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相似文献   

2.
诗、骚孕育了大量草木意象,表达了自然的美与人文创作的和谐融合。这些意象有助于对高校人文教学中生态思想的引导与传播,是很好的个案。《诗经》中的草木意象是突出其实用价值和生物特性的自然物象,而到了《楚辞》,人的因素明显强化,草木已是自然之象与诗人之意的融汇。将诗、骚中所有山脉与草木意象列表对比,可发现许多共同意象,由此可清晰地看到它们由自然之物象,融合诗人的情感与寓意之后,成为动人的文学意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教育理念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情感还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冰心诗四首》之二——《纸船》一诗里,诗人选择"纸船"这一简单意象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简单,但是我们能引领学生在揣摩具体细节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领悟诗人的深刻情怀,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的丰富、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情感还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冰心诗四首》之二——《纸船》一诗里,诗人选择"纸船"这一简单意象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简单,但是我们能引领学生在揣摩具体细节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领悟诗人的深刻情怀,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的丰富、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 ,言语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言语的内蕴。正因为汉语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特点 ,因而 ,我们所接触的汉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首诗 ,一幅画 ,包蕴着丰富的情愫。可见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究其实质是融人的言语情感、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活动。基于此 ,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 ,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显示了其独特的功能。一、情感 ,促使言语实践直觉化。言语实践的过程是对活跃于言语对象中的思想情感的感应过程 ,它伴随着强烈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换言之 ,语感仅仅听命于思想感情 ,…  相似文献   

6.
毛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诗、词、文俱善的知名文人。毛滂的诗歌常出现茶、酒、诗等人文意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日常生活雅化的趋势。而这些雅致的人文意象同其诗歌中清淡雅洁的自然意象相互辉映,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毛滂诗歌清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巴蜀诗人陈子昂之诗独具巴蜀地域特色。其诗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方面的"巴蜀意象",以及历史、宗教、交通等人文方面的"巴蜀意象"。这些"巴蜀意象"为陈子昂表达其出仕历程的艰险之叹、侠骨柔情的博爱之心以及怀古昔今的深邃之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诗之灵魂。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狄金森不同主题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更真切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诗歌创作颇丰,其诗中意象亦丰富多彩,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有蟋蟀、林野人、市朝客等.这些自然意象或人文意象往往具有清淡雅洁或幽怨隐逸的特点.同时,这些意象与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和个性追求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诗歌创作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表达出来的过程。明代文学家陈霆的诗歌在融化无迹的用典与化用经史诗文的艺术手法中呈现出纯朴自然、起承转合的风格,尤其是在诗歌意象的选择和安排上富有特色,即意象丰富唯美、自然中蕴含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意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其中就涵盖了很多意象,有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也有时间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间接向人们披露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各种意象,希望能读懂莎士比亚,看到生活中的他是怎样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怎样经营自己的感情的。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中国山水诗源流演变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其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从其山水诗意象的自然美角度考察,其诗真正贯彻了自然、清新、质朴、淡雅、和谐的审美观。其山水诗意象的经营,既不被动无为、单调枯燥,也不大红大紫、铺张渲染,既非客观照相,也不刻意雕饰,在看似不经意间,剪裁、布局、点染,尤其擅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幅幅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自然美图画,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妙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代许多优秀的诗词意象之美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品读意象感悟作品的情感之美,创作之精。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古人伤春怀秋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曾被誉为"秋思之祖"。文中旅人忧伤的情绪情感、断肠之痛均未直接慨叹,而是自然融于意象之中,以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通过咀嚼此篇意象之美来体悟其创作特色,更可以通过品读来启  相似文献   

14.
在宋人的笔下,自然意象呈现出一幅幅典型的宋代人文气象图画.宋代文学中自然意象呈现的人文气象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集合而成的,这中间既有理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潮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有文人的身份气质、悲剧意识的表达的影响因素.其由人文因素影响形成的自然观对后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莱士·斯蒂文斯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常常被称为"诗人的诗人"或"批评家的诗人"。他的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意象的使用。意象的丰富使他的诗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斯蒂文斯惯用的意象有如荒野和坛子,海洋和歌,乌鸫和想象的方式等。仔细观察,这些意象都是对立的。荒野,海洋,乌鸫这些都是属于大自然的,是自然的创造。而坛子,歌这些都是属于人为的,是人类艺术的创造。这些对立的意象构成了斯蒂文斯诗歌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即艺术和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在斯蒂文斯很多的诗中都有体现。本文试图分析斯蒂文斯的著名诗篇《罐子轶事》来探讨他笔下艺术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自古文人喜用月相来传达时间、空间、情感、团圆、思念等思想情感。作为一种与人的心境密切相关的自然意象,月意象长久以来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且多是从文学视角。本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古诗词中的"团圆"月意象。这对于丰富月意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李商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优秀诗人。在他的诗中,"雪"意象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故乡、仕途、美人是雪意象在他的诗歌当中三种最常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9.
论唐宋诗中“海”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中意象十分巧妙而丰富,本文通过对唐宋诗中有关"海"的诗歌意象的梳理,从而体会在中国独特地域视野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视角下,那一时期世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态,以及唐宋诗中"海"的意象所表达出来的诗人思想情感意蕴,并在对"海"意象进行文化和审美的双重分析中,体会其局限性及所造成的时人的隔绝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活动中,沈约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是沿着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一诗学思路的,他把情感和审美形式看作文学的本质属性而又更侧重于情感表现形式上的审美要求.在沈约的文学观念里,其所强调的"情"是作家内心丰富的自然真切的各类情感、意绪、志趣,是反映作家独特才性的情感、思想,是凭借文采、音韵等审美要素审美化了的情感.而词采、音律等审美要素则又应当是本于情感之自然抒发的词采、音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