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遇见了万事皆知的智慧,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我:“什么是幸福?”智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信念,那就有不同的幸福。”我:“幸福在哪里?”智慧:“幸福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只要你发现了它,你就会觉得幸福本在心中。”我:“可是,我没发现我的周围、我的身边有什么幸福呀。”智慧:“你去寻找吧。”我走了,离开此地。走呀,走呀,来到一块田地旁,遇见一位农夫。我问:“幸福在你心中是什么?”他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擦擦满脸晶莹的汗珠,憨笑一声道:“幸福就是有个好收成。”接着我又遇到了商人、教师……商人说:“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幸福     
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幸福遐想和人生启示。剧中范伟饰演的“傅老大”无钱无权,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可是他以其真诚、乐观、爱心、豁达、“无为”揭示了老大的幸福真谛——“知足”和“成全”,即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知足,在于成全,在于奉献、给予、馈赠。正是他的这种纯粹的幸福观,不仅感染了他的兄弟姐妹,也同样感染了千百万观众。  相似文献   

3.
给幸福加热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我认真复习着功课。一旁的小表弟正咬着笔头写关于“幸福”的作文,他淘气地问我:“姐姐,幸福加热后变成什么呢?”幸福?加热?我挠挠头,尴尬地一笑:“不清楚!”“幸福好比一把米,放入水加热后变成了香喷喷的米饭,带给一家人充足的能量。”在厨房淘米的妈妈忍不住插上一嘴。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     
“我不幸福。”我的小儿子这样说。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们刚刚参加完一个生日聚会,我的小儿子赖在一家冰淇淋店门口不肯走了。“你觉得一个冰淇淋蛋筒就会让你幸福吗?”我问他,想让他明白刚刚吃完生日蛋糕,不能再吃冰淇淋了。儿子两眼望着前方,肯定地说:“是的,如果给我吃冰淇淋蛋筒,我就会很幸福。”看着他固执的傻样,闻着他皮肤上可爱的味道,在黄昏温柔的余辉下,我不由得笑了。“这不是幸福。”我说。“那什么是幸福呢?”他问道。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像往常一样搪塞他,“好吧,这、这就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几…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见过高峰。知道他,也是因为《现代教育导报》上有关他的几篇章。我由此对他及他的“幸福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他的作《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有一种遇上知音的幸福感——因为,多年来,我也是在探索着如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思考     
在启智学校工作的李老师,教的是一群先天残疾的孩子。一次,在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他顿住了。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向这些不幸的孩子诠释这美好的词汇。在李老师看来,这些孩子从来就没有过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我的幸福     
给孩子们上关于“幸福”的班会课。有孩子说:“因为我和王在一个班里,我觉得很幸福!”王是他的“死党”有孩子说:“因为在您的班里,我感觉到幸福!”我微笑着表示了谢意。  相似文献   

8.
参加这次访谈的,一位是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博士,他写的《幸福教育论》于2003年出版后,就上了全国教师用书销售排行榜,现在已经3次印刷。一位是来自山东齐国故地教学一线的校长。四年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还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四年后,成了当地一所公认的名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与肯定:家长们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往里“挤”!……高峰校长怀揣着他的“幸福教育”的理念,一步步地改造着他的学校,将学校“经营”得生气勃勃、流光溢彩。两位“幸福教育”的倡导和实践,虽相距千里之遥,却因共同的理想追求而走到一起。现在,我们围坐在黄埔江岸边,一起来揭开“幸福教育”的谜底。[编按]  相似文献   

9.
一位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的商界人士通过风风雨雨的拼搏后成为一位名声远扬的新闻人物,在接受新闻专访时有记者问他:“现在你已拥有亿万财产,在你的一生当中你经历的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请你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他的回答是:“幸福是一块黑面包。”  相似文献   

10.
怪味写手     
《小学生时空》2009,(3):50-53
有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说,想把班主任老师拖出去喂狗。起因是班主任给家长告状了,回到家他吃了妈妈的“皮带炒肉”、“棍子炒肉”、“鞋底炒肉”……那句话恐怕也是从妈妈口中克隆来的。幸福的感觉是那么遥远,那么,就让我们来找些幸福、快乐的故事给这位不幸的小朋友吧,让他从各方面都找找幸福的秘诀,从中汲取争取幸福、快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幸福”这个字眼,对现在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也有些奢侈。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使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流于肤浅,而“书山学海”与“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得师生对“幸福”的体验失之匮乏。或正由于这样,当我读完这篇章,了解到高峰校长的“幸福教育”,看到他对教育的激情与果敢,看到他积极的教育改革实践,在佩服之余更油生敬意。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诀窍     
顾世哲 《老年教育》2006,(10):18-19
有一位国王整天觉得自己不幸福,于是委派宰相去找一个最幸福的人,并将他幸福的诀窍带回来。 宰相遇到一位英俊的男子,问道:“你觉得幸福吗?”男子回答说:“不,因为我没有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3.
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思想深邃,读来往往给人以沉重的思考,这或许与他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幸有关。《多亏了那顶草帽》写幸福与不幸,通过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成全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而这种幸福与美好,取决于“他”和“她”的善良与心有灵犀。老人以一名哲人和命运使的形象独坐湖边,点拔着人们,那顶吹落了的草帽启发了人们对于幸福与不幸的根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要的幸福     
一上语文课就觉得灵感开始泛滥,于是就随意抓张纸开始涂鸦,自顾自怜地营造属于自己的氛围。其实写的无非是少年人无知轻狂的悸动,张张印着“王菲”“红楼”“杨过”的字眼,不止一次地感受着“我选择,我喜欢”的潇洒,那种感觉很酣畅,很舒服。写完了,我就长长伸个懒腰。接着教语文的那个“眼镜蛇”就下讲台来逮我,下课就拎我去办公室。他问我为什么总是写他们。我笑着跟他说他们让我觉得幸福。他摇摇头语重心长,要知道你不是韩寒。我点头说嗯,我知道他们是我要的幸福。我要的幸福很简单,像一张原生木浆的白纸。我希望能在海边盖一…  相似文献   

15.
幸福在哪里     
我是个任性的孩子,喜欢在幸福里穿梭——寻找幸福。但我更相信:幸福蕴涵于追求的过程中。柏拉图说:“无论是辉煌的成功还是悲惨的失败,人总保存有他的尊严。”这里的“尊严”,我理解,就是那份幸福。换一种说法:只有不在乎成与败而努力追求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在归隐之后落个贫穷的结果,可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之乐。陆幼青写下《死亡日记》之后便自杀了,他说他已经体验了过程的幸福,可惜他没有延续这种幸福,而是以其作为离开的借口。  相似文献   

16.
吴姝涵 《作文》2023,(5):21-22
<正>有一只小猫,每天在家唉声叹气,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点儿也不幸福。终于有一天,小猫决定背上行囊,出门寻找幸福。他先来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在这里遇见了一只肥嘟嘟的母鸡。小猫赶忙上前问她:“母鸡母鸡,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我要找幸福。”母鸡抬头看了小猫一眼,回答:“有虫子吃,不就是幸福了吗?”小猫疑惑道:“吃虫子是幸福?”“当然啦,你等着!”母鸡啄了好多虫子放在小猫的面前:“快吃吧!”小猫看着一条条蠕动的虫子,觉得太可怕了,一扭头撒腿就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他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什么?     
“你幸福吗”?一天我问我的兄弟伊恩。“又幸福,又不幸福。这要看你指的是什么,”他说。“那么告诉我”,我说,“你认为最近一次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时候?”“1967年4月,”他说。向一个游戏人生的人提问这么严肃的问题,我真是自讨苦吃。但是伊恩的话启发了我,当我们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幸福”的研究提出了新发现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吕雅文 《新读写》2012,(2):16-17
这是辆名为“幸福”的列车,带着车上的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车快靠站了,坐在对面的老人缓缓起身,脸上带着笑容。眼前有幅画卷慢慢展开,我看到了他的幸福,亦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