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跨座式单轨转向架悬挂系统的设计研发,并根据车辆运行特点,介绍了二系悬挂装置、牵引装置、抗侧滚扭杆装置等相关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牵引悬挂系统结构紧凑型、可维修性强,降低车体尺寸和系统部件对转向架上的空间占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情报站     
正倒挂高空轨道的列车,你敢坐吗?倒挂在高空轨道下面的列车你见过吗?你敢坐吗?我国青岛的悬挂式单轨列车目前已经进入型式试验(即为了验证产品能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和试运行阶段啦,预计运行时速最高为70千米。悬挂式单轨列车又称空轨或空中列车,是一种轻型、中速、中运量、低成本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它建设周期不长,且占地空间少,非常  相似文献   

3.
正只有一根轨道,架在距地面5米以上的空中。列车不在轨道上,而是挂在轨道下,设计时速8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70公里。近日,国内最高速的悬挂式单轨列车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称"中车四方")下线,进入型式试验和试运行阶段。该款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车辆可实现3至5列灵活编组,载客量可达到300至510余人。爬坡能力是普通地铁3倍悬挂式单轨列车具有轻型、中速、中运量、低成本的特点。列车应用了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轮轨制式地铁道岔监测的研究较多,技术较为成熟,跨座式单轨制式轨道交通已经逐步在中小型城市推广,跨座式单轨道岔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道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设计一种适合跨座式单轨道岔监测的全自动监视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轨道梁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墩梁固结结构体系的特点,探讨墩梁固结轨道梁结构体系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中应用的优势和技术可行性。在对墩粱固结轨道梁结构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墩梁固结轨道梁结构体系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和在重庆市采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轮轨制式地铁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研究较多,技术较为成熟,跨座式单轨制式轨道交通已经逐步在中小型城市推广,跨座式单轨牵引供电系统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地铁采用的几种典型再生能量吸收装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提出适合单轨系统实际应用的节能环保的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7月,国内首辆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进入通车试验阶段。它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不通电也能“悬挂”在空中,兼具速度与舒适度,造价低,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应用前景广阔。“悬挂”在空中眼前,是一条不长的高架试验线轨道。轨道下方,“悬挂”着一列红白相间的像地铁一样的列车。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动态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技术,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车体精确的CAD结构模型,并导入相应的CAE软件中,对单元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按要求对网格单元进行了检查,最终完成了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车体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9.
跨座式单轨交通超高率及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相关规范、标准中设置超高及限速进行类比分析,并参照国际化标准组织的舒适度评价结论,说明跨座式单轨交通采用的超高率和限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湖南株洲,人们可以看到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辆辆酷似火车的列车在城市交通道路上行驶着。它们没有轨道,不用天线牵引,甚至从侧面都看不到车轮,整辆车犹如悬浮在地面上一样,极具科幻感。这就是新型的智轨列车。智轨列车的外观也非常漂亮。株洲的“蜀都号”智轨列车,主色调为红色,车身展示了多种巴蜀文明元素,如三星堆文化、金沙神鸟、巴蜀国粹变脸、美食文化等;“天府号”智轨列车主色调为生态绿,车身展示了绿色低碳元素,如生态城市建设、熊猫、竹文化等,与智轨低碳环保的优势相契合;“神农号”智轨列车以火焰红为主色调,车身配有击石生火、舟载文明以及神农对华夏文明的贡献等图案。它们成为株洲市城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李瑀 《科学大众》2011,(10):14-14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主要是为了减少轮子滚动的阻力,提高火车的速度。此外,火车非常沉重,一般的路面无法承受火车行驶的压力,而轨道下架设枕木,枕木下垫有厚厚的一层石子,就把火车车轮对地基的压力,通过铁轨、枕木、石子分散到很大的面积上,使单位路面受到的压力大大减小,这样就既保护了地面,又保证火车能安全、通畅行驶。  相似文献   

12.
人们从小就知道轮船是什么,可是却不一定知道轮船为什么叫“轮船”。问题就在这里,船上又没有轮子,为什么人们称之为“轮船”呢?答案也恰巧就在这里,现在的轮船固然已经没有“轮子”了,可是在中国古代,确实有带“轮子”的船,而且这种船的产生可以说是船舶制造史上的一次变革。早期的船是靠人力和风力前进的。借用风力需要帆,而人力则需要桨和橹。桨和橹通过人力摇动,入水端就会在水中左右摆动产生动力,船随之前进。大约在晋朝,中国人发明了轮桨,这是一次很大的变革。最早的所谓车轮舟,就是把轮桨作为推进工具的。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可以通…  相似文献   

1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自主创新申请了众多相关专利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定位刚度、轴箱弹簧垂向刚度、轴箱悬挂系统(也被称为一系悬挂)垂向阻尼、中央悬挂系统(也被称为二系悬挂)弹簧的横向刚度、二系横向阻尼对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德国西部城市乌珀塔尔的悬挂式铁路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单轨铁路系统,在德语中被称为“Schwebebahn”,即“漂浮火车”。乌珀塔尔的悬挂式铁路建于1900年,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各种各样的事故和其他动荡事件,但自1901年以来,这个奇特的交通工具100多年来几乎从未停止过运营。。  相似文献   

15.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1,(22):65-67
山水江海交融的温州.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满载创业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这里的人民向来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8)
轮子是车子的“脚”,轮胎是车子的“鞋”。一双灵活的“脚”,就能赋予车更灵动的生命力。而此次我们将要探索走近的是一种新型全方位移动轮的研究与制作,该新型作品面对多种应用领域的需求,对轮子灵活性的需求及独特的外观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该设计是对现有常见的轮子进行大量次数的分析改进,而制作成型的一种新型可全方位移动的轮子,该产品是结合受力及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综合考虑之下而完成的一种新型全方位移动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20)
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飞快,轨道交通系统愈发变成解决城市车辆拥堵和公路资源紧张的一剂良药,其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是城市轨道列车安全可靠运营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轨道列车电磁兼容系统布局方案,设计给出了轨道列车的电气设备布局和电气配线布局。按照车体设备的分布将轨道列车分为车顶、车内和车底3个部分,并且进行了电磁兼容分区布局设计。最后,以上海地铁6号线作为测试车辆,按照所提布局方案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可以在复杂城市电磁环境下大大提高城市轨道列车的电磁兼容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管道里"飞车",同学们一定会以为这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其实,这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一种超高速列车,是未来的"超级高铁"。据报道,这种"超级高铁"是我国未来轨道交通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并有望在2017年建成"超级高铁"(400千米/小时)试验线。速度遇到了"天花板"轨道列车在运行时受到的阻力,主要包括车轮与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纵横》2014,(12):11-12
本人经多年调研发现,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低于地铁十分之一的造价及工期,高于“地铁”效果的技术方案,具有无排放、无干扰、运行高度安全,是一剂彻底根治世界性交通拥堵难题的特效良方。 它是依据斜拉桥的构造原理而设计的技术方案,专利名称是“斜拉桥式电气化空中铁路环城公交车”, 简要说明:它包括建造在路边的索塔、钢架横梁、斜拉索、钢轨、钢轨支撑架、动力及照明供电线路、公交电车、站点电梯、及计算机自动监控控制运行系统等构成,所述索塔相对建造在道路两侧的边缘外,两塔之间用钢架横梁连接,将连接在一起的钢轨紧固在钢轨框架内,再将所有钢轨框架用紧固件及多条斜拉索固定连接在索塔上,使其形成环状“天铁”客运线,将现有公交电车的轮胎改换成如同火车上的铁轮子,并倒置悬挂夹在高空的钢轨上。列车的行驶、电梯的升降及之间的相互配合均采用高科技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即可实现无人驾驶,索塔采用大跨度建造,减少建设用地,投资少,见效快,运行安全,无噪声,无排放,绿色环保,美化城市环境,是多快好省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优选途径。我们将该技术可简称为“天铁”,公交电车全部是在天上运行,是一条不受路面车辆、行人、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可全天在天上运行的城市公交客运线路,又能极大程度上减轻地面停车位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火车速度近年已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日本和西欧。到世纪交替时,高速列车的商业速度将接近每小时350公里。尽管德国和日本在研制磁悬浮系统,但常规的轨道一车轮系统仍将是主网络的基础,在中长距客运中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