艺术享受的文本,需要借助模糊的手段。这使得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考虑语境和文化间的"异域差异"以求最大化的信息传递。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传递过程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读者期待、美学视野。分析论证了文学模糊现象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的探索经历,分析了其面临的赞助人与市场化的内在矛盾、文学输出中的内部结构失衡、文学输出中的作者和译者因素影响等三重困境,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三原则,包括赞助人适度原则、主体间性和谐原则、市场化导向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桂杰 《新闻爱好者》2011,(11):128-129
文学作品,作为要传递给读者美学意象和艺术享受的文本,需要借助模糊的手段。这使得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考虑语境和文化间的“异域差异”以求最大化的信息传递。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传递过程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读者期待、美学视野。分析论证了文学模糊现象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清朝作为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多民族帝国,当朝统治者必然会为了巩固国家地位实施各种加强措施。我国许多文献都详细记录了清朝满汉翻译人才的贡献及衰退,整个过程都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