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胎儿权利损害的情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多。《民法总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有限度地承认了胎儿在遗产继承和接受赠与等方面的民事权利能力,然而,当前法律关于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规定尚未体系化。提高法律适用水平并在《民法总则》第十六条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当前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胎儿应受保护的权利范畴,完善胎儿权利行使机制,同时重视胎儿民事权利保护过程中道德风险的法律防范,是充分实现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胎儿权利的规定仅在继承法中有所规定,在《德国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中都有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务款。随着新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政策的变化,未出生胎儿作为被法律遗忘的弱势群体,有必要重新确认其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本文就未出生胎儿的法律定位、未出生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以及未出生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实务有所裨益并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子宫内的各种经历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情感发育都很重要。在降生前的最后三个月,胎儿甚至能够“偷听”大人谈话,分辨男性和女性的声音,并且“懂得”母亲的情绪。事实上,胎儿的大多数活动,包括心率的增加,都与特定的声响、腹部触摸、光线变化和其他一些感觉有关。对胎儿最有吸引力的是妈妈的声音。胎儿会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倾听这种特殊的“音乐”。母亲每天都把脚抬高并倾听同一首舒缓的乐曲时,将对胎儿成长发育有更大益处。在32周时,胎儿就能够记住自己天天都听的那支乐曲,并在出生后认出这支曲子。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子宫内的各种经历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情感发育都很重要。在降生前的最后三个月,胎儿甚至能够“偷听”大人谈话,分辨男性和女性的声音,并且“懂得”母亲的情绪。事实上,胎儿的大多数活动,包括心率的增加,都与特定的声响、腹部触摸。光线变化和其他一些感觉有关。 对胎儿最有吸引力的是妈妈的声音。胎儿会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倾听这种特殊的“音乐”。母亲每天都把脚抬高并倾听同一首舒缓的乐曲时,将对胎儿成长发育有更大益处。在32周时,胎儿就能够记住自己天天都听的那支乐曲,并在出生后认出这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政策的变化,胎儿利益的保护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胎儿有实体上可受保护的权利,另一方面,胎儿的这些实体权利一旦遭受侵害,却无法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我国民诉法还未将胎儿纳入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行列。因而有必要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认胎儿程序主体地位,弥补法律规范在这方面的不足,真正实现法之公正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胎儿后期已经具备了接受音乐训练的身心发展水平,是胎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科学的音乐盈教能加速胎儿脑细胞生长,促进胎儿的感觉,记忆,情感情绪正常有效地发展,从而提高其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的内耳在胎儿约五个月时就已发育完成,所以,胎儿期就已经能“听到”声音。那么多大的孩子才能听懂声音的含意呢?听力的发展有利语言和心理发展,怎样培养婴儿听力呢?  相似文献   

8.
胎儿的发育成熟,既是生理意义上的,也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意义上的,是由胎儿自己来判定的;人的一生发展”程序“都是在胎儿阶段设定完成的;分娩与护理将影响新生命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胎儿于母体内受到伤害的几率大为增加,探讨胎儿利益保护问题以求完善对胎儿的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胎儿利益保护的研究依赖于胎儿权利能力的立法模式,我国立法应借鉴各国现有模式之利弊,采用不附加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模式并赋予"遭受侵害时尚未受胎"的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胎儿是否享有生命权是一个争论激烈的问题。目前司法实践中胎儿生命利益遭到侵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胎儿生命权的保护严重缺位,导致胎儿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本文认为,未出生的胎儿作为“人”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类似与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应赋予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其生命健康权益也应受到类似于自然人或某些情况下等同于自然人的法律保护。文章最后提出了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设定胎儿生命权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越来越对胎教可以提高胎儿智力这种说法深信不疑的时候,湖北省人口学专家、湖北大学严梅福教授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影响和决定胎儿智力发展不外遗传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胎儿心电(Fetal Electrocardiogram,FECG)是通过安置在母体腹部表面电极间接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其中含有各种形式的干扰信号,如何将胎儿心电从强背景干扰中分离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盲源分离技术(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本文将ICA方法应用于胎儿心电信号的提取,并对胎儿心电的在线提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胎儿心电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胎儿的民事主体资格——兼与胡宇鹏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生育权具有其特定的涵义、内容和实现标准,伤害胎儿不是对生育权而是对生命健康权的侵犯。因受诸多适用条件的限制,请求权继受理论不足以对胎儿予以充分保护。依据总括保护主义,赋予胎儿民事主体资格,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胎儿的保护,亦得以对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发展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胎儿利益经常受到侵犯,但是我国有关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几乎空白。参照国内外对胎儿利益保护方面的四种立法模式,即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的保护主义、总括保护主义、个别保护主义和绝对主义四种立法模式,我国应摒弃绝对主义的立法模式,采用总括的保护主义。在胎儿利益需要保护的情况下,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对于胎儿权利能力的性质认定,采用法定停止条件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畸形胎儿肾脏的解剖及组织学结构特征和不同畸形与肾脏的发育关系。方法: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先天性畸形胎儿肾脏进行解剖、观察,并制成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三类10例先天性畸形胎儿中,并、缺指畸形和联体畸形胎儿肾脏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无脑畸形胎儿肾组织结构发育不全。结论:不同先天畸形对胎儿肾脏发育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16.
因侵犯孕妇身体而导致胎儿遭致不同程度损害的纠纷频发,使得从身体权角度对胎儿性质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胎儿能否成为身体权客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上述侵权行为的定性乃至对孕妇和胎儿利益的保护。通过对法学界关于胎儿法律性质各种学说的梳理、辨析,认为胎儿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权客体。  相似文献   

17.
堕胎难题的伦理争议在西方持久旷远。胎儿是否为人决定了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胎儿的道德地位关乎堕胎行为的道德与否。Noonan认为胎儿自受孕起就已经是人,所有堕胎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Marquis从道德常识出发,认为胎儿跟成人都具有未来价值,堕胎和杀害成人一样是不道德的; Susan Sherwin基于关系视角,强调堕胎道德与否应取决于具体情境下母亲和胎儿的关系。从具体决策情境出发,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析,认为离开具体情境和母亲与胎儿的关系,仅从胎儿为人及其权利出发论证堕胎是否道德,确实无助于解决实际的堕胎难题。此外,还应考虑human being和person的区别以及不同国家地区宗教、文化和习俗的差异,最终以科学的伦理论证推动国家完善立法来保证胎儿和母体(这里的母体包括夫妻或胎儿所附属的母体)权利。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日益增多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胎儿利益法律保护的思考。在探讨我国民法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出对胎儿利益应采总括保护主义,明确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和侵害胎儿利益的民事责任,以及法定代理人(主要是父母)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常所说的看病、防病与治病等医学问题,指的都是人在出生以后的事情.至于生活在娘肚子里的胎儿,准妈妈们虽能感觉到他的生长与活动,却是摸不清看不见,因而常常令人牵肠挂肚.比如胎儿也生病吗?如何知道他生病了?有没有预防与治疗的办法?现在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医学发展到今天,这些在过去难以企及的问题正在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胎儿医学的问世及其迅速发展为我们展示出了光辉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牟贤 《母婴世界》2012,(12):82-84
胎儿大小的主要标志是胎儿体重和身长,特别是体重更是衡量胎儿发育情况的重要内容。足够的胎儿体重和身长是胎儿发育成熟、生命力强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