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是大师     
女儿四岁那年,我给她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说明“缸”是什么,一个双休日,我特地带她到一家儿童公园去看一幅由釉面砖拼成的壁画。我对她说:“看人家司马光多聪明!”女儿看了一下突然说:“司马光不是诚实的孩子。”她指着那画说:“缸已经破了,司马光才举起石头,那缸不是他砸破的。”  相似文献   

2.
反过来想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中, 司马光在危急关头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跳入缸中救人,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砸缸救人。人们都觉得司马光很聪明,那么他究竟聪明在哪里呢? 通常如果有人落水了,就得想办法把他从水中拉出来。可是司马光他们一群小孩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无法使他离开水。于是,司马光就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让水离开人呢?这样人一样可以得救。因此,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某个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表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4.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想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学生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这么多年的课都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就让我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里哪有缸。闷,难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学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吧!司马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把小伙伴救了出来。真叫人佩服! 司马光聪明在哪里呢?在于他不受常规思维的  相似文献   

7.
反过来想     
同学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司马光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把小伙伴救了出来,真叫人佩服! 司马光聪明在哪里呢?他没有受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反过来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时只觉得司马光很聪明,等到长大了,才知道司马光的聪明其实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旧思想旧形式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肯定赞扬,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闷掉。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就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辽宁教育》2009,(1):126-126
那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14.
佚名 《阳光搜索》2006,(1):41-41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你初中生了,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就让我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里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古时候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第二个学生的问题: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我更晕…  相似文献   

17.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知道司马光这个名字,他小时候曾经砸缸救出自己的小伙伴,是个既聪明又勇敢的孩子。你们知道吗,长大后的司马光还成了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呢,这都因为他小时候勤奋好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听爷爷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听完之后,对司马光十分赞佩,觉得砸缸是最聪明的做法。到我儿子5岁时,听我讲了司马光的故事后,竟摇着脑袋说:“不好!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flash)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1:司马光很聪明!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小朋友们不够高,不能把他拉起来,但是,司马光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救了小伙伴。生2:司马光的头脑灵活,他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师:是呀。"把小伙伴从水缸里拉起来"很难,但转化成"把水缸的水放走",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20.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 “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