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小学数学应用题反映了一些实际事物的数量关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通过表象思维逐渐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应用题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功能。 一、为思维训练提供丰富的材料 学生解答应用题,要把情节各异的实际向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数量关系转化为算式。这两个转化  相似文献   

2.
学生自编应用题在应用题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自编应用题,能帮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组成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系统工程中,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很重要。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为了达到使学生既能懂得用什么方法去解,又懂得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解的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让学生学会两个转化,即把应用题中的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式子。实践证明,学生能把一道简单应用题概括为一道相应的文字题,进而根据基本概念列出算式,就能够真正地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始终是个教学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正确引导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种转化中,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把数量关系和具体内容分离开来,根据数量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分析的出发点,已知条件是综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在基本的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后安排了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先把这两类应用题分别单独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比较分析,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把它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时学习这两类应用题,明确它们各自不同的结构、特点及解法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转化“量”“率”不直接对应,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自编应用题教学陈新芳自编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弄清各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题的解题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类比能力、数学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解应用题的第一步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鸿沟,让许多学生无法跨越,甚至望而却步。因此,解决初中数学应用题"入手难"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针对初中学生解应用题"入手难"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转化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转化法就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数量关系的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问题来解答。应用题教学的有效转化,就是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转化解题方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找最佳的方法。有效转化法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把生疏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目:把繁难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把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具体的题目;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迎刃而解的妙处。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去实施有效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9.
搞好应用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完成转换过程的关键在于善于进行语言转换,即把日常用语转换成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换成数学问题。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一环。怎样进行语言转换呢?第一...  相似文献   

10.
要培养学生编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把数学表达式转化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为文字叙述。下面就如何进行“两个转化”的教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重视教学表达式和数学语言间相互变化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同一算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术语和运算符号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也就为培养学生编应用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如在进行乘法算式的教学中,让学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转化的思考方法,教给解题规律,是应用题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应用题中的难题也需把问题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就叫转化的思考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是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是衡量思维是否灵活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比的意义,把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转化为归一或分数应用题来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自编应用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明确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为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沈伯英教授曾说过,“多多鼓励学生自编题”,是攻破应用题教学难关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自编应用题,一般有以下的几种形式。一、看实物演示编题。就是教者通过演示实物,创设一种应用题的情境,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教者在讲台上用12个苹果和4只盘子演…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比的意义,把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转化为归一或分数应用题来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在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以拓宽解题思路和选择简捷的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用图解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图解法的优点在于它能把数量的多少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具体、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并使实际问题转化为纯粹的数学问题 ,有很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通过图解来实现化难为易的。因此 ,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把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形象、直…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小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强化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反映了其对数学知识整体的掌握程度。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目前在数学应用题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约占三成以上。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同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抽象变具体的原则,把相对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做到既传知识又教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为此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高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尼数学应用题,皆寓“三理”——文理、事理和算理。解应用题,首先要明白文理,其次要弄清事理,最后才能领会算理。应用题的事理是指应用题的文字所叙述的某一客观事物的发展情况或变化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均与它的数量紧密相联,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便是应用题中隐含的算理。因此,教学应用题必须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化:即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纯数学问题再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样的两个转化,就要突出应用题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善于“从事理中抽出算理”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概念进…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带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解题时,学生需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数学语言转化为算式,这对学生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有助于解决这个难点,本文仅就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