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尤今的小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审美功能上,她的小说属于纪实性的问题小说,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在创作基调上,她的小说具有散文的神韵;在审美意境上,她的小说形成了高贵的世俗美。  相似文献   

2.
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是别具一格的,她在描述人生残缺、忧伤、悲哀的同时,也善于用儿童视角与童心世界上去观察、映照自然,这使她的小说具有纯净、奇幻、美妙的独特魅力,能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久远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她独具魅力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倾向:矛盾冲突集中化;景物描写意指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对白独白的大量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动作化。这些戏剧化的特征拓展了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石岩峥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15-17,86
池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1987年,她以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开创了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的先河.她的小说在写作立场上有着明显的平民本位价值取向,这构成了其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5.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具有小说家与报人的双重身份,但在二者之间其本位在于报人。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其新闻性修辞主要体现在隐喻性表达和直接陈述两个方面。其小说的新闻性及修辞特性,既与其报人身份有关,也与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密切相关。张恨水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在传播上形成了受众与创作的紧密互动;在审美特性上具有社会性、世俗性、纪实性和时效性,因其独特的传播性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张恨水的创作在审美性和新闻性的张力之中,大体做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功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坚定的民间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8.
王晓雁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15-16,73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抒写了丰富而悲凉的个体生命体验,真实地记录了战争状态下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对人类文明和人生理想的失望,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抒写了丰富而悲凉的个体生命体验,真实地记录了战争状态下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对人类文明和人生理想的失望,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张爱玲是一位充满魅力的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审美超越性,她的作品看似情节类型单一,然主题意蕴丰富,存在多义解读的可能性。婚恋情节是张爱玲小说题材关注的焦点,但她的小说不同于"新鸳鸯"派描写多愁善感、好事多磨的浪漫爱情,也不同于"为人生"派小说以婚恋为媒介重在表现社会矛盾,她的小说透过多样的婚恋关系,旨在揭示人物命运的素朴与苍凉的同时,也挖掘着人性本质的诸多方面,而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阐释使她的小说富于民族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2.
<秦腔>的出版,显示了贾平凹在小说艺术上求新求变不断创新的精神.小说原生态式的写实手法,以秦腔为意象的象征性和以人物张引生所具有的灵异特征构成的传奇性,使这部小说有了审美上的新看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从魏晋时期产生到明清时期出现巨著,经历了一个由短篇向中、长篇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讽刺小说的叙事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其审美特征却越来越趋于定型。这一审美定势就是:在表现手法上由直刺变为追求婉讽;在情节设计上追求荒诞离奇;在结构艺术上崇尚虚实相间。讽刺小说的这些审美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古代讽刺小说作家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大家,池莉的小说在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在语音上,她善于通过摹声、韵律以及叠音等方面的变异来达到音律的流畅;在语汇上,她主要是在词形、色彩、方言夹用、语体等方面对词语进行超常规搭配;在语法上,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在词性的变异、词语搭配变异、矛盾表达变异等方面;在修辞格方面,她的小说中主要运用了比喻、仿拟、夸张、序换、双关等其他修辞手法.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变异使池莉小说的语言表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林晨 《阅读与鉴赏》2008,(12):29-31
作为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从踏上小说创作之路开始,王安忆就是以不断的“寻找与发现”贯穿于她创作的进程。她对小说创作始终保持一种精神追求的态度.她的创作更多地具有精神书写的色彩。更多地关注各种人物的灵魂。在欢乐的背后看到痛苦。在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审美救渡。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动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一的民间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巧妙而频繁的运用了意象描写,令人目不暇接,新颖别致,独领风骚。其中有月亮、镜子、墙等等,借常见之物传达了她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开拓了她小说的艺术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同时为小说笼上了一层诗意的光辉。意象几乎成了开启人物或作者取向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付秀莹以虚构的精神故乡“芳村”,来表现故乡民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被时代裹挟前行的故事。她以性为切入视角的小说叙述,揭示了处在时代大变动中城乡男女的时代情绪与心理状态;她的一些小说书面语和口语交叉互渗,形成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张力,使其小说形成深刻浑莽的准复调效果。作为石家庄籍作家,付秀莹的创作无论是在本土文化的承续还是在时代症候的表现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章着眼于新写实小说的流派特征,从其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入手,展示了她作品中人物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及方式并剖析了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特色,从而探讨了90年代以来“新写实小说”创作的审美变化。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20世纪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审美品格、最敢于也最善于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艺术上做出了独特贡献。萧红的成功是与她坚韧执着的精神,美好高尚的人格,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情怀,崇尚自由与创造的个性和敏锐、细腻、深刻、独特的感受力、洞察力等一切属于她自己的个人因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