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八月上海书展的“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谈到,出版人应当看重书的文化价值,不能像经营娱乐业一样经营出版业,要防止出版业沦为大众娱乐附庸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编辑之友》2005,(6):81-82
前沿探索1.4“十一五”期间出版业经营环境预测/金良年〔上海〕2.4我国当代受众接受心理的七大基本特征/陈立生〔上海〕3.4阅读划分的出版意义和市场价值/张金柱〔太原〕4.4奥运经济中的出版商机在哪里/吴晶晶〔武汉〕5.4出版业应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杜恩龙〔石家庄〕6.4出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是刺激上海近代出版业向现代转轨的动因.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和从事的出版活动,刺激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兴起.西学出版既重视教务又重视商务的特征,在上海现代出版业兴起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由此形成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2017,(10):98-102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沪港出版年会于10月30至11月2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双方就新局面下的沪港中文出版业、中文出版走向世界、古籍出版的走势与沪港合作的前景、沪港联合出版学术著作、香港回归后沪港两地出版业的合作,以及新局面下的出版经营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出版集团上市是当前出版业的热点,热得能让人听到开水沸腾的声音。一方面上海新华传媒借壳上市成功,成为出版业内的首家上市公司,四川新华文轩紧随其后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发行集团,辽宁出版传媒则公开上市,开了内容与经营整体上市的先河。中国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等十  相似文献   

8.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楼山 《出版经济》2002,(6):8-12
如何对现代出版业管理和经营进行比较全面的、有序的评价?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一直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和符合我国出版业实际的对出版业效绩评价的制度和方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和我国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国出版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们如何考核出版业经营者、如何评价出版业经营的优劣、如何减少出版经营的短期行为、如何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以及如何实行年薪制等管理工作没有比较可行的、权威的、令人信服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关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第二大出版中心的话题越来越多了,许多有识之士就“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以及上海出版业的机遇和对策等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主张,使我们能够在某种新的“维度”来重新审视上海的出版业。 一、审视“上海”的三个维度要真正认识上海出版在全国乃至全球出版业大格局中的地位,首先要对上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我们在不同场合谈上海这个字眼时,上海其实有着不同的意味。笔者以为,在讨论上海出版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三个上海,即一个政治的上海、一个…  相似文献   

12.
叶贤权 《出版广角》2015,(10):32-33
传统图书出版业由于受到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影响,特别是数字出版业的冲击,面临很大压力,转型升级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从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经营、技术经营、品牌建设以及生产与营销创新等方面来探讨我国传统图书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据悉,今年年初上海市两会期间,有代表主张要打造"上海诚品",复制诚品的成功经验到上海的实体书店.不过,笔者颇为怀疑打造"上海诚品"的成功机会.因为,近年来上海的实体书店面临店租高涨、电子商务等冲击,经营日渐艰辛. 一些大陆出版业者已经了解,在高店铺租金与数字化浪潮影响下,实体书店不能再只是单单卖书,还必须卖体验,乃至发展复合式商城,引进其他利润与周转率更高的产品一起搭配销售,才可能稳住书店经营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版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出版业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商业模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出版业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出版业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发展策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从而完成出版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蒋楚婷 《传媒》2003,(5):5-5
3月11日到14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带领的调研小组对包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等上海十家新闻出版机构进行了调研。12日晚,柳斌杰副署长在其下榻的宾馆,就报刊淘汰机制、民间资本介入出版物经营、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 记者:您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调研时说,现在要“生”一个报  相似文献   

16.
上海出版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并在建立与之相关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继往开来,上海出版业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机制转换,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发展,锐意进取,为出版业发展和繁荣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超 《编辑之友》2008,(2):12-14
一、我国出版业运营机制和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版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从行政垄断的经营格局中走出来努力营造市场性优势,成为出版集团发展的方向。我国出版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经营环境与机制有所改变,但在运营机制和资本规模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下出版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版业面临的许多现实不能不引起出版人的思考.本文关注的正是出版业的几个热点话题:网络出版、现代物流、事业转企和多元经营、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都市文化既是都市的内涵之凝聚,又是其特色的表征,是都市个性的体现。上海都市所呈现的浓厚的商业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及蔑视权威、务实进取的个性文化,使上海有别于其他都市。上海出版业在都市化的进程中体现着、同时影响着这种文化。本文着重从近代上海出版业的这一特定侧面,对都市的商业性文化进行探讨。一.商业发展的需要呼唤出版业从其导源上看,不少出版机构直接导源于商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同悟 《出版经济》2002,(2):23-25
出版业网上知融化发展模式的内涵 出版业发展模式,是出版业各种发展要素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协调运动、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的外在表现形态或样式。 出版业发展模式设计,是人们按照出版业的经营对象及其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对其性质、职能、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发展战略等核心问题的全面定位和总体规划。目前,人们对未来出版业发展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