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其课程文化一度出现"人文性"失落,学生或成为知识的"容器",或成为冷漠的"工具"。面对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二元对立的局面,高职课程文化"人文性"回归举步维艰。提高文化反思能力,增强文化自主能力,实现文化自觉,将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宁波帮"文化精神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不仅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地方高校的德育教育中也意义重大。本文从"宁波帮"文化精神在融入地方高校德育教育中遭遇的困境出发,在此基础上创新"宁波帮"文化精神融入地方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不仅有助于宁波地方高校的德育教育,对其他高校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龚伟 《教育探索》2021,(1):76-82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尖兵",理应遵循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将育人之能融入管理之职中,这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辅导员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制度功能偏好、安全策略误用、事务思维至上以及班团集体科层化等"物化"管理特征,以过度管控取代人性管理,将学生视为被看管的"对象物",不仅消解了学生作为"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造成了"管理"与"育人"相疏离的尴尬处境。通过揭示高校辅导员管理"规训化""事务化""行政化""对象化"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辅导员有意识偏离"路径依赖"、强化贴近学生的角色自觉、优化学生事务管理文化、重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等,是突围管理困境、回归育人正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诗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文化诗学与新历史主义之间的学理界限纠缠不清;文化诗学忽视历史,企图在不确立正确的历史观与哲学观的基础上空谈文化诗学;文化诗学偏离初衷,与文化研究等各种"后———"理论新潮辩难不明;文化诗学批评的理论队伍尚欠成熟。正是这四重"病根"使文化诗学陷入了二次"消亡"的危险。本文提出了三种突围困境的理论对策:回归文本、重提经典;立足史料、沉潜历史;重建历史文化语境,对"不在场"的"症候性"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小规模学校因生源较差、师资薄弱等因素影响,办学质量下降,陷入生存困境。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小规模学校可发挥自身优势,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评价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着力进行"生活力"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经济学领域中几个概念("产品"、"顾客"与"服务""质量"与"效益")的教育学分析和对两个管理模式的介绍,提出融入经营理念的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实训管理等要素构成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两难"的反差现象,即很多社会工作机构人才缺失,出现"留人难"的现象;而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却又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两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文化立校和文化立人。多年来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校企融合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校本探索和体系化构建。学校将"创造幸运"作为核心精神文化理念,赋予其"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内涵,并将之融入每一成员的思想深处,转化在其教育细节和管理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将"人学"的学理化进程纳入到他长期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一个问题域,即如何解决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状态,如何安置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位置。从朱光潜的思想路径来看,从19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新时期,朱光潜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经历了从关注"主观"到关注"主体",从强调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到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作为实践的生产劳动,即艺术生产这样一个过程。"美学大讨论"时期,朱光潜虽然标举"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但是这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二元对立的理论前提下是不能成立的,在自然与社会对立的预设下是不能实现的。正是在这种困境下,朱光潜将目光转向了"人"。  相似文献   

10.
论“双师”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多种表现形态。"双师"文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政府的"双师"型构文化,为"双师"文化的生成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健全职业院校"双师"管理文化,为"双师"文化的发展提供现实沃土;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为"双师"文化提供动力支撑;弘扬"双师"群体的实践文化,使"双师"文化迸发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当代艺术"的界定、本质、优势以及"当代艺术"融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可知"当代艺术"进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应对"当代艺术"进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面临的困境,其主要途径应以鉴赏为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发表论文难、申报社科项目难、评聘职称难,缺乏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生存发展空间堪忧。要解决"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除了英语教师自身合理定位、奋发图强之外,需要更多的外部干预,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能解除"大学英语"教师目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应当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本土文化在高职校园中面临着深入挖掘难、后继传承难、与时俱进难的困境。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理论研究、融入教学、创新形式等途径,多措并举地推动本土文化进校园。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位难于逾越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古今中外作家作品难以比拟。本文试从鲁迅作品中"说"与"不说"、"忘却"还是"纪念"这两组二元对立的言说困境的角度出发,细读文本,结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阐释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快乐家园"特色文化旨在引领师生"在快乐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在校园精神文化、物态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均融入"快乐"这一内涵,凸显特色文化立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在推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产权确权难、拆迁补偿存争议、配套设施不健全、各方利益不协调、被拆迁居民对未来生活忧心忡忡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规范拆迁程序、合理补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完善物质、精神生活设施;使他们安居乐业,融入城市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蒙在小说《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中通过类童话的叙事手法,用一件一直无法进入时代主流的衣服隐喻了难以言说的人生寂寞感和命运错位感。小说在社会历史层面指向八十年代从极左政治压迫下归来的"文化英雄"面临的新时期困境及走出困境的不同选择。而在个体存在层面则是通过叙述丽珊和鲁明对紫绸花服的价值判断和意义期待,隐喻了个体如何突破命运错位的悖论,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实现自由和逍遥。因此,《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的隐喻叙事既指向社会历史又包含一般存在,这正是王蒙小说具有普世性价值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教学出现了新的困境: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任务加重、社会期待加深和教育自主权受到冲击、学生作业布置难和考试分数公布难等。而学校教育任务加重,教育评价迎来改革;家长教育思路固化,教师权利缺乏保障;教育焦虑转移,教师压力激增是造成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持续推进《意见》实施、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应重视改革学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重构家校合作生态;保障教师教育权益,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行政文化的转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 ,是政府管理活的灵魂。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要求传统行政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传统行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文化主体对其进行文化反省、发现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要不断对传统行政文化进行扬弃 ,以提取契合公共行政的精神价值 ,并摒弃其间的封建思想毒素 ,使中国公共行政的观念世界得以净化 ,实现正义、民主、法治、公平等世俗信仰的回归。传统行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同时是个漫长、复杂的行政思维传统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于信息获取定制化、个人社交圈子化、信息交互层级化而呈现出"圈层化"的实然生态,表现出个体性、封闭性、稳定性、迁移性等特征。"圈层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学生个体选择能力弱化、高校话语权威式微、意识形态传达中断、错误倾向纠偏失效等现实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主体间性,持续塑造"圈内人"形象;整合教育平台,融入网络圈层;转变话语方式,再造开放、兼容、综合的新圈层,积极探索破解"圈层化"困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